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溫州如何邁過“四道發展之坎”,這場新年第一會給出答案
發佈時間:2024-01-03 10:20:17    

   強城行動下,溫州再出新招。

  1月2日,在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溫州召開市委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會議,率全省之先提出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先行試點城市”並出臺實施方案。

  這是溫州連續三年舉行以人才和科技創新為主題的開年首會。溫州為何如此重視人才、創新?溫州如何謀劃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如何久久為功搶先機?

  溫州需要邁過四道坎

  創新是溫州的金字招牌。改革開放之初,溫州率先進行市場取向改革,開創“溫州模式”。

  進入新時代,浙江發展面臨新的“成長煩惱”,進入又一個爬坡過坎的關鍵期。溫州亦是如此。

  溫州有哪些坎要邁?會上溫州市委書記張振豐提到這四道坎。

  第一道坎,萬億GDP。GDP之爭是産業、製造業之爭,歸根結底是科技創新之爭。從核心指標看,R&D經費投入仍低於全省平均,離2027年3.4%的目標仍有很長的坡要爬。

  第二道坎,要素瓶頸。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等資源要素緊張,破解這道瓶頸是溫州繞不過去的坎,也倒逼溫州要通過科技創新把畝均、畝産、畝稅做得更高。

  第三道坎,企業突圍。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技術革新上如果不投入,手裏沒有“從0到1”的殺手锏,也就無法在新一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道坎,産業重塑。當前,溫州傳統製造業比重大,上市企業鳳毛麟角。橫向對比杭州聚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寧波大力發展智慧製造。溫州也需緊扣科技創新,打造現代産業集群。

  “邁過這四道坎,核心靠創新,出路在創新,關鍵投創新,根本看創新。”張振豐書記強調,創新是“爬坡過坎”的根本出路,唯有創新方能突破重圍、跨越發展。

  這四個創新再次向我們傳遞了“以創新驅動引領現代化”的強烈信號。

  如何邁過這些坎?

  那麼溫州如何發力創新?在新年第一會上,溫州邀請院士出席就座主席臺,併發布人才新政40條4.0版,表彰重大人才工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簽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器運營機構、技術轉移轉化中心……

  會上的安排與教育、科技、人才三個關鍵詞緊密貼合,溫州也提出要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省級試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不可分割,皆是實現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創新資源”。

  溫州也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不久前出臺了《溫州市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先行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提出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溫州也有自己獨特的基因。溫州是數學家之鄉,近現代溫州人擔任或擔任過至少30所知名大學校長,創新底蘊悠久。當前,在溫高校11所、大學生15萬人,創新氛圍濃郁,擁有一批充滿活力的溫商群體。這些創新基因,也讓溫州具備了試點的條件。

  在這份方案中,溫州首先在頂層設計上統一“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將原來的市委科技強市領導小組變更為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提升資源配置的精準性,形成全域全員推進人才科技工作的格局。

  有了全域上下的共識,如何能讓1+1+1>3?

  對區域發展而言,産業往往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主引擎。《實施方案》提到,將圍繞重點産業設置提升專業,建立産業人才需求發佈制度,推動在溫高校圍繞“5+5+N”産業需求建立動態專業調整機制。圍繞優勢專業培育壯大産業,在溫高校重點打造1個以上優勢特色學科,引進或培育至少1名領軍人才,做大做強該學科涉及的産業在技術領域的應用研究。

  三者協同的案例實際已經有了不少實踐。例如,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製造技術研究院就與中電海康集團、甌海區政府三方簽約,共建創新聯合體。其中孵化培育的溫州精石微通科技有限公司,僅3個月時間就成功進行産品中試生産,未來有望打破5G産業鏈上游關鍵原料依賴國外進口的現狀。像這樣的“龍頭企業+大學(研究院)”創新聯合體,目前已經開始由點向面複製推廣。

  創新釋放的新質生産力,讓越來越多溫州企業主體主動加入其中,從而形成更為濃厚的創新投入氛圍。瑞浦蘭均連續5年創新投入終於最近成功上市;光達電子深耕“1米寬、100米深”,年産值3年時間翻兩番……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效益産出,也是未來的經濟增長點,正成為拉動溫州GDP突圍的核心力量。

  以人才和科技創新的“蓄力迸發”引領全市發展“加速競跑”。溫州計劃到2025年,基本構成重點産業的教育科技人才資源配置體制、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現代産業發展體系,在溫高校至少聚焦1個特色學科助力産業發展,招引一批産業人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集聚頂尖人才,全社會累計培育、新引進人才60萬人以上。

  在久久為功的創新中搶先機

  溫州這個金字招牌,是創新的結果,並以創新為最大內涵。失去了創新,溫州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活力。

  當前,圍繞産業、技術、人才展開的城市競爭中,溫州能不能把創新內涵厚植,已經事關溫州能不能“再燃激情、再展雄風,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再譜改革開放新篇章”。

  因此,創新于現在的溫州而言,是“強城行動”的重要方面,是“能級地位”的關鍵比拼。

  實際上,溫州在持之以恒的創新工作中,已經嘗到了形成突圍優勢的甜頭。

  2022年1月6日,溫州首次在新年後第一個全市性大會,舉行市委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會上,溫州提出科技創新“五倍增五提升”目標,發佈了“人才新政40條”3.0版本,引導經濟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在創新中培育發展新動力,當年,溫州啟動大孵化集群建設,年度新增孵化空間152萬平方米,超過去總量之和。創新引擎釋放新動能,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同樣是當年,溫州新能源産業實現了從點上佈局到全鏈發展的飛躍,並在此後持續“長大”,構建起新能源産業“核風光水蓄氫儲”全鏈條。

  2023年1月3日,同樣在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溫州召開市委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會議。除了和2022年聚焦點相同外,這次會議也是溫州市域一體化創新體系建設動員大會。顯然,全市“一盤棋”,讓創新工作有了更明確的深化目標。

  一方面,溫州提出提升中心城市的創新能級,爭取建設創新型縣(市),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堅持“一區一廊”引領,區域聯動,實現溫州省級以上高新園區縣(市)全覆蓋。另一方面,在高品質發展的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溫州加快科技賦能山區26縣高品質發展,推動技術、人才、資訊等創新要素向山區縣有序轉移。

  當前,溫州成功獲批建設國家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城市,躋身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第26位。近三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佔比年均增長14.3%,高新技術企業翻一番。山區縣永嘉,實現了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國家專精特新企業、省隱形冠軍企業等數量居山區26縣第一。

  同時,形成更好的服務創新人才環境,“溫州人才之家”服務人才 65.2萬人次,企業隨遷子女在家長常住地100%入學。

  爬坡過坎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創新人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需要久久為功的定力,和一步一個腳印的持續深化。“我們要以‘怎麼重視都不為過’的力度,‘十年磨一劍’的毅力抓創新人才,把‘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創新’的熱情燃得更高,讓更多的‘新生代溫商’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讓更多的英才俊才在甌越大地成就夢想。”張振豐在會上發出動員令。

  新的目標和路徑圖已經繪就,期待更多“創業主體”變“創新主體”、“溫州製造”變“溫州創造”的裂變故事在溫州發生。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周琳子 謝甜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