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臺縣平橋鎮上丁村一處已收割的水稻田裏,兩輛秸稈打捆機正在田間開展作業。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打捆機從秸稈處緩緩駛過,水稻留茬立即被自動揀拾、打捆,還有一小撮留在田間,用於直接還田,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而打捆成形的秸稈,被整齊裝車,送往台州市順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分派或加工。
台州市順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身是天臺縣嘉木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一個集秸稈打包、收儲、轉運、利用為一體的服務組織,也是台州市唯一一個秸稈收儲運服務中心。作為縣農業農村局招商引資項目,該公司佔地6500平方米,包含一個3000平方米生産車間,配置了自走式秸稈打捆機6台,運輸車4輛,年産8000噸秸稈能源化生産線一條,年産值達2000萬元。同時,在平橋、白鶴等建成2個秸稈堆場約8000平方米,近6年完成秸稈收儲約3萬噸,有效解決了天臺縣西部地區秸稈利用難的問題。
秸稈回收,變廢為寶。近年來,天臺縣以“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産業帶動、市場驅動”為原則,緊緊圍繞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形成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體系,讓秸稈綜合利用更高效。
“目前秸稈的收儲主要來自當地的種糧大戶,由企業免費入田收儲。我們的收儲流程是以自主申報為主。種植戶向所在鄉鎮申報,鄉鎮再匯總上報至縣農業主管部門,通過任務分配至公司後,進行統一收儲。”台州市順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芳介紹,收儲的秸稈根據種類特性進行“五化”利用。除了少量秸稈直接還田肥料化使用外,還可經過處理,變成飼料,生産菌種的材料,製造可化解花盆的原料等。“我們公司自己配置了一條能源化生産線,通過秸稈收集、粉碎、破碎等工序,將40%木質秸稈與60%林業廢棄物混合,造粒成型固化燃料。該燃料可替代煤炭,用於鍋爐燃燒,助力環保。”
“五化”利用真正地實現了秸稈的離田,以及後端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秸稈處理難題。但隨著“秸稈禁燒”工作深入推進,“順源農業”每日的“訂單量”也大幅提升,公司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前段時間是秋收季,大量水稻秸稈需要收儲,我們天天連軸轉,白天收儲,晚上加工。”王芳告訴記者,水稻秸稈收儲工作結束後,公司又將集中開展桃樹、梨樹、葡萄藤、竹子等木質類秸稈回收工作。但服務中心一年能消納秸稈僅6000多噸,與全縣2萬多噸的需求相差甚遠。“明年我們將增加車輛設備和人手,並在東部地區設立一個收儲運服務分中心,為全縣秸稈處理貢獻一臂之力。”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天臺 唐麗蕓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