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一縣一團,浙江組成26個幫扶團組助力山區奔共富
發佈時間:2022-07-06 08:32:03    

   “稻田裏放蝦苗啦!”盛夏時節,在文成縣黃坦鎮依仁村的220畝稻蝦共養基地,低收入農戶葉高坵開心地説。入股有分紅,平日有工資,土地有租金,新型幫共體文成團組牽頭落地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項目成為當地村民的幸福源頭。“去年試養成功,今年有更多農戶加入,基地擴建了一倍多。”團組單位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常駐幹部應衛説。

  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著力塑造引領未來的新增長極,要“一縣一策”推動山區高品質發展。

  眼下,在浙江山區26縣,活躍著由569個成員單位組成的26個幫扶團組,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新型幫扶共同體”。去年7月以來,在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構建下,省級機關、省內院校、三甲醫院、國有企業(含央企駐浙企業)、金融機構、經濟強縣(市)和民營企業派駐骨幹力量進行“一縣一團”合力幫扶,目前已累計落實幫扶項目250余個。

  與原先駐村幫扶思路不同,“新型幫扶共同體”注重全域幫扶,聚焦高效生態農業、山海協作、交通水利、醫療、教育、科技等13項重點專項任務。縉雲團組從縉雲的全域旅遊入手,團組成員單位各顯神通:省臺辦為上官坑古村落吆喝引資;省農業農村廳為魚川村、夏家畈村統籌保護利用;省文投集團將全縣列入重要外景拍攝地,並與中石化鎮海煉化、德清縣政府等成員單位一道,將縉雲作為幹部職工療休養活動基地。

  “新型幫扶共同體”緊扣山區特色,260個省級駐村工作組“一村一組”進行造血式幫扶。在龍遊縣羅家鄉荷村,在團組成員單位省委政研室的幫助下,該村流轉320畝土地,籌措資金2000余萬元建設黃茶種植基地、黃茶倉庫,村民就近務工獲得50余萬元收入,村集體年度增收13萬元。竹林之中,駐村工作組又帶領村民種下25畝中草藥材黃精。“5年以後長成,預計能有30萬元的收入。”常駐幹部壽斌説。

  首次將264家優秀民營企業納入省級結對幫扶團組,“新型幫扶共同體”正向全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式、開髮式幫扶轉變。龍遊團組長單位省委統戰部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優勢,積極引導民營企業面向山區26縣“零就業家庭”、低收入群體等,就近設置愛心崗位;通過文成團組的牽線搭橋,娃哈哈集團斥資近5億元,在縣內巨嶼鎮建設了120畝的智慧飲料工廠。4條生産線陸續投産後,將為當地居民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並帶動相關行業發展。上一年度,26個團組共組織民營企業赴山區縣考察288次,鼓勵他們在結對縣投資落戶,共簽約項目80個,總投資額超310億元。

  樂清與平陽、海寧與武義、鎮海與龍遊……各團組積極促成山海協作,助推山區縣與經濟發達地區跨區域優勢共用,目前共有27個飛地項目簽訂合作協議,吸納眾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以多種形式入股分紅。最近,總投資3億元的武義—海寧“消薄飛地”項目竣工投用,多家綜合實力強、畝均效益高的規上企業紛紛入駐,鞏固提升了武義縣107個經濟薄弱村的經營性收入水準。

  日前,省鄉村振興局對新型幫共體首度進行考評,多個山區縣、團組長單位、團組成員單位獲評“優秀”。眼下,各團組正按照2022年度個性化幫扶清單,進一步健全開放幫促激勵機制,全力推進山區26縣高品質發展,帶領山區人民奔向共同富裕。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來逸晨 通訊員 茅恩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