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地方政務 > 山西省 > 

山西綜改示範區勞動模範王天翔:三個月時間讓0.015毫米厚“手撕鋼”面世

發佈時間: 2021-01-1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辛文

“我們的‘手撕鋼’産品在價格和品質方面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這個月有12噸要出口美國。”1月8日,整個下午,山西綜改示範區企業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精帶”)黨總支書記、經理王天翔都在忙碌地接聽客戶的電話。

作為“手撕鋼”項目的帶頭人,王天翔帶領團隊歷時兩年,在反覆攻關和不懈努力下一舉突破日本、美國、德國等幾個少數發達國家“卡脖子”的困境,“手撕鋼”實現量産。太鋼精帶也因此成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産寬幅超薄不銹鋼精密箔材的企業。

攻克技術難關 “手撕鋼”自己造

一種能夠徒手撕開、厚度只有A4紙四分之一的不銹鋼精密箔材,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太、國防、醫療器械、石油化工、精密儀器、汽車、電子、家電、電腦等高精尖端設備製造等行業,以及折疊觸屏手機。過去,因為工藝控制難度大、産品品質要求高,只有日本、美國、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才能生産,我們國家完全依賴進口,一張A4紙大小的“手撕鋼”就要數百元,進口一噸“手撕鋼”需要上百萬元,而且至少需要半年的漫長交貨期。

“2008年建廠的時候我們就有研發‘手撕鋼’的計劃,但由於技術條件、工藝設備等各種原因的限制一直沒有實現。”王天翔介紹,2016年,太鋼精帶正式啟動這個項目,並組建了“手撕鋼”攻關團隊。項目啟動時,沒有設備、沒有工藝、沒有技術,怎麼配置輥係,怎麼調整速度、溫度等,都是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摸索,一點一點鑽研。攻關團隊耗時整整兩年,經過711次試驗,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從4萬多種軋輥的排列組合中找出了一種能軋出“手撕鋼”的方法,于2018年3月成功批量生産出厚度0.02毫米、寬度600毫米的不銹鋼精密箔材,而國外的同類産品寬度均在450毫米以內。因此,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成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産寬幅超薄不銹鋼精密箔材的企業。“‘手撕鋼’研發出來以後,國外同類型的産品價格就降了一半。由於我們的産品有價格和品質優勢,很快就出口到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家。”

鼓起勁再試試 我們終於成功了

王天翔介紹,生産“手撕鋼”最核心的技術是軋製和退火。軋製就是一卷厚0.8毫米、寬600毫米、長度超千米的原始鋼帶被軋輥軋薄,像捍麵一樣。軋機工作原理看似簡單,實則工藝難度很大。在軋製過程中,要求鋼帶整體厚度波動為1-2微米。退火,就是使鋼帶變軟,有良好的塑性。軋製一次、退火一次,為一個軋程,一個軋程要3-4天。而每一次試驗,要經過5-6個軋程。

他回憶:“2017年9月的一天,在退火線工作六七個小時後,鋼帶還是不斷發生抽帶,都擠摞到一起了。後來一直找不到處理方案,大家束手無策,特別氣餒。因為堅持快兩年時間了,看不見任何希望,都沒有信心了,想放棄了。後來我組織大家開了一個統一思想、統一要求的會議,我説‘不試怎麼會成功?不能光看到失敗,你們要看到你們幹這個事情的意義’,希望大家重新再做一次實驗。聽了我的話,大家的創新熱情又一次被調動了起來。在後來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一個特殊的軋輥,給鋼帶施加一個穩定的張力,這次成功了。”

向著更高目標  我們再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誇我們的‘手撕鋼’産品工藝先進、技術領先,百煉鋼做成繞指柔,很不簡單。”雖然已經過去7個多月的時間,但回憶起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那一刻,王天翔仍然難掩激動的心情。

2020年5月12日下午,正在山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他指出,産品和技術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再接再厲、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製造業發展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之後,在王天翔的帶領下,攻關團隊加大研發力度,在厚度0.02毫米的基礎上,向著厚度0.015毫米“衝鋒”。原想著應該比當初攻關時難度會降低一點,誰料問題還是一個接一個。由於0.015毫米的厚度超出設備的設計極限,軋輥已經“感覺”不到不銹鋼精密箔材的存在,在“搟”的過程中不斷打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軋輥進行了特殊的處理,用鐳射把它毛化了,增加了粗糙度。同時,減少了它的直徑。這樣,就可以繼續‘搟’了!”

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由於0.015毫米太薄了,突破了設備設計極限,已經測量不出厚度了。“我們把設備的精度調整到超過它的極限,再通過數學模擬計算,最終才解決測量的問題。”

在王天翔和他的攻關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當年8月16日11點15分,用時3小時,寬600毫米、厚0.015毫米的不銹鋼精密箔材軋製成功。“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斷追求卓越,不斷勇攀高峰,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王天翔自豪地説。

2020年10月22日,王天翔向工信部科技司巡視員畢開春介紹“手撕鋼”産品

目前,“手撕鋼”項目已經擁有國家專利44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國家標準正在由太鋼主導起草。據介紹,“手撕鋼”每年銷售100多噸,全球每年市場需求量達3000多噸,前景廣闊。

“我們現在是全球No.1,在不斷超越自己!”談到未來的計劃,王天翔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卡脖子”的環節、技術,加大力度研發新的産品。比如,手機用的像素掩膜板、5G用的無磁鋼、超導用的導電體等,都需一個一個突破,來解決我國高端製造關鍵基礎材料。

追求無止境,永遠在路上。王天翔,這位新時代的創新者,又一次出發了。( 祁曉峰 張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