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城區7條主次幹道為何同時施工?週期有多長?道路管網改造進展如何?有什麼成效?6月23日下午,在定海城區道路管網提升改造建設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回應了各方關切,並答疑釋惑。
定海老城區市政配套設施陳舊滯後,特別是前幾年,颱風帶來的強降雨,使城區出現嚴重內澇。為補齊短板,定海從2020年啟動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今年定海區將對城區的8條主次幹道進行提升改造建設,以達到進一步完善城區防洪排澇體系運作,緩解低窪地段易澇的目的。
“從3月12日開始,城區7條主次幹道相繼開始施工。”區城市管理局局長林建剛介紹,目前總體施工進度比原計劃完工時間都有所提前,其中東瀛路、環城北路,均比原計劃提前2個月左右。東河中路計劃待東瀛路完工,與交警部門確定交通組織方案後開工。
主次幹道為要集中在這一段時間同時施工,而不安排部分道路到下半年施工?林建剛説,中心片區排澇提升工程城東河、新河、衛海三個強排泵站將於7月15日主汛期前完成,可大大提升河道排澇大動脈能力。而市政管網作為排澇系統的毛細血管,也必須同步打通,才能真正發揮城區防洪排澇能力,使道路管網項目建設的工程效益在汛期充分發揮作用。針對多條主次幹道同時施工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定海區提前謀劃、倒排時間、加強監督,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最大限度降低影響。
在道路管網改造施工中,也有市民認為施工工期普遍較長,而這背後其實存在多方面問題。“市政道路管網改造提升過程中,其中箱涵部分每天只能施工10米,比如環城北路280米箱涵,排除一切不可抗力因素也要施工28天。”林建剛介紹,除了施工工藝的客觀原因,在進行管網鋪設過程中,為防止道路重復開挖,水、電、煤氣、電信、移動等其他管線都需穿插施工,許多道路管網項目會採取分段、半封閉等方式施工,這無形也將一個項目拆分成了多個項目,花費時間較長。
“道路管網項目建成後,定海老城區的排澇壓力將得到有效緩解。”林建剛説,定海城區主幹道原來的雨水主管直徑普遍為600——1000mm,提升改造後,雨水主管更換成直徑1000——2000mm,雨水主管的直徑擴大了近一倍。同時,在部分道路還新增了5——6米寬的箱涵,大大提高了排水能力。
城市防洪排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無論是水庫、河道等水利設施,還是雨水管網、泵站等市政設施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五山水利工程作為定海城區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中最重要、也是單體最大的綜合性工程,目前建設進展如何?
五山水利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區交通運輸局局長孫繼達介紹,該工程按照防洪排澇20年一遇標準設計,總投資約9億元,建設週期3年。工程主要是環繞中心城區的“東山、長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五座山體為框架,採取“上攔、西調、中提升”的綜治治理方式,實現山腰截洪、水庫聯網調水、河道強排、智慧治水等目標,再加上市政管網的提升更新,最大程度來優化城區疏水格局。目前,該工程7月15日主汛期前可應急使用,年底前整個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