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34歲女子阿艷(化名)順産了一個女兒。一年後,她感覺自己的腹部總是會出現陣發性疼痛,尤其是側臥、起身等體位變動時,這種疼痛就更明顯了。可是她只要稍作休息,腹痛又減輕不少。因此,她沒把腹痛放到心上。但這幾天來,她的腹痛症狀一直沒有減輕,總是會斷斷續續出現。去年12月中旬,阿艷去醫院檢查,竟是産後腹直肌分離。
她在醫院做腹部B超時,B超顯示她的“腹直肌指示處腹直肌中上部至中部分離”。市婦女兒童醫院外科醫生考慮其為腹壁疝,又進行了腹部CT檢查,結合症狀和病史,最終外科醫生、副主任醫師吳其肯診斷其為産後腹直肌分離。
“人體腹部中間平行的兩塊肌肉叫做腹直肌,就是通常人們説的8塊腹肌、馬甲線。”吳其肯介紹,很多巨大兒、多産、雙胎、剖宮産以及高齡産婦,因為增大的子宮將腹肌拉長,腹壓長期升高,使兩條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導致腹壁鬆弛,這種現象就被稱為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不僅僅是不好看而已。輕微的腹直肌分離大部分在産後4——8周內會自然恢復到正常狀態,但如果分離持續存在,並且往中重度發展,則會導致女性身材變形,小腹皮膚肌肉鬆弛,大肚腩減不掉,而且容易造成骨盆前傾、腰椎前凸的情況,從而引發腰背部疼痛、骨盆韌帶疼痛等,同時,影響骨盆穩定,造成盆底肌無力、盆腔臟器下移、排便問題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最後,醫生在腹腔鏡下對阿艷進行了全腹膜外腹直肌分離網片修補術(TES)。“這種手術的治療標準有四點:産後一年以上,腹直肌分離超過4釐米,或伴有臍疝,腰背疼痛等症狀。正規産後康復半年以上無效,不再有懷孕的需求。術中發現兩則腹直肌分離面很大,有4.5釐米,寬度可以放下三根橫指。”目前,阿艷已康復回家。
吳其肯提醒寶媽們,發生腹直肌分離後,最好選擇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産後康復,切不可盲目跟做運動,比如:仰臥起坐、跑步、跳繩、側向卷腹、使用收腹帶等,可能會適得其反,損害盆底肌和腹直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是否有腹直肌分離,寶媽們可進行自測。如仰臥位,雙腿屈膝90°左右,腳放平踩著床面,做腹式呼吸放鬆身體;隨後,腹部用力稍稍抬起頭,觀察這3個地方:肚臍中點、肚臍上2釐米、肚臍下2釐米,測一測兩側腹直肌之間距離。可以用手指來測量,看看是幾根手指寬度,起身後再確認手指寬度的數值。一般來説,2釐米以內屬於正常,差不多是兩橫指(食指、中指)的距離;腹直肌分離2——3釐米為輕度;腹直肌分離大於4釐米或者伴隨臍疝、疼痛等即為重度,需要進行規範的綜合康復治療。
來源: 舟山網 | 撰稿:記者 岑瑜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