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從“衰落”到“逆襲” 麗水深山這片田很有“料”
發佈時間:2023-06-07 09:15:28    

   一道彎、兩道彎,彎彎180度,一座山、兩座山,山山超百米。“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麗水真實寫照,也曾是制約發展主因素,“棄田下山”一度成為雲和縣崇頭鎮村民過往“奔頭”。

  “如今奔頭變了方向,大家鉚足勁頭往山上‘跑’呢!”正在雲和梯田裏開犁的村民雷陳忠開心地説,曾經靠天吃飯,如今旱澇保收,再也不為吃飯發愁了。

  不愁吃的不僅是雷陳忠,如今,村民靠旅遊産業吃得飽、吃得好,梯田附近農家樂民宿164家,從業人員420人,戶均年營業額超過20萬元,農民收入年增長保持在15%以上。

  變化源於雲和深挖綠色資源,依託“兩山”理念打造“最美梯田”,找到了振興鄉村的新路徑。

  村裏來了年輕人

  查訂單、排房間,“雲谷山房”民宿主人谷小杭最近忙不停,“端午訂單已爆滿,想著怎麼幫遊客找找其他民宿”。2016年,谷小杭離開麗江,來到當時無人問津的麗水雲和縣坑根村,“10來位留守老人,一片片空置農屋,人望山,山看人……”她依然印象深刻,但溪水潺潺、雞鳴鳥叫和田野千層也吸引著她。

  彼時,剛開啟新一輪“小縣大城”戰略的雲和,將目標瞄準鄉村,探索以全域旅遊帶動鄉村振興,谷小杭覺得創業機遇來了,她和朋友租下老屋,改造民宿和餐廳,做起了生態遊生意。兩年後,全國首個縣級民宿産業集聚發展規劃在此發佈,配套政策紛紛出臺。

  現在,谷小杭在村裏有百餘名同行。他們原本外出謀生,現在卻鉚足勁往回跑,牛欄咖啡、豬舍茶室、灰寮酒吧……跑回村裏的年輕人們腦洞大開,讓曾經貧瘠的村裏生出新産業。

  牛欄豬捨得蝶變是“千萬工程”引領鄉村蝶變的縮影。得益於浙江省“千萬工程”實施,坑銀村通過古村居修繕、古道修復、古樹保護等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建設,使得鄉村旅遊得到快速發展。

  最近,因直播客到訪,更多年輕遊客涌入這裡,而谷小杭的年銷售額也早過了百萬元。

  田里長出金麥子

  從坑銀村出來不足10分鐘,一片片梯田映入眼簾。田裏,村民正幹得熱火朝天,“還有幾天就開犁節了,準備工作要做好。”景區負責人話還沒落音,一旁遊客便直呼:“太秀美了,從來沒見過”。

  秀美源於“八八戰略”。20多年前雲和梯田也曾“藏在深閨無人識”,大片梯田一度被破壞。2003年,浙江省提出“八八戰略”,明確要近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打造“綠色浙江”。這讓當時的雲和,下定決心要走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

  通過修整土地,完善基礎設施,梯田面貌持續向美。經過3次大規模整治,2011年,雲和梯田成功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大批攝影愛好者紛至遝來,一幅幅精美攝影作品推動了雲和梯田出圈走紅。

  2022年,景區遊客達到16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3500萬元,日益完善的景區周邊基礎設施,也吸引大量農創客、新農人返鄉創業,梯田景區裏,超過170幢空閒農房實現“二次利用”,5000余畝梯田被修復,土地拋荒率從2016年的45%下降到目前5%。

  梯田盡頭,村民正盤算,今年金秋時節,梯田裏的金麥子能吸引多少遊客來。

  山裏有了新系統

  山裏人越發明白,日子好起來受益於秀美風景。想要吃好生態飯,就要端好生態碗。

  “這裡,可以對火災預警,這裡,可以看到是否有人破壞植被,還有這裡,可以多角度監測生物種群。”崇頭鎮黨委書記劉鋒對著大螢幕如數家珍。

  目前,作為國家濕地公園的雲和梯田,正全面開啟濕地保護“雲上智控”系統建設,“目的就在更好守護綠水青山,端好生態飯碗”,劉鋒介紹,系統可以實現濕地基礎網路、小氣候環境監測、鳥類監測識別等濕地監測智控管理,有效保護濕地植被、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臨近午間,一束日光穿透雲層,將梯田中的水照得發亮,劉鋒和他同事們,正討論如何將“網際網路+濕地公園宣傳+資源保護”進一步數字化,讓“金山銀山”再大些。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劉子瑜 李心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