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歷史的肩膀上眺望,時間丈量著發展的進度,也標示出攀登的高度。
三星村。坐上101路新能源公交車,從“重走一大路”紅色景點始發,經南湖景區(中共一大會址)、中央公園等地,開往秧苗齊整、瓜果滿枝的桃源深處……在這裡,你能找到快與慢的生活平衡,剛剛好。
繆家村。鄉村文化藝術中心是研學遊、鄉村遊的必到之處,每天都有活動的文化禮堂是村裏最火的打卡點。這裡是四季花開的“中國鮮切花之鄉”和甜蜜飄香的“巧克力小鎮”。幸福滋味,不言而喻。
雪水港村。遠山蔥蘢、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洋房錯落,集全電景區、低碳民宿、智慧溫控等於一體的低碳村落,讓“生長煙波不解愁,管山橋外泊清舟”的雪水港,從時光深處復蘇,並走向未來。
行走在如今的嘉興鄉村,如同在詩韻丹青中徜徉。無數名不見經傳的村莊,從曾經“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無可奈何,嬗變為“留得了碧水藍天,記得住夢裏鄉愁”的無與倫比。
重塑鄉村外在與內涵的那只“魔術之手”,叫做“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
20年前的今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千萬工程”啟動,歷史的恢弘大幕由此拉開。
次年春天,習近平同志專程到嘉興進行4天蹲點調研,指出要“逐漸縮小城鄉差別,使城鄉居民共同富裕、共用現代文明”,並特別提出了“嘉興完全有條件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的殷切期望。
20年久久為功,嘉興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任接著一任幹,鋪展出令人振奮的畫卷:
成為首批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先行創建市、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省唯一的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試點,建成美麗鄉村精品線50條,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5個、示範鎮52個、特色精品村163個,農民收入連續19年居全省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保持全省最低……
“千萬工程”不僅描繪出嘉興全域美麗詩畫江南的鄉村風貌,更推動著從“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到“共同富裕的典範”的精彩躍遷。
“千萬工程”,讓美麗生態成為時代發展的保障底色
鄉村寄託著人們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環境是鄉村的重要承載和資源。
從結果的角度回望,“千萬工程”為嘉興的鄉村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産業發展、農民收入等方面帶來了顯著的正向效應,其中給鄉村帶來的最直接、最顯性變化是人居環境的改善。
揮棒、擊球、跑壘……在平湖市林埭鎮徐家埭村佔地2.4萬平方米的綠茵草坪上,身穿棒球服的參賽選手你追我趕,跑得不亦樂乎,兩旁的觀眾歡呼雀躍,為運動員們助威加油。
眼前的畫面讓人難以想像,20年前的“中國棒球第一村”是另一番光景:全村1400余戶人家幾乎家家養豬,住在河邊的農戶不敢開窗,村裏的俞家浜河道是劣五類“黑臭河”。“村子很冷清,留不住人,留下的大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村民俞國建帶著妻女早早搬離村落,住進了城區。
這並非孤例。彼時的嘉興,鄉鎮經濟發展迅猛,但農村面貌不盡如人意。不少地方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有的村民居住點和工業園區混雜在一起,有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有的肥沃農田上垃圾成堆、死豬橫臥……
“生態的優勢不能丟,始終把農村生態環境優化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這是“千萬工程”最初的思想輪廓。
那一年,嘉興以“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為切入點,明確平湖的徐家埭村、南湖的長秦村、秀洲的象賢村、嘉善的繆家村、海寧的先鋒村、桐鄉的永越村等為第一批“千萬工程”示範村,由點及面,重塑農村人居環境。
如今,徐家埭村已擁有“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實踐基地’”等稱號。俞國建一家也從城區搬回到村裏,還開起了“不捨農莊”。
20年間,嘉興深化“千萬工程”的腳步沒有停止,保護生態的努力沒有鬆勁,不斷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走向高品質——
秀洲區王江涇鎮古塘村早些年以紡織業為主,在“千萬工程”的推進中,村裏陸續關停紡織廠房,大力整治被污染的河道和池塘,並在凈化水體、美化環境的基礎上招商引資建成漁業生態園區,配備了尾水處理中心,確保水質達標、魚品優質;
在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騎力村,一座青磚水泥結構的農村公廁靜靜地佇立在村落一隅,傳統的建築語言結合現代的建築技藝,述説著曾經“臟亂差”的農村公廁在“廁所革命”下的華麗轉身;
海寧市許村鎮李家村垃圾分類分出“新時尚”,不僅與物業公司合作推出“垃圾分類智慧雲平臺”,精準掌握全村分類資訊,還啟用了集展覽、宣教、互動、實踐于一體的智慧垃圾分類體驗館,充分體現垃圾分類與科技接軌、與時代並行;
……
從垃圾收集、村內道路硬化、衛生改廁、河溝清淤、村莊綠化,向面源污染治理、農房改造、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拓展,嘉興的阡陌沃野形成了“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線一風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
“千萬工程”,讓美麗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增長成色
抬眼是西千畝蕩的波光粼粼,背後是粉墻黛瓦的戶戶農家。“這裡空氣清新、藝術氛圍濃厚,雖然家在新城街道,但我和老伴每週都要在這裡待上兩三天。”年逾古稀的鄭犇和妻子,退休後走遍了大江南北,看遍了大好河山,但秀洲區油車港鎮勝豐村的菱瓏煙靄如同一縷魂牽夢繞的鄉愁,牽引著他們歸來。
村中有蹤跡可尋的悠久歷史、有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説、有縱橫交錯的河汊水道,有白墻黛瓦的明清建築、有果蔬飄香的田園風光,還有恬靜、悠閒、原汁原味凝固著舊時光的老街,桐鄉市洲泉鎮馬鳴村將鄉野風情與原汁原味的江南古早味和煙火氣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吸引了央視新聞“共富行動 ‘縣’在出發”直播鏡頭的“娓娓道來”。
二十年來,嘉興不斷重塑鄉村功能,激活村莊經營、喚醒沉睡資源,對村莊的人、財、物、地、産、景、文等資源統籌規劃、配置、組合、行銷,挖掘鄉村多重價值,促進特色産業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這,是鄉村出現的第二個奇跡。
——持續推進“土地整治+連片流轉+標準農地”模式,實施農房激活計劃,採取出租、自營、合作、入股、退出等多種方式盤活農房。秀洲區新塍鎮火炬村超98%的村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每戶每年增加房租收益4萬餘元,農民財産大幅增值,居住條件全面改善。
——鼓勵村集體創辦強村公司,開展物業服務、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農村環境長效管護等,重點吸收當地“5060”等農村富餘勞動力靈活就業。海鹽縣沈蕩鎮五聖村全村2500人以上實現就地就業,“守家守業”比例達93%。
——創新農業生産經營模式,在深度挖掘農業生態、文化等多維價值的同時,注重培育發展休閒農業、農事體驗、研學基地等新業態,舉辦鄉村遊、音樂節等活動,構建“美麗經濟”轉化機制。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實現農業增加值可比增長6.6%,周邊農民通過獲取土地流轉租金、打工薪金等實現每人平均增收3萬元。桐鄉市崇福農創園入駐創新項目44個,吸引從業大學生130余人,實現産值9000萬元。
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産……“千萬工程”把嘉興的村莊整治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以業為基,抓好發展強村、反哺富村,實現了“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的有效轉化,走出了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興村富民之路。
2022年,全市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46276元,連續19年居全省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保持在1.60:1以內,為全省最低;所有村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都超過150萬元;全市鄉村休閒旅遊人數3651.7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超過35億元。
“千萬工程”,讓美好生活成為共同富裕的幸福本色
如果説生態文明是“千萬工程”的魂,那麼,城鄉統籌發展就是“千萬工程”的骨。沒有城市的支援,沒有城鄉統籌的力度,“千萬工程”無法達到如今的高度,鄉村也難以獨自美麗。
城與鄉,打破界限,融合併進。這是“千萬工程”開展二十年來,出現在嘉興的又一個變化。
從家裏出發步行不到10分鐘,秀洲區油車港鎮天星社區居民彭星就能到達社區的百姓健身房,刷臉進場,與乒乓球友“對戰”。“跑步機、乒乓球桌、飛鏢場地一應俱全,完全不輸給城市的專業健身房。”自從有了百姓健身房,彭星時常在家門口進行酣暢淋漓的健身運動,成了名副其實的社區“運動達人”。
做完甲狀腺切除手術,需要長期服用優甲樂。以往配藥,家住嘉善縣羅星街道龍鼎禦園的任琦要去縣城的人民醫院,“現在‘家門口’有了基層醫療機構,免去了來回跑的折騰,方便!”任琦的心聲,是優質醫療資源在嘉興城鄉之間得到均衡配置的最好印證。
“家門口”的品質公共服務圈,圈出了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事實上,嘉興在實施“千萬工程”的過程中,並未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早在2004年,嘉興就率先制定了《嘉興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成為全國第一個制定出臺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地級市;2008年又被列為浙江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的目標,嘉興全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
75家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21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全省率先實現“15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
1個中心館、6個總館、66個鎮級分館、88個村級分館、123個智慧書房、1200多個圖書流通站點,覆蓋率已達1.5萬人/館,走在了世界前列;
791座文化禮堂,5000余支村級文藝團隊和志願服務隊伍,每年5萬餘場次的文化活動,惠及150萬人次群眾;
……
從一個村,到一個鎮,再到一個縣、一個地級市,嘉興充分運用資訊化技術手段,打破資訊孤島,推動教育培訓、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娛樂、商貿金融等服務在基層服務中心延伸整合。
對幸福的追求永無止境。對未來的共富,嘉興更是有著切實而明確的目標:到2025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58以內,形成更加穩健、更有活力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千萬工程”讓嘉興的城與鄉在交融中攜手共進,駛向更遠的彼岸。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顧亦來 通訊員 盛麗君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