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源不斷的“獲得感”的激蕩下,億萬人民必將成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力量源泉,推動我們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交出一份“讓人民滿意”的改革答卷。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總書記首次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改革獲得感”,此後又在多次會議上強調“獲得感”。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系列惠民惠企的改革政策落地、落細、落實,人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筆者看來,“獲得感”有別於“幸福感”,它更注重實實在在的“得到”,更貼近現階段老百姓的需求。從這個層面上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改革獲得感”無疑是檢驗改革成效最好的試金石。只有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改革的出發點,把“讓人民滿意”作為改革的落腳點,才能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從“最後一公里”到“最後一奈米”,改革切實增強了老百姓的“體驗感”。這種體驗是具體化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體現在實施“五水共治”工程後,生態環境優勢逐漸轉化成了生態經濟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了現實;體現在實施“雙下沉”工程後,把優質醫療資源導向了基層,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現在“陽光招生”政策鋪開後,讓“拼爹”擇校成為了過去,讓更多外來建設者子女實現了就近“上學”的夢想;體現在通過大刀闊斧搞改革,啃掉了“硬骨頭”,打通了“任督二脈”,讓改革的紅利深入到社會的最基層。
從“官老爺”架子到“店小二”服務,改革不斷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門、機關幹部放下身段、沉下身子,深入企業、身入基層,為群眾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務,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群眾和企業過“好日子”,這種“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唸有效地弱化了政府的管制思想,強化了服務意識,贏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打通了部門資訊“孤島”,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路”,也讓“證明我媽是我媽”這樣的奇葩證明成為了傳説。上周,筆者在義烏的小夥伴僅用了一個小時就領到了營業執照,拿到證照後,他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裏激動地分享“原來真的只要‘跑一次’”。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了政府職能、提高了辦事效能,讓企業和老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得利。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經濟步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我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但是筆者相信,在源源不斷的“獲得感”的激蕩下,億萬人民必將成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力量源泉,推動我們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交出一份“讓人民滿意”的改革答卷。(作者:王贛星)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王贛星 | 責編:鄧翠芳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