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轄區初中這兩年有好轉,不過我們還是想先去搖一下頭部私立初中”“我們2021年買了一套學區房,房價掉不少,現在就鐵了心去轄區初中讀了”……期末考還沒結束,一些小升初家長群就熱鬧開了。
近年來,公民同招、全民搖號、中考提高分配生比例等教育新政接連出臺,很多家庭開始選擇直升對口的轄區初中,“家門口”公辦初中生源有所回流。儘管小升初的選擇越來越多,但每一屆的家長總會有自己的糾結和煩惱。
升學選擇很多 媽媽有些糾結
最近,家住市區七都的劉女士一直為女兒晨晨讀初中的事情糾結。
晨晨現在一所9年制學校讀六年級,成績中等,有藝術特長。晨媽煩惱的是,升學可以選擇的路子比較多,“我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會不會耽誤孩子。”
晨媽説,前幾年衝著名校分校的轄區,買了現在七都的房子,不過,新學校去年才開始招生,升學率到底怎麼樣心裏還沒有底。如果不去轄區初中,他們就會參加女兒所在私立學校或民轉公初中的搖號,這些都得靠運氣。另外,晨晨的書法和舞蹈發展得還不錯,他們也準備讓她去參加藝術學校的招考。
“咳,反正挺亂的,路子很多,但是,沒有一條能讓我們直接敲定的,説不定,最後又得從七都搬回老城。”晨媽説,他們也想過趁房價低買一套老城區頭部公辦初中的房子,那樣的話,3個人就擠在“老破小”熬三年,“住七都來回接送,這樣肯定不現實,孩子休息時間大大減少。”
在市民張先生看來,劉女士的煩惱有些“凡爾賽”,“我們要能上名校分校就不糾結了。”
張先生給兒子也謀劃了幾條路:搖號去“頭部”民辦初中,這個學費比較貴,三年下來得幾十萬元;搖號去民轉公學校,這個概率可能不是很高;如果搖號沒有中,就去轄區公辦初中就讀。
“我們專門了解過,轄區公辦初中對孩子的管理沒有私立初中那麼嚴格,如果孩子學習很自覺,去公辦其實挺好的,再加上現在的優質普高分配生招生政策,如果孩子學習努力自律,真能省下一大筆費用。”張先生説。
新政頻繁出 公辦初中生源回流
相對劉女士,吳女士顯得平靜很多。吳女士家住甌海,女兒茉茉在甌海就讀六年級。早在2021年,茉媽就給女兒在鹿城買了一套學區房,“不是頭部學校,中上吧,孩子努力一下進個好點的班級就完美了。”
茉媽説,現在他們小區群裏不少家長都在討論孩子小升初的問題,“準備搖號的人佔不少,但是,我覺得搖號不保險,所以早早買了房,現在就不考慮其他的了,就一門心思抓成績,希望進轄區初中以後能夠進個好班級。”
像茉媽一樣,選擇直升轄區初中的家長有所增多。城區一所初中的老師介紹説,學校轄區非常大,但是,以前每年只能招300多名學生,生源流失很嚴重,他們要麼去私立學校,要麼買到其他轄區。這幾年,情況有所好轉,不少轄區生開始願意留下來。據統計,這所學校2023年招生比上一年增加了70多名學生。
公辦初中生源回流與接連出臺的教育新政有一定關係,像公民同招、全民搖號、提高分配生比例等。特別是優質普高分配生比例的變化,讓很多家長不再糾結一定要去搖熱門民辦或民轉公初中,轉而選擇一個自己比較認可的對口公辦初中。記者了解到,2024年,溫州分配生招生比例維持不變,省一級重點普通高中分配生比例為60%。而根據省教育廳此前發佈的《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做好優質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工作的通知》,2025年起,分配生招生比例達到學校招生計劃總數的70%。
民辦初中感受到了壓力。記者從一些家長口中得知,一些私立初中會根據學生考試成績等,給他們減免學費,以此留住好生源。
不盲目從眾 適合才最重要
小升初,到底要怎麼選擇?一些一線教師認為,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學校,如果孩子學習能力較強,小學階段基礎較好,可以考慮“頭部”學校,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平臺解決學習“吃不飽”的問題,中等學生則應傾向“家門口”的公辦學校,現在很多轄區學校在名校的幫扶下,教學品質已有明顯提升。去年中考備受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全民搖號的第一代學生上場了,結果也證明:公辦、民辦和民轉公學校各有韆鞦。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無法確定如何選擇是最佳的,因為未來就是不確定的。”溫州醫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附屬第二·育英兒童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林宣賢説,家長花心思進入所謂的“頭部”學校,結果孩子不適應來看心理醫生的比比皆是,他就接診過不少。孩子到底適合扮演“鳳尾”的角色,還是在轄區初中搏個“鶴立雞群”,可以根據孩子自身性格好好思考。
“學習的本質是讓我們每個人了解更多的知識,探索美好的世界,通過知識豐富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具備感受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的美好的能力,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幸福,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孩子只有看到高分才有安心感,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感受同學之間的喜怒哀樂,考試外真實世界的豐富多彩。”林宣賢建議:家長們要覺察和避免把成人的不安和恐慌放到孩子身上,無法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對和渡過苦難。也許家長們更應關注孩子在成長中碰到的挫折和不如意,並且及時讓孩子知道“不論你碰到什麼情況爸爸媽媽都會陪著你一起面對”,“讓孩子知道有力量面對困難和挫折也許比一個順利的擇校更有幫助。”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溫州中心 曾雲畢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