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十個精彩瞬間
發佈時間 | 2023-10-23 09:07:51    

  “心相約,夢閃耀”。10月22日晚,杭州第四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隆重開幕。

   視障女孩,邀約尋桂

  “桂花開了,來吧,來杭州吧!”甜美的童聲回蕩在“大蓮花”上空。向著甜美的邀約之聲尋去,可以看到一位視障小女孩靜立場中。靜謐的夜色下,她恬靜、自信,如清泉叮咚的童稚之聲,講述桂花開時貴客盈門的喜悅。

  這是杭州向亞洲再一次發起的真誠之約。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錶演第一個節目的主人公是一名7歲的視障小女孩。金秋時分,她在杭州盛情地期盼新朋友的到來。

  “在表達這些話的時候,她的情感駕馭得非常好,令人吃驚。”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總撰稿人呂媛表示,小女孩看不見大家,但她很想認識大家。這些話,都是她的心裏話。這些話,也貫穿節目始終。

  讓呂媛印象深刻的是,不管是在創作還是在綵排過程中,整個創作團隊始終被殘疾人演員、殘疾人運動員感動著。

  無論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一個人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強大的內心。“在這個小小的女孩身上,包括在那些聽障孩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勇敢。這份勇敢,也被融入到開幕式節目創作過程中。”呂媛説。

  在亞殘運會開幕式的舞臺上,殘疾人朋友強大的內心世界呈現在觀眾眼前。正如亞殘運會開幕式想要表達的,“我們都一樣,我們有一樣的夢想。我們都為夢想去追尋、去努力、去拼搏、去奮鬥。”

  暖場節目,洋溢溫暖

  竹龍翻滾、星河閃耀、舞動青春……在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的暖場節目中,溫暖動人的表演讓人感慨無限。暖場節目中,近三分之一由殘疾人完成。

  《共同的榮耀》節目創意來自孤獨症兒童,由杭州市楊綾子學校攜手娃哈哈雙語學校共同呈現。節目舞出了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表達“心相約,夢閃耀”的熱切期盼,同時體現了殘健共融的理念。

  雨聲雷鳴、百鳥啾啾、流水潺潺……湖州安吉縣殘聯同行殘疾人藝術團30余名殘疾人帶來的《竹海龍騰》,以省級非遺項目安吉竹樂和竹葉龍為基礎進行整合編排。竹龍在竹林間時而搖擺,時而翻滾,給觀眾帶來別樣的藝術感受。

  “竹樂表演在編排上與我們日常演出有所區別,根據導演組安排,我們用了20種用竹子製作的樂器演繹出各種聲音。”團隊指導老師甘惠芬説,這個節目不僅對打擊樂技術有更高的要求,每個演員的微表情都有細節訓練,排練任務重,但團隊中的每個人都非常努力。

  《彎灣向陽花開》是由杭州市上城區彎灣託管中心的心智障礙青年表演的啦啦操。在表演過程中,觀眾們感受到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開幕式暖場節目的核心理念是溫暖,殘疾人和健全人攜手同行,讓人感動。”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儀式前表演總導演羅可歌説,不僅僅是節目的感動,前期的排練過程感受到了演員們的心路歷程,在表演的過程中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夢想。

  用一朵花,訴一段情

  還記得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上那一朵朵燦爛的金桂花嗎?

  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金桂花再一次亮相:22組金桂花團借助威亞,從分散到匯聚,進行多次造型變化,時而形成流水,時而形成拱宸橋,迎接運動員入場,向他們傳遞美好。

  金桂花不斷變化演繹——從一朵彰顯杭州之韻的“金桂之花”,到繁花匯聚成一個褒獎拼搏逐夢的“金桂之冠”,繼而奮力生長成一棵生命勃發的“金桂之樹”,直至釋放出象徵著夢想與榮耀的“金桂之光”。

  這是一場視覺與嗅覺的雙重盛宴。觀眾們不僅可以欣賞千變萬化的金桂花視覺效果,還能聞到空氣中瀰漫的桂花香氣,仿佛身處一片盛放的桂花樹林。

  桂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桂花聚小而多、不畏秋寒,清可絕塵、濃能遠溢的獨特品格,詮釋殘疾人運動員內心與精神力量不斷成長,最終逐夢飛翔的自信與從容。

  為什麼要選用桂花作為創作靈感?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總撰稿人呂媛曾説,在整個亞殘運會開幕式的創意過程中,導演團隊跟很多殘疾人朋友交流過,一個很深的體會是:他們帶給我們那種直抵心靈的震撼,沒有一種語言和手段可以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唯有味道是大家都可以共用的,而杭州是一座有著桂花之香的城市。

  用一朵花,訴一段情。桂花的芬芳經過歲月的洗禮長久不衰,也向觀眾傳達一種生命的力量和意義。人們感動喟嘆的同時,盡享金桂之美、遠播之香,品讀杭州韻味悠長難忘。

  孩子護旗,莊嚴溫馨

  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護旗入場的過程不僅莊嚴,還多了一縷溫馨。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耳畔,傳來佩戴人工耳蝸的聽障兒童們演唱的《我的祖國》。即便他們的發音不算標準,深情脈脈的天籟依舊唱出了祖國的壯美,唱出了幸福與自信,叫人不禁微笑中溫熱了眼眶。

  和著歌聲,少年兒童簇擁著五星紅旗向前;網幕上,旭日灑下和煦而溫暖的光,照耀著祖國山河,也照耀在舞台中央這群身著翠綠色衣衫的孩子們身上。這一幅感動全場的美好畫面,象徵著每一個孩子都是初升的太陽,是蓬勃生長的秧苗,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在地屏鋪就的紅毯盡頭,他們將五星紅旗遞交給國旗護衛隊。軍人制服的橄欖綠和孩子們衣衫的翠綠色交相呼應,交織出屬於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的生機與希望。

  “飛飛”登場,傳遞幸福

  一朵尋常的桂花,在杭州亞殘運會吉祥物“飛飛”的帶領下,仿佛被賦予了神奇力量,飄飛穿行于美麗的杭州——邂逅這座城市的人、看到這座城市的美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心意。

  這是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短片《盛情滿杭城》中的一幕。活潑可愛的“飛飛”閃亮登場,引得現場掌聲、歡笑聲一片。

  從開場一聲“來杭州吧”的呼喚,直至與火炬手共同點燃亞殘運會主火炬。“飛飛”幾乎貫穿于開幕式全過程,向世界傳遞幸福的佳音。

  看,“飛飛”雙翼延續到臉頰上的,是良渚文化標誌紋;鳥冠上的“i”字,是智慧、智慧的象徵,也體現了杭州這座網際網路城市的特徵……這只從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飛來的“神鳥”,穿越時空,融合了杭州歷史人文和科技創新,也承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企盼。

  與演員共舞的“飛飛”、運動員入場時在人群中跳躍的“飛飛”……大家會因為它的出現,綻放出快樂的笑容。

  正如“飛飛”名字的寓意:第一個“飛”,是鳥的飛翔。天高任鳥飛,代表著人類社會包容、尊重、友愛的良好氛圍。第二個“飛”,是殘疾人運動員追逐夢想、飛躍自我的精神狀態。

  無聲之聲,“唱響”全場

  有時,無聲的語言比有聲的語言,更令人感動。

  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觀眾席的人們起立、注目,放聲歌唱著對祖國無盡的熱愛,此時,主火炬臺旁的舞臺上,有一個手語方陣飛舞著手指,深情地與大家合“唱”。

  雙手向上抬起,是“起來”;手撫過手臂是“血”,輕觸手掌是“肉”……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正式實施,這是首次以聽力殘疾人手語使用者為主體,規範應用國家通用手語“唱”國歌。這支神聖的“手指舞”,“唱”出聽障人士的愛國深情。

  手語是貫穿整個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的元素。無論在電視機前還是在現場,關注亞殘運會開幕式的有不少聽障人士。他們也想縱情沉醉於這場盛宴之中,也想“唱”出滿腔情感。這種特別而貼心的演出安排告訴我們,歌聲不必唱響,依舊悅耳動聽,情感無需多言,就已了然於心。

  尤其是在《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歌聲響起時,全體表演者和志願者帶領全場觀眾用手語伴隨同唱,心與心的對話突破了聲音的壁壘。此時,健全人與殘障人士用同一種語言做紐帶,走進了彼此的世界。

  殘健共舞,金桂閃光

  “刀鋒戰士”以奔跑姿態退場,舞台中央的追光,聚焦在一群健全舞者與輪椅舞者的身上。他們是《勇向前》篇章的另一群主角。

  激越的樂聲伴奏下,輪椅舞者時而旋轉、向前,用雙手起舞;健全舞者倚靠輪椅舞者時而做出翻騰、跳躍的舞姿;他們時而變換站位,舞蹈陣列也隨之變化多樣。與此同時,網幕和地屏上,金色的花火閃爍,篆刻刀痕之處,刻出的是杭州亞殘運會的運動項目圖標。這也是殘疾人運動員奮勇拼搏的形象。

  這支舞蹈的完美呈現,離不開健全舞者與輪椅舞者中的任何一方。他們的手,常常彼此緊握,身體也相互倚靠,眼神交匯時的情感流露出的是信任與感謝、激勵與敬仰。

  如此的舞蹈編排,寓意著無論在運動場上,乃至其他任何奔赴夢想的征途上,殘障人士與健全人攜手向前、並肩共進、守望相助。殘健共融、美美與共也是這屆精彩亞殘運會的深刻主題。

  此時此刻,高懸在他們頭頂的金桂之冠光華閃耀。他們共同沐浴著象徵榮耀、幸福與勝利的金桂之光。

  科藝交握,“桂冠”生輝

  當最後一棒火炬手、國家殘疾人游泳運動員徐佳玲擎著火炬“桂冠”行至火炬塔“錢江潮涌”之下,全場鼓聲、喝彩聲如雷,殘健兒童手持桂花攜手匯聚於此,共盼聖火點燃。

  而身旁的影幕上,設計靈感源自良渚文化“神鳥”的杭州亞殘運會吉祥物“飛飛”跨越千年時光,憑藉數字技術亮相開幕式現場,作為文化和幸福使者,同火炬手一起點燃火炬。

  在萬眾矚目中,黑色的智慧倣生手臂與“桂冠”交握,火炬塔上亞運之火熊熊燃起。這一刻,科技彌補了身體的缺憾,夯實了逐夢的信念。

  大家可能會好奇,這只智慧倣生手臂是如何“聽從”火炬手的指令、點燃火炬的呢?項目負責團隊、浙江強腦科技智慧倣生手工程師團隊介紹,智慧倣生手臂主要由倣生手臂和接受腔兩部分組成。接受腔將倣生手臂與火炬手的手臂相連,內部有一圈高精度的感測器來獲取手臂的肌電和神經電信號,而倣生手臂的控制引擎就像我們大腦的“助理”,通過大腦在手臂的外化表現,迅速理解它的運動意圖,並指揮火炬手的倣生手臂完成相應的動作。這樣,火炬手就可以通過倣生手臂來抓握和傳遞火炬了。

  這款倣生手臂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支援幾種常用的固定手勢,而且可以對每一根手指的運動進行精準的控制,可以組合出千變萬化的手勢。“智慧倣生手臂可以實現使用者對每一根手指的精準控制,因此可以幫助殘疾人完成生活中的大部分任務,如吃飯、喝水、提重物、搬運、握手,甚至還可以用毛筆寫字和彈琴。”團隊介紹。

  “桂冠”火炬雖然只有1.16千克重,對殘疾人運動員來説,舉起它可不容易。團隊有巧思,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機關。據了解,徐佳玲的手臂上加裝了可以隨時自鎖的肘關節鉸鏈,能夠把受力均勻到她的大臂上,讓她更輕鬆、更自如地舉起火炬。

  西湖十景,驚艷亮相

  曲院風荷、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運動員入場時,地屏上交替呈現出不同季節、不同風格的西湖十景。遠遠望去,各個國家與地區的運動員仿佛行走在杭州西湖美麗的景致之中。

  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地屏圖案變幻成團扇錦簇迎接運動員登場,網友們直呼“太美了!”在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地屏繼續驚艷亮相。

  “亞殘運會開幕式同樣從中國傳統藝術中汲取靈感,我們的主題更為聚焦,選取了西湖十景作為地屏的主要呈現元素。”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總導演沙曉嵐介紹。

  “西湖十景”涵蓋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霧風雪、花鳥蟲魚,呈現了西湖春夏秋冬各個時段的各種美景,賦予了遊賞活動超凡脫俗、富有禪意的旨趣,呈現了詩、畫、景的完美統一。而地屏上呈現方式也動了一番腦筋,偏卡通畫風和國風的結合,更有一種虛實結合的靈動之感。

  刀鋒戰士,東方神韻

  《勇向前》篇章中,兩位“刀鋒戰士”的精彩演繹讓觀眾們印象深刻。

  “在導演組的安排下,我們把現實中的故事搬到了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的舞臺上,讓更多人認識‘刀鋒戰士’這個群體。”兩位“刀鋒戰士”告訴記者。

  演員們演繹《勇向前》時,健全舞者與輪椅舞者完美共舞。網幕上播放的是西泠印社的篆刻藝術。“短片中的金石篆刻手法,將現場殘疾人運動員、‘刀鋒戰士’的肢體動作結合起來,展現出杭州氣韻的同時,也展現出運動員在夢想的征途上攜手向前的感人場景。”參與錄製短片的西泠印社社員王臻告訴記者,這正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最佳寫照。

  “我們經常看到輪椅運動員的車子,會在地上形成一些印記,那是他們努力的痕跡,也是他們成功的印記,就像金石篆刻。”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總導演沙曉嵐説,通過中國篆刻藝術來表現東方美學,將中國式浪漫與體育精神創造性地結合。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 嚴粒粒 姜曉蓉 何冬健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