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代表委員@青年 希望鄉村成就年輕人的“詩與遠方”
發佈時間:2024-01-24 09:38:42    

   浙江的千萬鄉村,在等待萬千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1月23日,浙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啟幕。“擦亮‘千萬工程’金名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伴隨政府工作報告的宣讀,浙江鄉村吹響了新一輪起跑的號角。許多從美麗鄉村奔赴大會現場的代表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相似的關切——鄉村下一階段的發展亟需年輕人的加盟。

  省人大代表陸寶法是寧波市奉化區大堰鎮謝界山村的黨支部書記。在謝界山村,年輕人們早早地插上翅膀飛出田園。“村子有767個在冊戶口,但常住人口只有147人,其中70歲以上的81人,80歲以上的27人。”擺在陸寶法面前的,是一個“空心村”。2013年,村裏的經營性收入不足5萬元。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中國山水詩人鼻祖謝靈運曾經遊歷的山村自有其詩意。2023年,村子經營性收入已超50萬元。原來,從2016年起,在陸寶法的力推之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從0起步,開啟了民宿發展之路。以民宿項目為核心,以點帶面牽引鄉村發展。如今,小小山村已有5家中高端名宿入駐。

  村子發展迎來了轉機,但挑戰也隨之而來。“如何從建設美麗鄉村過渡到經營美麗鄉村?年輕人至關重要。”陸寶法提及,去年12月,鄉村運營師在奉化區12個村試點,目前5個村已經完成簽約入駐,謝界山村便是其中之一。“‘千萬工程’新畫卷少不了年輕的‘繪製者’,希望相關部門能推出更多鼓勵人才入駐鄉村的政策。”

  省人大代表沈亞璐就是“陸寶法”們所期待的“歸來燕”。1993年出生於紹興的沈亞璐一直鍾愛著江南風情。2020年,她回到家鄉,將一個閒置的鄉村小學改造成了鄉村民宿。

  “伴隨著鄉村振興,無數鄉村命運的齒輪重新轉動了起來,但轉動之後呢?”沈亞璐發現,招聘吸引年輕員工困難重重,受到交通環境、鄉村配套等影響。為此,她向大會提交了《關於促進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建議》。

  鄉村等待著被年輕人激活,但鄉村真的可以成就年輕人的詩與遠方麼?沈亞璐在創業中發現,不少年輕人對創業方向其實存在迷茫。在年輕人與鄉村之間,還存在一道“引導”之橋,“既包括政策層面幫扶與指導,也包括對大學生返鄉創業典型的樹立,還可以創立鄉村創業聯盟,讓想拓展鄉村市場的龍頭企業與想返鄉創業的年輕人雙向奔赴。”

  詩與遠方需要“鋪就清晰的實踐路徑”,沈亞璐發現的問題,正是宋怡玲所思考的方向……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省政協委員、平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宋怡玲認為,發展鄉村文旅和以職業教育培育技術人才是兩個可以深入鑽研的“課題”。

  鄉村振興與文旅發展相輔相成。文旅可以延長農業産業鏈,帶動更多年輕人回到鄉村、建設鄉村。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平湖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和特色,建立了一批如徐家埭村“棒球小鎮”、曹橋馬廄村“賽艇小鎮”等個性化項目,吸引了一大批“歸來燕”。“政府要積極主動地開展優質企業招商,企業帶著團隊進鄉村,將為鄉村帶來大量新鮮血液。”

  除了發展文旅,宋怡玲認為還要在職業教育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縣域中職學校功能,培養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型人才。“圍繞農業人才培育,鼓勵職業學校與鄉鎮共建鄉村振興人才學院,作為全日制學生培養、社會人員培訓的載體,積極開展振興鄉村人才孵化。”宋怡玲表示,在課程設置上,可以依託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開發“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特色課程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的需要,讓更多年輕人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實現”大有作為”。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翁宇君 見習記者 高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