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山”與“海”之間,一個個大手筆先進製造業項目相繼落子。2023年山區26縣共有投資10億元以上製造業重大項目99個,計劃總投資3019.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79.9億元,1月至6月完成投資166.2億元,完成率59.3%。
先進製造業項目落戶,是山區26縣補齊製造業短板的重要契機。當前,浙江正在打造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這個基地不單指杭甬溫等大城市,而是全省一盤棋建設的基地。
可喜的是,山區26縣發力製造業始終遵循綠色發展的路徑。根據2022年浙江省經信廳公佈的《關於支援山區26縣生態工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舉措》,山區26縣應“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和環境品質優的綠色産業,形成山區生態經濟新的增長點”。
山區縣能否抓住機遇迎頭趕上?近日,記者走進部分山區縣調研。
後來居上
山區26縣,一道最新的風景線是先進製造業。
在仙居縣經濟開發區,永安溪畔,成片的製造基地拔地而起。這裡是台州弗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所在地,這一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是近年來台州市單體投資額最大的製造業項目之一,佔地1500畝。從去年7月開工建設以來,截至目前已有兩條生産線投産,正開足馬力生産刀片電池。
這是目前比亞迪刀片電池生産基地中最先進的生産線。走進其電池生産車間,透過透明的玻璃罩,只見車間內的生産加工中心正在不停地運轉,一片片電池從一道工序有序流轉到下一道,經過封裝、注入電解液後,它們將很快被裝入熱銷的比亞迪宋Plus、比亞迪漢等新能源車型。未來全面投産後預計年産值可超過200億元。相比于仙居目前年200億元工業産值的體量,這個項目全面投産意味著再造一個“工業仙居”。
瞄準先進製造業,瞄準頭部鏈主企業,浙江山區26縣鉚足了勁,千方百計將先進製造環節留在本地,補齊本地製造業發展短板。
“事實上,正是看到了鏈主企業産能佈局需求和26縣承接先進製造業優勢,近年來省經信廳組織省內外頭部鏈主企業積極佈局26縣,開展産業鏈山海協作。發展先進製造業,山區26縣可以後來居上。”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連結先進製造,部分山區26縣有著明顯的特色産業優勢,比如仙居醫療器械、龍泉汽車零配件、永嘉泵閥、縉雲鋸床等。這些長期形成的産業優勢,使得它們有能力承接頭部鏈主企業的産業轉移。
今年8月8日,吉利汽車集團與龍泉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把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項目、換電項目及汽車科技産業投資基金項目等三項投資落戶龍泉。“吉利項目落戶龍泉,既是戰略決策,也是最佳選擇。”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如此評價。
吉利的評價絕非溢美之詞。目前,龍泉集聚了汽車空調零部件生産企業200多家,涵蓋新能源汽車PTC總成、空調壓縮機等200多種汽車空調零部件,龍泉熱管理産業基地是國內行業領域最齊全的産業基地。“龍泉的産業基地優勢很明顯,企業分工非常明確,很多企業能夠把零部件做到極致,膨脹閥、PTC、壓縮機、管路、消音器等産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非常高。”浙江大學能源與動力國家級實驗中心副主任、龍泉産業創新研究院院長熊樹生説。
此外,山區26縣還有不少特色資源優勢,足以吸引頭部鏈主企業。近期正泰集團投資百億元,在平陽縣投資了海上光伏項目。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110億元,總規劃面積2萬畝,將充分利用平陽宋埠—西灣海岸帶2萬畝海域資源發展綠色海洋零碳經濟。
數據顯示,自浙江去年深入開展産業鏈山海協作以來,已開展産業對接和合作招引活動185次,幫助山區26縣招引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46個,推進山海協作項目315個,投資總額417億元,預計可增加産值252億元,帶動就業1.2萬人以上。
一個個先進製造業項目奔赴綠水青山間,浙江省工信院區域所所長趙立龍認為,這表明山區26縣創新要素結構與産業技術承接能力已經得到優化提升。隨著先進製造業在山區縣落地生根,山區26縣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和內生發展動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利於形成“要素結構提升—産業升級—經濟發展—要素結構進一步提升”的良性迴圈。
這意味著,26縣發力先進製造業的機遇來了。
找準賽道
山區26縣發力先進製造業的另一面,是高新技術産業投資的大幅增長。
今年上半年,仙居以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289.5%,拔得全省頭籌。緊隨其後的永嘉,同比增長142.9%。
增速居前列,有著基數偏小的客觀因素,但也足以説明26縣發力“高新”的勢頭之猛。受地域條件先天不足影響,在資源稟賦、人才環境及創新要素等方面短板明顯的山區縣,為何青睞高新技術産業?
“俗話説,缺什麼補什麼。”在仙居縣採訪,當地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半開玩笑地説。“玩笑”背後,恰是山區26縣的後發優勢。它們有條件在當前熱門的賽道中,匹配適合自己的“高新”賽道。
神仙居山腳下,仙居醫械小鎮成為集聚高端醫療器械企業的熱土。在小鎮展廳,記者觀摩了一台模擬的微創手術,手術臺上的各類大小器械,都能在小鎮找到。比如手術床、可以解放醫生雙手的手術支撐臂、深度麻醉檢測儀等。截至目前,仙居醫械小鎮集聚了50多個“領跑型”醫療器械項目,包括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這些高科技、高成長型醫療器械企業,已申請專利600余項,吸引博士以上高端人才近70人。
通過高新技術項目的引進,仙居的産業結構也為之一新:原本工藝品、醫藥化工是當地兩大支柱産業,其中工藝品規上總産值佔全縣的半壁江山,去年已經下降到了6%—7%。
對資源要素本不寬裕的山區縣來説,招引“吃得少”“産蛋多”的高新項目是最現實的選擇,也是最根本動力。
在土地資源有限的平陽,溫州市昕宏箱包有限公司的智慧寵物便攜艙及拉桿箱生産線製造項目,入選了今年的省重大産業項目。“在項目準入方面,我們著重考慮企業與全縣産業鏈的匹配度,確保資源向優勢平臺、産業和創新型、高附加值、高成長型企業傾斜。”平陽縣經信局總工程師黃小君介紹。2023年度新增省重大産業項目中,平陽縣4個項目入選,數量位列山區26縣第一。
惜土如金的永嘉,盡可能將土地資源用來招引高新技術産業項目。今年以來,當地招引的8個超億元單體製造業項目,全部為高新技術産業項目。為了招引高新項目,當地創新開展“高新高效得地”,將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等指標作為供地重要指標,其中科技創新指標分值超過25%。近3年,當地出讓的超過1200畝工業用地中,高新技術産業供地比重達90%以上。
新項目瞄準高新方向發展,還帶動了本地存量項目求高求新。“20億元以上大項目主要靠招引,20億元以下的項目主要靠存量企業投資高新技術項目。”永嘉縣政府分管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永嘉引導48家存量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産業,總投資66.1億元。如今年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紐頓流體科技公司,其計劃投資5.3億元的年産10000噸高參數特種波紋管閥門及蒸汽系統AI智慧製造基地項目建成後,將打破産品被國外壟斷的現狀。
截至目前,永嘉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隱形冠軍企業1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2家,累計培育數量均居山區26縣第一。
聚鏈成群
引進來只是第一步,關鍵是項目要在當地發展得好,留得住,紮根26縣,發展26縣。山區縣如何留住好項目?一個相對完整的産業閉環具有強磁力。
聚鏈成群的效應正在龍遊顯現。11年前,經由鄉賢回歸項目,致力於國産伺服電機研發生産的禾川科技落戶龍遊。潛心紮根龍遊十餘年,禾川科技成功上市並成為國內伺服電機與驅動及控制器領域領軍企業的同時,又牽線搭橋引進了中孚精機、威仕喜、臺鈺精機等上下游企業在龍遊集聚,形成一個緊密協作的精密數控與高端裝備産業集群。
在龍遊,禾川科技生産機器人“大腦”,威仕喜送來“四肢”,芯盟半導體注入“靈魂”,臺鈺精機(浙江)組裝整機。一條上下游産業鏈,一台機床的成本至少下降20%。産業鏈集群發展,除了能降低集群內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成本,提升産業集群競爭優勢,也讓落戶的企業更能安下心來紮根發展。如今,佔地132畝的禾川二期廠房預計今年10月投用,一批産業鏈上下游項目正在洽談中。
事實上,圍繞産業鏈或供應鏈上的鏈主企業,引進和培育上下游協作配套企業,形成産業鏈供應鏈,進而形成産業集群,正是後發縣域推進製造業跨域發展的根本之策。
在仙居,興宇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産值增長部分的60%以上依託比亞迪電池項目的引進,企業還要建造11萬平方米廠房,將追加總投資5.5億元;浙江遠邦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轉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設計産品時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總投資近52億元的健立鋰電池電解液新能源材料項目,也于去年在仙居落地……“頭部企業落戶就是一個風向標,會帶動一批相關企業向這裡聚攏。”健立項目負責人顧國躍直言,這是企業間的默契。
産業鏈條化、集群化的發展思路推動仙居開啟“加速跑”:如今,仙居已串起新能源汽車産業關聯企業46家。與此同時,依託比亞迪電池項目,仙居正在謀劃佔地面積8000畝的新能源動力産業園,主要圍繞鏈主企業進行精準的産業鏈招商。目前,專門圍繞新能源産業項目招引的10億元的産業基金已成立。一旦串鏈成群,仙居有望在新能源汽車新賽道上迎風起舞。
不過,採訪中記者也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一個大項目,把我們3年的土地指標都用光了。”不難看出,為了招引大項目落地,山區縣拿出了壓箱底的家當。一旦項目推進不利,會對當地帶來巨大打擊。且對要素指標並不寬裕的山區縣而言,除了大項目,也需為後續發展留足空間。
“山區26縣有明顯的後發優勢,卻也面臨著發達地區同樣的資源要素瓶頸。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可適度放寬山區縣的要素限制,支援山區縣相關配套企業通過投資辦廠、承接轉移、參股並購等形式,更為緊密地嵌入發達地區全球佈局的新體系,為它們迎頭追趕添磚加瓦。”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淼認為。
山區26縣産業追趕之路並非一片坦途,機遇與挑戰並存,任重而道遠。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夏丹 謝甜泉 通訊員 吳曉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