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紹興 新聞詳情 A- A+
多元共治,矛盾化解在社區
紹興積極探索運用“楓橋經驗”提升城市基層治理
發佈時間:2023-10-27 09:25:50    

   “滅火器已全部更換到位。”近日,諸暨市東盛社區業主群裏,物業公司張經理剛發言,後面就跟上了一串業主的點讚。而在不久前,雙方還因“更換費用由誰出”鬧得劍拔弩張。矛盾快速有效化解的背後,不僅有社區幹部的耐心調解,還有轄區聯繫法官的專業指導。

  這是紹興探索“楓橋經驗”城市版的一個縮影。“強化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基礎、就地解決問題的理念同樣適用於城市矛盾化解。”紹興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紹興著力構建黨建引領、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城市基層組織體系,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正日益完善。

  前不久,柯橋區金色麗都小區對公共體育設施進行了翻新。但設備更新後,如何維護管理成了難題。獲知這一情況後,由業委會、物業、樓道長、志願者等力量組成的紅管家服務隊站了出來,眼下“黨員分片,物業協管,居民志願”多方協作方式已有效運作起來。

  目前,紹興全市已建立小區黨支部1799個,小區黨組織覆蓋率達100%,全面實現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的縱向貫通,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橫向融合,有效實現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為社區治理提供了根本保障。

  依託黨建聯建機制建設,網格、商圈、樓宇內的共治力量也正被充分調動起來。在越城區越都社區,黨建聯建單位紹興市教育局無償提供一幢閒置樓房,供當地改造用作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目前已成為轄區黨員群眾便民服務、文化活動、老年大學、托育服務等重要陣地。

  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大剡溪花園小區利用小區物業用房、架空層等閒余空間打造“民情角”,幹部群眾經常開展“樓下坐坐”等民情活動,新越社區書記竺新鋒説:“以前是社區幹部到住戶家走訪,現在是住戶自己走出來,積極參與小區工作,與社區一起營造美好生活。”

  相比農村,城市社區擁有更多的商業單元。針對這點,紹興積極邀請專業人士加入商業糾紛調解隊伍。柯橋區華舍街道“樓尚我家”黨群服務中心有一處專門的企業會客廳,柯橋法院輕紡城人民法庭的知名“老娘舅”姜全林會定期過來“坐診”,為有糾紛的外貿企業開展調解。

  作為紡織之都,柯橋區外商眾多。為更好地發揮“依靠民眾就地化解矛盾”的優勢,當地組建了“洋娘舅”隊伍。這些“調解員”來自南韓、巴基斯坦、葉門、印度等國家,通過“以外調外”,不僅協助調解社會矛盾,也為外商和本地企業解決了不少實際難題。

  為調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紹興在服務形式和激勵機制上也作了諸多創新。走進東盛社區志願者之家,只見桌子上放著一本本“志願者時間銀行存摺”。“我們把志願者的服務時間換算成積分記錄,這些積分可以兌換幫助服務和實物。”社區副主任何仙紅表示。

  房間一角還放著一台縫紉機,這是社區志願者俞秀華的“愛心縫補鋪”。每週三上午、週五下午,俞秀華都會在這提供免費縫補服務。“每人兩件,超出部分稍微收點費用。”俞秀華笑著説,“主要是服務社區裏的老人。他們比較節儉,年紀大了無法縫衣服,就會來我這。”

  接下來,紹興將以現代社區建設為重要抓手,不斷夯實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推動“楓橋經驗”向城市社區延伸,為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提供更多紹興樣本。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苗麗娜 金燕翔 共用聯盟·諸暨 杜萌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