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天氣轉冷,鑲嵌在諸暨大地上的“珍珠小鎮”卻愈發熱鬧起來。
這裡是山下湖鎮,全國最大的淡水珍珠産銷中心,世界上每兩顆淡水珍珠就有一顆産自這裡。而十月的到來,意味著珍珠蚌豐收季的開啟,這是山下湖財富的“生物鐘”。
如果説,直播間裏爆款年年有,那今年珍珠尤其“香”。曾被認為“媽媽款”的珍珠飾品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熱鬧的珍珠市場一度出現“一珠難求”的盛況。
從西施故里到珍珠的代名詞,山下湖走出了怎樣的發展之路?
新的一天,從開蚌開始
早上5點,山下湖的天剛朦朦亮,空氣裏還夾雜著清冷的水汽,開蚌場已經忙碌起來。
開蚌,是珍珠蚌捕撈後的第一道工序。魚腥味瀰漫的開蚌場裏,機器的轟鳴聲、開蚌的清脆聲交織在一起,一座座堆積成山的河蚌前,上百個開蚌工人兩三人一組圍坐在一起。開蚌、取肉、採珠、分揀……彼此配合,一氣呵成。進入珍珠豐收季,諸暨開蚌場一片繁忙景象。
這裡是山下湖珍珠養殖基地的集中開蚌地,周圍的珠農們都要用卡車將河蚌運送到這裡開蚌取珠。10月以來,這裡每天集聚著上百號開蚌工人,他們有的來自當地,有的從湖南特意而來。他們日開一萬蚌,幹上兩個月就能賺上三四萬元。
10月18日這天,貝中寶珠寶總經理魏國松派人將20萬個河蚌運送進場。“10月開始,一天20萬個河蚌是常態,下個月可能更多。”魏國松説,這些河蚌差不多要50個工人開,場面非常壯觀。
魏國松從16歲開始養河蚌,是山下湖第一批養蚌人。過去,他在泌湖村裏養,技術是從江蘇的養蚌師傅那學來的,開蚌主要靠自己和家人。如今,眼看著村裏養蚌的人越來越多,養殖技術越來越規範先進,他的養殖基地也越擴越大,每天開蚌就需要幾十號工人。
“我現在在山下湖的養殖基地有兩三千畝,江蘇連雲港還有一兩千畝,明年準備談下安徽的基地,再擴大規模。”談起40多年來的養殖經歷,魏國松難掩自豪感。
在山下湖,不僅僅是魏國松,新長樂村、楓江村、廣山村等村的珠農,隨著珍珠産業的發展,他們珍珠養殖基地的版圖也不斷擴大,有的年輕人甚至去了國外養殖珍珠。
山下湖的發展,背後還隱藏著珠光寶氣和碧水清波一同閃耀的進擊史。
以往當地人養蚌,為了提高珍珠産量,縮短養殖週期,多會向塘裏傾倒雞糞鴨糞,空氣中飄揚的惡臭,成了所有人來到這裡的第一感受。2017年2月,諸暨出臺“禁養令”,通過對水質不達標的養殖戶禁養關停,山下湖鎮原來近8000畝的珍珠塘,目前僅保留4000畝。
這些年來,山下湖伴隨著珍珠産業躍遷蝶變,2020年山下湖成為世界珍珠大會的永久會址。如今,山下湖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淡水珍珠養殖、研發、加工、交易基地,淡水珍珠年産量佔世界淡水珍珠總産量的70%左右,全國産量的80%以上。
一顆“珍珠”的成長記
每天上午,諸暨華東國際珠寶城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良總會到華東國際珠寶城內走一走。
10月18日,上午10點剛過,華東國際珠寶城內人流慢慢多了起來,大小商鋪內買賣雙方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何建良站在一張舊火車票照片前,思緒回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
一粒沙成長到一顆珍珠需要多久?山下湖用了60餘年。
60年前,山下湖還是遠近聞名的貧窮鎮,雖地處魚米之鄉,缺糧的情況卻極其嚴重。風起于青萍之末,浪興于微瀾之間。窮則思變的山下湖人,尋找著未來之路,珍珠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萌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江蘇的生意人到諸暨來尋找可以産出珍珠的河蚌,而為其引路的兩位山下湖村民,成為了當地最早養殖珍珠的人,被村民們稱為“第一代珠王”。
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珍珠養殖技術在山下湖逐漸普及。山下湖人也開始外出到廣州、汕頭等地售賣珍珠。潮新聞記者在華東國際珠寶城中心島産業發展展示中心看到那張八十年代的舊火車票,從諸暨乘坐硬座普快,途經株洲,歷時30多個小時,花費近80塊錢才能到達廣州。
當時,養蚌育珠已普及到全鎮95%以上的農戶,他們前往廣州售賣珍珠大多住在“竹園旅店”,最多時甚至住了500多名珠農。山下湖人就憑藉著這種“敢拼敢闖”的精神,把一包一包的珍珠背到了廣州,並對接起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
與養殖規模相伴而生的是市場的不斷擴大,最原始的珍珠市場開始嶄露頭角。1985年,西江鄉廣山村個體珍珠市場成立,第一代珍珠市場初現雛形。
到了1986年,珍珠養殖業達到了第一個高峰,當地年産量超過20噸,許多村莊憑藉珍珠養殖成為全縣的富裕村,僅長樂村年産珍珠就超過1500公斤,年産值超過250萬元。
何建良指著如今的華東國際珠寶城告訴記者,這已經是第六代珍珠市場。“在這16萬平方米的市場內,有1800多家入駐商家,交易輻射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世界性珠寶交易中心。”
萬畝碧波之上,上千個日夜的滋養孕育,數十道工序的嚴密篩選,珍珠才最終以最完美的形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山下湖也一樣,從一無所有到珠光寶氣,一步步小珍珠做成了大産業。珍珠市場成就了山下湖,山下湖也改變了珍珠市場。
直播間內外的火熱
入夜,華東國際珠寶城依然燈火通明。
“我們今天推薦的是無核珍珠手鍊,喜歡的姐妹們可以下單了。”“雙十一提前購,保價雙十一。”
10月18日,當夜幕已經降下,華東國際珠寶城依然熱火朝天,直播帶貨是這裡的“重頭戲”,不僅在直播間,商鋪前、廊道上,到處是坐在拉桿箱上對著手機直播賣珍珠的年輕人。在阮仕珍珠直播間裏,潮新聞記者看到,主播正在賣力講解,不斷有粉絲詢問商品情況。
從去年夏天起,貴价珍珠配T恤,已成為了都市穿搭“新顯學”。年輕人們開始流行用穿搭營造隨性的氛圍,無論是老錢風還是靜奢風,其內核都是希望向外界展現出一種“毫不費力的余裕感”。
不同於鑽石、黃金這種門檻較高的首飾,珍珠豐儉由人,價格區間跨度大,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相對合適的選擇。
“今年的珍珠行情特別好,像前段時間的母親節、國慶節,櫃檯前全部擠滿了人,很多款式都賣斷貨,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一天銷售額甚至能達到幾十萬元。”貝中寶珠寶的門店工作人員告訴潮新聞記者,正是有了這個經歷,現在商戶都已經開始為雙十一和春節的銷售旺季備貨。
“當然,不同類型和品質的珍珠價格不同,但總體來看,近三年的價格漲了幾乎兩倍。”浙江珍珠行業協會秘書長何鐵元告訴記者,市場之所以那麼火熱,除了珍珠本身的款式和品質在進步之外,也有市場火熱導致供不應求、商家向直播帶貨的全面轉型等因素的助推作用。
華東國際珠寶城常駐3000多位珍珠主播,來自全國各地。與當年浙江“洗腳上岸”的創業農民一樣,他們重構産業鏈上下游,在商業模式變革中闖出一片天地。
“在山下湖鎮‘觸網’後,珍珠搭上了直播間的順風車,線上銷量已經全面超越線下。”華東國際珠寶城創新發展部經理袁小鵬告訴潮新聞記者,去年山下湖珍珠産品銷售總額超400億元,今年肯定會再創歷史新高。
珍珠市場火熱沸騰,何建良卻看得很冷靜。“生意是長久的,不管消費者如何變化,最終還是要靠品質説話。”何建良説,華東國際珠寶城與抖音平臺合作成立了質檢物流一體化中心,可以確保每一件從基地出貨的産品都是正品且能追溯。
目前,山下湖珠寶市場是內銷與出口並重,“出海”常常被許多商家挂在嘴邊,山下湖也通過籌備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基地,進一步加速開拓國際珠寶市場佈局。
60餘年似是一瞬,顆顆珍珠串出了山下湖的美麗經濟,也串出了當地人的勤勞致富史。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朱高祥 金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