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強村公司,闖市場後的紅火與煩惱
發佈時間:2024-01-11 09:38:42    

   剛剛過去的2023年,在浙江率先創新探索強村公司模式的湖州傳出喜訊:誕生首家營收過億的強村公司——湖筆小鎮新農村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在浙江,“強村公司”並不陌生。這是我省以“強村富民”為落腳點,不斷打通鄉村振興“任督二脈”的創新舉措。

  總利潤超1300萬,股東分紅772.5萬元,村均分紅50萬元……南潯區善璉鎮強村公司的這份亮眼成績單,是我省強村公司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村村成股東,村村有分紅。這些年,強村公司已經跨越了“從無到有”的階段,進入到“由弱變強”的階段。但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成長的煩惱。新形勢下,強村公司該如何走向廣闊的市場,實現穩健發展?

  營收破億的背後

  “真沒想到啊,我們的強村公司竟然能破億。”在南潯區善璉鎮強村公司舉行的股東分紅大會上,車家兜村黨支部書記鬱根榮手拿54.5萬元分紅支票,笑得合不攏嘴。當初車家兜村貸款300萬入股,如今不僅還清了,每年分紅還在增加。

  其實,4年前15個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出資組建強村公司,鬱根榮並非沒有顧慮。此前,村集體經濟增收多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增收模式以土地流轉、魚塘租賃電費差價等模式為主,有些受限,但還算穩定。

  “強村公司是新鮮事物,作為公司自主經營,要自負盈虧的。”鬱根榮的擔憂,觀音堂村黨支部書記楊國琴也曾有。但作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他們的目標,是要帶動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然而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是,每個村的資源稟賦都不一樣。“像我們是純農業村,基本是永久農田,增收渠道很受限。”在楊國琴看來,強村公司讓村集體抱團發展、資源聯動開發、項目共同建設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各村“單打獨鬥”的局面。

  早在2015年,南潯就在全省率先創新,44個欠發達村抱團成立公司,以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收益分配的形式來共同開發物業産業園。此公司並非傳統認知中的某一企業,而是各鎮村為促進集體經濟發展,按照“産權清晰、收益歸村”原則,組建的現代企業的統稱。湖州學院經管學院副教授、湖州市鄉村振興諮詢專家委員陸建偉認為,與一般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強村公司與生俱來肩負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使命,其落腳點就是“強村”“富民”。

  不難發現,強村公司從一開始,就被寄予了厚望。“不做虧本買賣,是我們運作準則之一。”湖筆小鎮新農村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新説,賺錢的步子小一點會走得穩一點,底線是不能讓村集體利益受損。

  陸建偉也有相似的觀點,他表示,要以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厘清“可用資産”,明晰村民與集體的産權歸屬關係,構建集體資産的保護機制,並以外部資源引入為杠桿,活化“沉睡資源”。

  打開思路闖市場

  在浙江,像善璉鎮這樣的強村公司已有2000多家。

  強村公司不斷增多,也有人提出疑問,強村公司的業務從哪來、核心競爭力在哪?這些公司能接受得住市場的考驗嗎?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強村公司起步階段,不少部門會將保潔、保安、市政養護等政府工程,在同等條件下,會優先考慮承包給強村公司。此前,為支援強村公司發展,南潯實行了3年培育期,在啟動資金、土地指標、項目承接等方面予以傾斜。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公共財政投入的綠化養護、河道保潔、物業管理、小微企業園建設等17類項目交給強村公司。

  但慢慢地,不少強村公司意識到,想要發展好不能只靠“投喂”,一味地接受“庇護”難以成長。

  王志新透露,公司成立初期,發展的業務也較為保守,多以綠化養護、城鎮保潔等風險小、收益穩的項目為主。“改變來自公司投資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王志新介紹,當時光伏産業項目正是風口,公司就試點投資了鎮上小微園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如今已經投資到第4期了。

  投資了産業,收益增加,也有了闖市場的底氣和勇氣。4年來,善璉鎮強村公司主營的業務,除了綠化養護、城鎮保潔等最初的服務類項目,還拓展至小型水利工程、廣告設計製作、裝修裝飾工程等工程類項目以及精品民宿、藍莓種植、湖羊養殖等産業類項目,經營收入每年增幅保持在40%以上。

  “闖市場,當然也是有風險的,我們也有不少競標失敗的項目。”王志新坦言。

  這些年來,浙江各地沒有盲目“抄作業”而是紛紛打開思路“下海”。如麗水市縉雲縣南部的石筧鄉,成立強村公司後的第一個項目,瞄準了鄉里的1.8萬畝油茶林;寧波市江北區洪塘街道鞍山村,成立強村公司後則收儲了村內的空置民房、庭院並招引民宿、咖啡等新業態……但無論哪種模式,多地的實踐證明,相比合作社,強村公司在對接市場的過程中更具優勢。

  陸建偉建議,在朝著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有幾個方向是不能改變,必須堅持村集體性質不能變、必須堅持收益分配向村集體尤其是低收入農戶傾斜不能變、必須堅持安全性和穩定性不能變、必須堅持重大事項村民議事權、知情權、決策權。

  破解缺人才的煩惱

  對於強村公司這樣的創新實踐,浙江歷來包容,這些年一直在探索中完善,在發展中規範。

  早在2020年,強村公司被寫入浙江省委、省政府文件,去年6月,省農業農村廳、省委組織部等10部門更是聯合出臺《關於促進強村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持續提升強村公司聯村帶農致富能力。

  在陸建偉看來,強村公司發展到2.0時代,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營收雖破億,但王志新及股東們,對公司存在人才短缺、市場帶動能力待提高等短板有著清醒認知。

  缺人才,是很多強村公司遭遇的“成長煩惱”。

  目前,各地強村公司用人方式不一。有強村公司依靠組織力量,把優秀鄉村幹部選出來擔任,如王志新,當過村幹部,管過村辦企業,懂鄉村、會經營;也有實行輪值主席制度,激勵入股各村的積極性,強化輪值主席對項目的管理能力,如紹興市上虞區永和鎮;也有強村公司聘請專業的年輕人,如寧波市江北區洪塘街道安山村,將在當地創業的年輕人留了下來……

  在10部門的《意見》中,也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強村公司實行職業經理人聘用制,引進大學畢業生、本地能工巧匠等人才進入公司。

  “強村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還在人特別是能人。”王志新説,也正因公司聘請了一位綠化養護的專業人才,讓他們在市場上跟別人真刀真槍地比試有了更大底氣。“我們的綠化養護項目,已經走出村鎮走向全區,公司也會選擇性地去競標更大的項目。”

  在蕭山,當地整合會計師、資産評估師等專業力量,組建首批財會諮詢專家團隊,為強村公司提供會計、審計、稅務、資産評估、工程建設等服務,幫助穩業務優管理拓市場。

  選好人、用好人,還要管好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和一般公司不同,強村公司的‘賬本’,關係村集體的錢袋子。”王志新認為,全區制定運作規範、開發強村公司雲平臺、實時監督財務情況等舉措,都為強村公司人員帶上了“緊箍”。

  王志新透露,目前湖筆小鎮新農村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股改掛牌,未來他們還有更遠大的理想——實現上市。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吳麗燕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