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心心相融 愛達未來 寫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之際
發佈時間 | 2023-09-22 07:52:21    

   (一)2023年9月23日,一個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日子。金秋江南,錢塘江畔,杭州第19屆亞運會將盛大開幕。

  2015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時任亞奧理事會主席時指出:“相信杭州有能力舉辦一屆成功的亞運會。”

  2023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給美國華盛頓州“美中青少年學生交流協會”和各界友好人士的復信中指出:“中國政府和人民充滿信心,將在杭州舉辦一屆精彩紛呈的亞運會。”

  9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宣佈: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9月22日至23日出席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併為來華出席開幕式的外國領導人舉行歡迎宴會和雙邊活動。

  作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後,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杭州亞運會是國之大事、亞洲盛事。

  深切關懷溫暖人心、殷殷囑託催人奮進。從2015年9月16日到2023年9月23日,29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辛籌辦,浙江得全國之助、舉全省之力,讓杭州亞運會如約而來。

  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超過1.2萬名運動員報名,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參賽人數均創新高,成為亞運會歷史上規模之最。武術、藤球、卡巴迪等9個非奧大項和其他非奧小項的加入,更加彰顯亞洲體育的多元魅力……

  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預告”世界,“我們將看到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亞運會。”

  杭州亞運會的籌辦過程,既是中國兌現承諾、不斷自我提高的過程,也是圍繞如何辦好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的過程。

  綠色亞運,讓低碳融入細微。場館“向綠而生”,首次實現100%綠色電能供應,“雙碳大腦”實時排查精準控碳;交通“逐綠而行”,環保單車、新能源電車遍佈場館;活動“因綠而美”,開幕式全程不燃放煙花,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全民參與共同打造首屆“碳中和”賽事,讓綠色成為杭州亞運最鮮明的標識。

  智慧亞運,高效便捷觸手可及。從亞運村的智慧指揮平臺、自動駕駛AR智慧巴士,到“大小蓮花”的數智管理艙、黃龍體育中心場館群的“場館大腦”;從“亞運數字火炬手”超過1億人線上接力,到“智慧亞運一站通”吃住行遊購一站式解決、“機器人戰隊”組團服務,一項項全球首創的科技應用彰顯了數智之城的創新活力。

  人文亞運,與浙江文化來一場深度邂逅。吉祥物“江南憶”齊聚三大世界文化遺産,會徽“潮涌”象徵勇立潮頭的奮進精神,獎牌“湖山”呼應西湖山水……穿梭于亞運村文化小屋,打卡遍佈全城的“亞運人文體驗點”,典雅精緻的江南美學與非遺文化俯拾皆是,通過全方位開展文明大提升行動,讓“禮讓”浸潤全城、使“最美”引領風尚。當體育競技之美與千年古都之韻相映生輝,必將在亞洲和世界體育史、文化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簡約亞運,傳承惜物養德的中華智慧。場館“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設備“能租不買、能借不租”,座椅“舊煥新”,地板“再上崗”。56個競賽場館中有44個是改建或臨建,僅有12個新建場館,目前大部分場館已制定下一步具體利用計劃。杭州亞運會簡約而不簡單,“簡”去不必要的花費,也為賽後可持續利用拓展更多空間。

  惠民亞運,回歸人民至上的辦賽初心。“全民亞運、共建共用”,延期辦賽期間,杭州亞運便開創了國內綜合體育賽事場館賽前向社會開放的先例。競賽場館和訓練場館全部實現惠民開放,超1000萬人次提前享受到亞運會釋放的亞運“惠”帶來的幸福感。

  (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亞運花落東海之濱的之江大地,折射出的是浙江發展的精彩蝶變,鋪展開來的是以“浙江之窗”展現“中國之治”、“時代之變”的生動圖景。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5年的9月16日,距離杭州萬里之遙的中亞古城阿什哈巴德,第34屆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上,亞奧理事會主席鄭重宣佈:“中國杭州獲得2022年亞運會舉辦權!”

  新世紀以來,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思想的如椽大筆,飽蘸時代和實踐的墨水,在之江大地上繪就了富民強省、均衡發展、綠色發展和共治共用的生動圖景,整個之江大地發生了全方位、系統性、深層次的精彩蝶變,體育事業也迎來了新的春天。

  2015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杭州代表中國申辦第19屆亞運會,隨後,中國奧委會正式向亞奧理事會遞交了申辦意向書。

  如何辦好一場“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

  於是,我們看到以練促賽持續強化,光是測試賽就舉辦了57場次,辦賽機制更順暢、流程更順滑;重點活動持續優化,特別是開閉幕式、火炬傳遞等重點活動在一遍一遍的反覆演練中趨於完美;城市形象持續提升,推進迎亞運“三大提升行動”,特別是全面完成全省城市品質大提升“十大行動”,護航亞運十大攻堅行動常態化開展;亞運氛圍持續升溫,推廣歌曲引發熱議、賽事門票銷售火爆,亞運聲音向世界傳遞。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國際盛會不僅能提升城市能級、城市品質,也讓萬千普通市民感受盛會牽引下身邊“抬頭可見、駐足可觀”的發展變化。

  “杭州為主,全省共用”,主辦、協辦城市數量之最,將亞運同城效應放到最大;城市側賽事側協同發力,讓身邊的亞運因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可感可及——

  阡陌交通,城市骨架不斷撐開。快速路穿江連城,地鐵網縱橫四方,疾馳的“復興號”讓山海相牽,省域“1小時交通圈”的暢達夢想即將實現。

  精細治理,“繡花功夫”刷新城市顏值。背街小巷煥然一新,老舊小區重獲新生,雨污分流疏通地下毛細血管,無障礙改造讓城市有愛無“礙”。

  共建共用,全民健身持續升溫。浙裏辦“一碼”走遍公共體育場館,城市“金角銀邊”配建嵌入式體育場地,“百姓健身房”遍佈城市鄉村,更有賽艇、射箭、摔跤等一大批“國字號”體育賽事落戶,家門口的國際大賽不再遙不可及。

  因為這場浙江家門口的盛會,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人人都是東道主”的自信風采。16萬拱墅“武林大媽”身披志願紅馬甲成為景區裏“行走的導航”;網紅店長立下了“賣出2000單蔥包燴給外國遊客”的小目標;“客人來咱家做客,咱得讓客人先行呀!”單雙號通行“讓路于客”收穫的理解與支援,也彰顯著“浙江有禮”的格局和擔當。

  站在杭州亞運會這扇“窗”前,透過各類有形器物的展示和無形理念的分享,中國新時代十年創造的偉大奇跡,“萬里尚為鄰”的大國氣度,中華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迸發的時代活力,物質與精神並重的中國式現代化追求,將一一呈現。

  (三)以杭州亞運為橋,我們將實現古與今、力與美的雙向奔赴,更將帶來國與國、心與心、夢與夢的熱切相融。

  浸潤陽光的奔跑線條、華麗唯美的足球舞步、威猛剽悍的拳擊舉重、修身養性的柔道體術……奧林匹克的旗幟,讓不同文化競相綻放、各美其美。

  正如本屆亞運會隨處可見的絲綢元素,曾在“絲綢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次,它將再次牽引出一場中國主場的盛大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亞奧理事會全部45個成員國家和地區,12000多名運動員、近5000名技術官員和上萬名記者,帶著各自的文化印記與文明使命,在體育的同一種心跳中,展示文化的多姿多彩、文明多樣的魅力,為“美麗亞細亞,好大一個家”增添新的注腳。

  事成于和睦,力生於團結。置身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宏闊背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沒有變,“亞洲的事情要靠亞洲人民來辦”的共識沒有變,擁有全世界60%人口的亞細亞,有一百個理由堅守合作與融合,而沒有一個理由走向分裂和對抗。

  “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2015年習近平主席提出構築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我們要從亞運中汲取團結一致、攜手共進的力量,以體育促團結,為國際社會匯聚正能量,朝著建設一個互敬互信、安全穩定、發展繁榮、開放包容、合作創新的亞洲,共迎機遇、共對挑戰,開創亞洲安全和發展新局面。

  我們要從亞運中涵養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譜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明晚,大幕將啟。亞運夢想的如期綻放,必將讓八方健兒“心心相融,愛達未來”,在這個共同的舞臺上“讓生命溫暖生命,讓力量激發力量”,不斷傳遞出自信樂觀、不畏挑戰、共迎美好的期許,深深熔鑄進“永遠向前”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裏。

  這一刻,是體育鋪路架橋、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寫照;

  這一刻,也是以亞運之光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榮光;

  這一刻,更屬於中國人民、亞洲人民、世界人民,這是我們共同的時刻!

  讓我們以亞運為媒、以友誼為號,團結攜手、緊密相擁、永遠向前!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之江評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