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茭白采收上市的季節。看著水田裏綠油油的茭白葉,作為第二批浙江省擔當作為好支書,常山縣新昌鄉達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重良很舒心,因為達塘村的茭白産業發展起來了。
和很多偏遠山村一樣,位於新昌鄉西部、群山圍繞的達塘村也存在著年輕人外出、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全村戶籍人口1500人左右,以前常住在村裏的村民不足300人,且平均年齡超過60歲。
“如何讓村子年輕起來,是擺在我面前最大的問題。”2017年初,在外做建材生意多年的陳重良在省委、省政府“兩進兩回”行動的號召下,競選擔任達塘村黨支部書記。他回憶説,當時,村裏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矛盾糾紛也很多。大家覺得在村裏沒活幹、沒奔頭,有條件的都出去了。
要讓在外的村民回來,就得讓大家有事做、有盼頭。陳重良説,達塘村四面環山,有溪流有池塘,很適合種植茭白,就想著先把村子裏的大片荒地利用起來。
如今,翠綠的茭白田延綿成片。“嘗一下,又脆又甜!”一位村民拿起一根還挂著水草的茭白,剝開外殼請記者品嘗。水田裏,10余位村民在收穫茭白,路邊的新鮮茭白已堆成了小山。
這片茭白田,5年前是一塊荒草地。陳重良説,為了開發這些荒草地,他努力説服發小、在外打拼多年的黃林回村。他知道黃林腦子活,肯下功夫琢磨,就讓他幫助村裏整理這些荒草地。
之後,陳重良帶領村民成立茭白種植合作社,建成156畝茭白基地,黃林負責生産管理。村集體規模化種植茭白,很多村民自發地將自己的田地流轉。經過幾年的摸索和鑽研,茭白的品質越來越好,被運往衢州、嘉興、寧波、舟山等地,一時供不應求。去年,合作社收穫100多噸茭白,銷售收入有70多萬元。
一根茭白撬動一個市場,達塘村緊接著成立貿易公司,開發蜂蜜、山茶油、遮陽帽等系列産品。近5年來,在村黨支部帶領下,達塘村實現了逆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7年的零元增加到去年的超百萬元,還創造了一批崗位,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有了錢,還得有個好環境。從2020年起,陳重良又墊付資金編制村莊發展規劃,通過集資建成猴山景區、泉水魚池、銀杏大道、3A旅遊公廁等項目。
收入好了,環境變了,村民們願意留下來,不少在外務工、經商的村民也開始回村發展,其中還有大學畢業生。
“在村子裏,我也能夠有自己的事業,還能學到不少本事。”1998年出生的小夥江晨尉説。
2022年初,電腦專業畢業、在杭州一家物流企業工作的江晨尉,聽父親説起村裏變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回村。一回來,江晨尉就被村裏的幹事熱情所感染,他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到農産品的銷售推廣中,幫村民致富。
在達塘村,年輕人越來越多,到2023年6月,常住達塘村的村民有560多人。
夜幕降臨,一群年輕人來到村辦公大樓,陳重良和他們圍坐在一起聊天。
“我建議把我們的酒廠發展壯大,開發成一個品牌。”
“我覺得,可以試著把城市的酒店品牌引進來,發展高端民宿。”
……
年輕人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為村子發展出謀劃策。
“這些年輕人,都是我們村和附近村在外就讀的大學生。”陳重良説,為了改變達塘村朝氣不足的問題,從2019年起,每年暑假,達塘村都會舉辦活動,邀請在外大學生回村走走,感受家鄉的發展和變化。
“我是前幾天回來的,陳書記已經和我們開了兩次座談會了,和我們談村莊、談發展,也會聽取我們的意見和建議。我覺得,現在的達塘村和以前不一樣了,我畢業後也會考慮回來。”達塘村的大學生黃易春説。
大學生們聊的一些想法,讓陳重良深受啟發。他希望不久的未來,有越來越多的青春面孔出現在達塘村,讓這個偏遠山村越來越美好。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王晨輝 趙璐潔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