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這一年,一體化滲透“長三角人”的日常
發佈時間 | 2023-06-06 07:58:51    

   “你去上海交流多久啦?”

  “快一年,回合肥變化很大!”

  “明年該輪到浙江辦會了吧?”

  ……

  6月5日下午,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家酒店大堂裏,前來報到的人群越聚越多,老朋友見面紛紛攀談起來。

  一年一度的大聚會——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再次啟幕。

  5日剛剛開完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6日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等重要活動上,還將匯聚300多名三省一市的政府官員和企業、高校等各界人士。

  2023年對於“長三角人”來説,節點尤其特殊。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週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3週年。

  閉門座談會之外,走在合肥的企業、場館裏,記者看到長三角的“聚會”不只在這一天,而是在每時每刻。

  從想到做到做成

  “我們剛剛和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共同成立長三角量超協同創新中心。”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雪嬌説。

  這幾年,合肥出了不少“無中生有”的事。2021年,本源量子向中國用戶交付了全國第一台超導量子電腦。2023年,滬皖要協力把量子計算和超算中心連接起來,服務於長三角地區算力需求和科技創新,為數字長三角搭建技術底座。

  “從想到做、再到做成”,也是數字長三角的建設歷程。

  2018年11月,浙江在省政府務虛會上提出率先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著重在打造數字長三角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發揮浙江優勢,體現浙江特色,增強浙江競爭力。

  五年來,浙江主動承擔數字長三角建設方案牽頭編制和統籌部署工作,不斷完善數字長三角推進機制,還發起創建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數字長三角已經初現雛形。

  “長三角數字化發展已從理想照進現實,從理念框架轉為實踐落地。”浙江大學長三角一體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員宋學印這樣説。

  根據浙江大學研究團隊構建的量化測度體系,長三角在數字底座、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社會、數字技術等五個領域的評分均出現顯著增長,尤其是前三個領域,2022年與2018年相比分別增長28.5個百分點、30.2個百分點和49.3個百分點。

  “數字治理髮展最快,源於長三角制度一體化的改革導向,而統一的制度環境將促進數字經濟的長遠發展。”宋學印認為,接下來數實融合是建設的重中之重,其抓手是構建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平臺,助力長三角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這正是浙江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統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用,建設長三角數據中心集群、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集群,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等。數字長三角的基礎越來越牢固,工作也越來越聚焦和深入。

  和數字長三角一樣從設想到實現的,還有多地共建的重點合作區域。

  2018年度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安徽省委省政府首倡共建“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集中合作區的戰略構想。

  經過多地協商謀劃,2019年11月,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共建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成立。2022年1月,長三角(湖州)産業合作區正式揭牌,成為“一地六縣”合作區的先行區。從此,一系列重大項目、關鍵産業在平臺上生長起來。

  從淺水層步入深水區

  5日,安徽和浙江一帶下起了小雨。走在巢湖邊,煙雨朦朧、雲水相接。

  同行的安徽記者告訴我,為了協同治理好長江流域,合肥在長江上游支流的巢湖開展十大專項行動,專項整治市政雨污錯接混接點、入湖排口,全面消除排口劣Ⅴ類水質,讓一池清水出安徽。

  以水為媒,長三角各級各地的生態環保合作已不再鮮見:浙江與安徽先後三輪共同實施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嘉興桐鄉、湖州南潯與蘇州吳江去年開啟聯合河長制2.0,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剛在5月發佈供排水專項規劃……

  在寧波大學長三角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謝慧明看來,長三角海域生態環境是陸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的試金石。“五年裏,環保一體化工作的重心從陸域治理轉移到陸海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這意味著從淺水層步入了深水區。”他説。

  長三角近岸海域水質提升是個難點,其中,入海河流污染排放的佔比最大。為此,三省一市率先在大江大河和流域重點江河湖泊推進水污染物聯合減排。去年,協同治理有所成效,東海海區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狀況為優。不過,接下來污染治理和一體化機制建設都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需要長三角繼續攜手。

  “其次,工作重心也從以環境治理為主轉到以綠色發展為主,將環保與科技、産業等一體化領域相結合,對我們提出更高要求。”謝慧明説。

  在去年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長三角6所高校、4個研究院所及13家企業共同發起的長三角碳中和産學研聯盟正式揭牌。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聯盟要率先發揮長三角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協同優勢,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解決方案。

  今年,浙江還將探索成立長三角碳達峰碳中和協作聯盟,合作開展森林碳匯交易。更多綠色發展的前沿課題將被納入一體化目錄,加速聯合攻關。

  走完了五年的一體化歷程,不少領域已經搭建初步的合作機制,解決突出的差異問題,接下來由淺入深還要啃很多“硬骨頭”。

  比如,教育方面,毗鄰地區搭建教學資源的交流平臺、嘗試職業教育互認,但進一步實現滬籍人才子女“在浙能學、在滬能考”,體制機制突破並不容易;交通方面,三省一市打通省際斷頭路、加快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但在新建跨省道路的標準統一、進度統一上,仍存在協商級別不對等等障礙……

  長三角一體化從淺水層步入深水區,浙江正以創新合作機制破解核心難題。

  從點狀到全生態

  生物醫藥産業是合肥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記者受邀前往歐普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觀。展櫃裏,大大小小的OK鏡片用於青少年視力矯正。

  像聚攏光線的鏡片一樣,企業也在全方位聚攏長三角的優勢資源。

  “我們到上海開行業學術年會、到浙江光學檢測所做測試、到江蘇高校儲備人才,今年還計劃在長三角地區佈局1300個下沉銷售點,我們和長三角的聯繫在方方面面。”歐普康視文宣副總監金本元説。

  産業是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生命線。這些年,在生産要素的各個環節,長三角的點狀合作正越來越緊密。

  比如供應鏈合作,長三角深入實施産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浙江省關鍵核心技術(産品)斷鏈斷供風險點在長三角地區實現備份的比例越來越高。

  再如物流合作,去年上海疫情期間,為保障長三角近7000家企業復工復産和物流通達,浙江建成平湖、嘉善生産物資轉机站,並與三省一市相互支援建立“通行證+全程閉環”機制,保障上海港、重點化工企業運輸12萬輛次和10萬標箱貨物及時出運。

  如今,圍繞産業向上下游及配套服務延展,包括科研、金融、人才、貿易等在內,一體化合作的範圍越來越廣闊,形成全生態協同。

  “在科技創新一體化領域,五年來由原先的以技術、人才等要素簡單流動為主,向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科技公共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産業、高端人才’全程創新生態轉變,也推動了從技術合作向知識生産合作延伸。”省委黨校浙江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郭江江認為。

  去年,長三角建立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計劃聯合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重點産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同時,聯合構建若干創新聯合體,實現項目、人才、基地、資金一體化配置等,“全生態協同”的模式可見一斑。

  “全方位合作初步形成了梯次化、差異化的發展格局,但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郭江江説,比如多個城市在大數據、機器人等領域佈局創新平臺,同質化現象依然存在,表明創新資源整合力度還不夠。比如聯合攻關組織難、研發資金共用程度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資訊共用不足等問題,仍有待協同改善。

  今年,浙江要與其他省市共同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聯合體,繼續實施長三角科創共同體聯合攻關、組織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聯盟等。通過不斷完善科創一體化制度體系,推動科創産業融合發展。

  在長三角聚會的現場,記者感受到一體化元素已經滲入日常生産生活,我們探討更加理想的長三角同城的未來,共同向“長三角人”的身份進發!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胡靜漪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