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地方政務 > 山西省 > 

“三晉巧姐”趙敬玲:創新剪藝三十年 傳承非遺不停歇

發佈時間: 2020-11-1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潤德 梁月仙 | 責任編輯: 呂欣

中國網訊 紅紙折上幾折,剪刀上下飛舞,紙屑紛紛落下......不到10分鐘,一張六角形的精緻團花剪紙,便誕生了。11月16日,太原市晉源區美術館內,晉源巧媳婦趙敬玲正向市民展示自己的剪紙技藝。不少觀眾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她匠心獨運。 

作為第三代晉源傳統剪紙傳承人,趙敬玲已經不需要在紙上畫出花樣,通過即興創作,便能剪出蝴蝶、牡丹、如意等精美的小型作品。“我已經當了兩年晉陽工匠。晉祠侍女、蒙山大佛、大寺荷花......我想通過我的剪刀,剪出山西風格,晉源美景。” 

從小跟著長輩學剪紙

臨近春節,窗外下著雪,窗內姥姥坐在炕上,炭筆一揮,三下五除二就畫出了一朵牡丹。接著剪刀在紙上靈活遊走,姥姥一點點剪出春節要貼的窗花。回憶起初次接觸剪紙的場景,時至今日,趙敬玲依然記憶猶新。“我家共有姊妹五個,他們都喜歡跑出去玩,只有我最喜歡跟著姥姥,看她剪紙。當時覺得姥姥真厲害,像變魔術一樣就剪出了美麗的窗花。”

就這樣,一到快過年的時候,趙敬玲就黏住姥姥,跟著她學剪窗花。隨著年齡的增長,趙敬玲對剪紙的興趣也越發濃厚,從跟著姥姥到跟著母親,她再也沒有放下手中的剪刀。這條剪紙之路,趙敬玲一走就是30多年。

2018年,在朋友的引薦下,趙敬玲參加了晉陽工匠比賽,幾幅剪紙作品脫穎而出,她成功獲得了第二屆晉陽工匠的稱號。此後,趙敬玲又參加了太原市剪紙大賽、山西省第五屆“三晉巧姐”剪紙比賽,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突破困難設計新穎作品

“要想剪出精美的作品,對剪刀的控制力,力度的把握,要求都很高。只有經過長期練習,才能讓剪刀在剪紙時遊刃有餘地移動,裁剪出複雜的鏤空。”對於趙敬玲來説,剪紙最難的不是剪,而是找創意、畫圖樣。在參加山西省第五屆“三晉巧姐”剪紙比賽時,她在創作上一度陷入瓶頸。

“我想在傳統剪紙中,儘量多的融入吉祥寓意,總感覺心裏有個想法,但總是抓不住。”經過幾天的苦想沒有靈感,一幅對聯讓趙敬玲茅塞頓開。“我丈夫愛寫對聯,我看見他桌子上放著一幅對聯,上面有‘平安’、‘福氣’、‘富貴’等字眼,腦中一下就有了想法。”‍‍

抓住靈感,説畫就畫。紙上簡單畫出花瓶紋樣,魚、蝙蝠、牡丹等傳統紋樣再相繼加入,逐漸讓花瓶豐富起來。粗略的紋樣畫出來,細節填充又讓趙敬玲頭疼起來。比如蝙蝠,傳統蝙蝠紋樣固然好看,但略顯單調,怎麼樣才能更有創意?“我就翻書找,上網找,看到很多作品在蝙蝠翅膀中,加入了花朵的紋樣,我不想‘人云亦云’,就想加入動物的紋樣。”

經過不斷修改,趙敬玲在蝙蝠的翅膀中加入了魚的圖案,形成了福慶有餘的吉祥寓意。

經過兩個多月的修改裁剪,趙敬玲的《富貴滿堂》誕生了。由於寓意豐富,紋樣如套娃般環環相扣,這幅作品獲得了“三晉巧姐”剪紙比賽銀獎。這次比賽,讓趙敬玲受益匪淺,“傳統紋樣可以互相疊加、交融,我覺得現代圖案、傳統紋樣、現代設計佈局,都能融合,讓剪紙更有活力。” 

堅守創新 傳承非遺不停歇

每年,趙敬玲都會設計相應的生肖剪紙,送給親朋好友。今年也不例外,她想設計出更有創意的作品,給親友一個驚喜。“我看見孫女看的動畫片裏,人物特別可愛,我就想改變傳統剪紙中牛的形象,設計成卡通牛,再配上其他傳統圖樣,一定受小朋友喜愛。”

有了想法,趙敬玲就經常拿著筆,一邊陪著孫女看動畫片,一邊在紙上涂涂畫畫。經過多天設計,一隻卡通小牛的圖案終於設計出來了:圓圓的的臉,胖乎乎的身體,抱著大大的葫蘆。“國慶節的時候,圖案一剪出來,我就帶著它參加了晉祠博物館的非遺展覽。這件作品馬上成了‘小明星’,引來了好多市民。有喜歡的朋友一下子就從我這裡訂了1500幅!”儘管壓力“山”大,但趙敬玲一點都不馬虎,堅持每一幅親自設計,親自下手剪裁。

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在忙活手頭工作的同時,趙敬玲也沒忘記傳承發展剪紙技藝。每個學期,她都會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晉源區實驗中學,將非遺帶入課堂,把剪紙技法傳授給學生。每個寒暑假,她也會在金勝社區開辦公益培訓班,帶著孩子們學習剪紙。

在2019年二青會上,一組彩色晉祠侍女剪紙賺足了眼球。趙敬玲一下子多出了很多外省來的剪紙訂單。挂畫、擺臺、扇子最受大家喜歡。“提起手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蘇繡等南方傳統手工作品,而我們北方的剪紙卻沒有像蘇繡一樣家喻戶曉,形成一種品牌效應。所以我就想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在提高剪紙知名度的同時,儘量多教學生們,讓更多的人學會剪紙這門傳統手藝,讓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楊潤德 梁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