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綻放,帶來美麗新風景。
如今,行走在武義城鄉,一台臺接地氣、入人心的文藝演出在村子和企業裏上演,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基層公共文化陣地在鄉間落地。文化惠民,讓老百姓樂享美好生活,攜手邁向精神共富。
近年來,金華市武義縣著力提升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共富百花會”等公共文化品牌為依託,以數字經濟推動創新提質,探索形成政府搭臺、人才培育、群眾主體、資源整合的文化服務新模式,激發文化惠民內驅力,有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打造“百花齊放”文化共富山區縣樣板。
想看啥,群眾線上自己點
10月15日,武義縣白洋街道後陳村文藝村長傅秀英拿出手機,點開“共富百花雲”應用,為村裏11月的文藝演出排摸節目需求。該應用是武義面向群眾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平臺。
“目前已經有兩個村裏文藝愛好者自編自導的節目,再點些年輕人喜歡的舞蹈、老年人愛的戲曲節目。”説話間,傅秀英選了婺劇摺子戲《牡丹對課》和小品《平安無事咯》等幾個呼聲較高的節目。此外,系統又自動匹配了幾個不同類型的節目。一份幹貨滿滿,老百姓想看的、愛看的節目單,就定製成功了。
像這樣“走心”又“走實”的事兒,在武義隨處可見。想看一場露天電影,追憶似水年華;想看一次陳列展覽,陶冶藝術情操;想為長輩送戲下鄉,豐富精神生活……不用單方面等政府安排,這些活動的“點單”權交到了群眾手裏。
在6—9月舉行的武義縣百場文藝演出進禮堂惠民活動中,多個村子先後興起了“想看啥、自己點”的潮流,讓山區百姓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高品質、定制化的文化服務。
在武義縣熟溪街道溪裏村文化禮堂,管樂合奏《鬧花臺》、方言快板《四老太誇媳婦》、婺劇彩唱《三請梨花》、小品《看戲前》……通過“共富百花雲”智慧點單的方式,來自武義湖畔演唱隊和新宅嶺上翠谷藝術團的表演老師紛紛登臺表演,扣人心弦的唱腔、好玩有趣的小品快板深受觀眾的喜愛,現場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濃濃的文化味在村子蔓延。“想看的節目向文藝村長報名,不久就可以在家門口看演出,真是太方便了!”溪裏村村民説道。
1983年,武義縣借鑒古代民間花會形式,以百花齊放為寓意,舉辦了第一場“文藝百花會”,贏得群眾歡迎。此後接續40年舉辦,鑄就了浙江中部地區跨時最長、參與最高、影響最廣的草根文化品牌,既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培養了大批鄉土文藝人才,又有效助推了鄉風文明和鄉村和諧。
隨著群眾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群眾文化需求感知不夠精準、文化服務供給品質不高、供需匹配不高效等問題逐漸突顯,為此,2022年6月武義重塑體制機制,由武義縣委宣傳部牽頭,聯合武義縣文廣旅體局、文聯等相關部門,從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到完善活動內容,打造線下“共富百花會”文化服務品牌和線上“共富百花雲”智慧服務平臺相融合的“共富百花會2.0”模式,精準高效滿足群眾需求,探索出山區縣公共文化服務“精準速達”新路徑。
“共富百花雲”應用包含“我要點單”“我要拼單”“作品展示”“人才風采”“百花會專區”等十大模組。只要動動手指,群眾就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活動。既可以線上看,也可以現場看,還可以獲得積分、兌換文創産品,也可以報名參演、展示才藝。
誰來演,群眾演給群眾看
“我們村的文藝演出,既洋氣又接地氣,還有很多幹貨呢!”提起家門口的文化大餐,村民們驕傲地説。
在武義,很多文藝演出由各村文藝村長自發組織,負責摸清村裏文藝活動需求、統籌安排演出活動,把更加符合鄉村發展和群眾需求的節目送進來。這些節目的演出人員從哪來?俗話説得好,高手在民間。
提供優質群眾公共文化服務,基層文化文藝人才是基礎。武義創新“駐圈服務”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職業化,讓文化文藝人才入駐全縣109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引領圈內群眾自創自辦、自編自演、自主開展文化活動;創新文化人才培養管理機制,組建鎮一級文化站長、村一級文藝村長隊伍,探索建立園區和企業文藝廠長,建立激勵約束考核機制。
被聘為泉溪鎮泉二村文藝村長一年多來,57歲的徐麗精越來越有幹勁。她負責“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內公共文化活動組織協調、文化文藝人才挖掘,農村文化禮堂、文化站等文化陣地預約管理,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濃厚文化氛圍。
徐麗精會定期摸排村裏的文藝人才情況,泉二村舞蹈愛好者陳香女就被選中了。“以前我就是在村裏自娛自樂一下,現在我們每週三晚上都會到鎮裏的文化站培訓,專業的老師會為我們編排新動作,大家的演出水準都有了很大提升。”陳香女説,以前她想都沒想過,自己能登上縣級舞臺。
有才藝的群眾還可以線上上平臺“毛遂自薦”,入選當地文藝人才儲備庫,參與培訓、演出。“組團駐圈”的模式培養出了不少鄉土文藝人才,讓很多表演隊伍像陳香女所在的泉姿花旗袍扇舞隊一樣,從小山村“出圈”,逐漸走向更大的舞臺“當主角”“唱大戲”。
“當地群眾演給當地群眾看,這種本土化的表演會讓節目內容更加接地氣,也更加吸引身邊的人。”武義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義依託全縣242家文化禮堂,通過精準匹配文化需求、培育本土藝術人才、數字賦能文化服務等方式讓送下鄉的文化真正送到百姓心坎上,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優質均衡發展。
武義是工業大縣,有很多新居民。據統計,2022年武義全縣共有46.9萬常住市民,其中新居民就達到了12萬,但新居民走進文化禮堂觀看文藝演出的人數很少。為此,武義謀劃啟動了新居民歌唱、舞蹈等系列活動,給新居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並從中發掘文藝人才進行培養。此外,武義的新居民也積極參與節目創排,成為舞臺上閃亮的“民星”,有效促進了新老居民之間文化交融交心,增強新居民的歸屬感。
除了走進廣大農村,“點單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也在向當地企業延伸。“百花會和我們企業的技能大賽融合在一起開展,不僅豐富了舞臺表演,而且更形象地展示了工匠風采。”浙江鉑動工貿有限公司文藝廠長説。
讓基層的活動籌辦不再難
每次演出,群眾可以通過“共富百花雲”應用,在場內場外參與活動互動,給喜歡的節目和演員送上“五星好評”,也可以對演出品質進行評價,既有了“點菜權”,又有“評價權”。群眾不僅品嘗到了“文化大餐”,還體驗到了優質的“售後服務”。
在大數據的加持下,“共富百花雲”切實解決了公共文化活動“群眾想要的送不了,送的群眾不想要”的問題,實現了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讓基層一線公共文化的活動籌辦不再是難事。
一組組數據,是最好的詮釋——
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智慧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精準速達”,大幅提升供給服務品質和滿意度。2022年以來,入駐文化文藝人才3227名,發佈活動1.14萬場,同比增長291%,線上線下受眾達913萬人次。基層規模以上文化活動組織時長由原來的25天縮短到7天,數字化應用群眾滿意率每月保持95%以上。
文化內驅力顯著增強。累計制定公共文化服務考核制度2項、獎勵管理等配套文件9個,統籌文化經費1.7億元,兌現獎補政策758萬元,撬動社會資本42億元。涌現出《心墻》等一批榮獲省級金獎的特色文藝精品,創成省級鄉村博物館36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現有武義籍國家級戲曲演員100余人。
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入選文旅部“百姓大舞臺”網路群眾文化品牌、浙江省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第三批試點名單,獲評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遊促進共同富裕最佳實踐案例。
接下來,武義還將優化完善群眾文化精準需求清單“揭榜挂帥”和文化文藝人才作品創作“揭榜挂帥”;創新婺劇人才培養機制,謀劃組建武義縣婺劇藝術傳承中心,扶持優秀婺劇作品創作,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創新文化服務“拼多多”整合運營模式,整合國企部門、社會組織、藝術機構等,謀劃組建“共富百花會”服務聯盟,為公共文化服務集聚更多資源。
武義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深化智慧公共文化服務是滿足新形勢下群眾文化需求、鞏固基層思想文化陣地、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武義將持續推動這一模式走深走實,努力為建設文化強省、促進精神共富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侯明明 周鑫 李增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