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大里村:“空心村”變成了“聚寶盆”
發佈時間:2022-06-21 09:12:12    

   大里村位於安吉與余杭交界處,四面環山,仿佛“聚寶盆”地形,交通不便等諸多困難制約了這個“盆”與外界的交流,大里村一度成為“空心村”。近年來,到“盆”裏來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每年到訪遊客超30萬人次,2021年村集體營業性收入達到了418萬元。在大里村黨總支書記應忠東口中,這是因為有了個寶貝項目——浪漫山川國際營地。

  截至目前,已有約85%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村裏的每人平均純收入也從2013年的19302元漲至如今的50903元。

  來這個小村落打卡的人們絡繹不絕。每年到訪遊客超30萬人次,2021年村集體營業性收入達到了418萬元。大里村黨總支書記應忠東知道,這多虧了浪漫山川國際營地。

  “從2013年營地建起來之後,村裏的人氣越來越旺。名氣響了,遊客來了,從前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越來越願意回鄉發展。”應忠東談到,從前的大里村有50%左右的村民均在外務工,留守村莊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如今全不一樣了,截至目前,已有約85%的年輕人選擇了回鄉創業,村裏的每人平均純收入也從2013年的19302元漲至如今的50903元。

  到村裏去創業

  大里村位於安吉與余杭交界處,四面環山,仿佛天然的“聚寶盆”地形,但也因此帶來了交通不便,發展更難,村民不得已外出謀生,大里村漸成了“空心村”。應忠東也曾在1999年至2004年間外出赴昆明、洛陽等多地創業。

  “2004年,我再次被選上村長,外面的事情就放下了,沒有再出去。”應忠東説。2013年,他當選為村書記,當時,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22萬元,能做的事情太少了。大里村村民不過千余人,佔地面積8.39平方公里,且多數為山地、丘陵,怎麼帶領村民致富呢?

  應忠東偶然關注到國家發佈相關文件,提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中小學社會實踐,全國各地也涌現出大量科普教育基地、消防安全教育基地等社會實踐基地。這讓體育教師出身的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或許是個機遇。

  “那時候,全安吉還沒有這樣的基地。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動動腦筋。”應忠東回憶道,而且村裏原來的小學場地閒置著,周邊也有近200畝的集體土地,正是建立實踐基地的好地方,關鍵是要做什麼樣的特色。

  營運初期,營地項目發展得並不順利,效益不如預期。直到2018年,浙江戎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姚培高來到這裡,才打破了這種局面。

  退役軍人姚培高有意從鄉村旅遊入手創業,在杭州周邊四處尋找合適的場地時,大里村映入眼簾。現有的場地、相近的理念,讓姚培高和應忠東幾乎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合作協議,浪漫山川國際營地應運而生。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浪漫山川國際營地已經形成少年軍校、企業軍校、民兵預備役訓練、安保培訓等多層次培訓體系,年收入超過3000萬元。

  這片從前的閒置土地,如應忠東所願,成為了眾多青少年社會實踐、研學的基地,而且豐富了內容,成為民兵預備役、專業安保人員的訓練場,甚至引來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來此開展團隊拓展培訓。

  順勢而為,姚培高也主動牽線搭橋引進仙龍峽漂流、林清軒農場、謎-零碳度假營地等一大批高端休閒項目。

  由此,姚培高也開始進一步思考資源整合、放大效益,“我們的目標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培訓基地,更希望能夠做一個有鄉村特色的鄉村研學綜合體。”結合本地特色,串聯起竹文化研學、林清軒農場微型芳香産業體驗、營地軍旅題材婚紗攝影等元素,並互相有機結合。

  “這種模式在大里村已經初具雛形,我也想把它推廣到更多鄉村去。”姚培高説。

  “返鄉回村去”

  浪漫山川國際營地的到來,除了為大里村帶來了每年23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之外,還帶來了更有價值的人氣。從前,大里村山輝川媚,卻酒香巷深人難知,而今,隨著一波波人潮因為團建或者訓練來到浪漫山川國際營地,大里村的綿綿竹海與青綠湖景也逐漸聲名鵲起。這也引得越來越多從前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選擇了返鄉發展。

  應忠東也是這時才發現,這些從大里村走出去的孩子們如今都已經成長為有為青年,如今的大里村,處處“臥虎藏龍”。

  葉陽在2018年浪漫山川國際營地初見起色時回到大里村,他與愛人聶雪蘭經營著一家名叫“林陽小憩”的民宿,民宿枕山傍水,生態宜人,旺季時很受遊客歡迎。

  記者探訪得知,葉陽的廚藝是這家民宿的招牌,但這家民宿接待過的遊客常常要訂一些鹹肉、醬鴨之類的土特産帶回。在網路平臺的評價欄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就是對葉陽廚藝的肯定——“特別讚的是老闆的農家菜燒得杠杠的”“食物味美,綠色健康”“真正體驗了農家樂的味道”……清一色俱是好評。然而,多數遊客不知道的是,這個長著娃娃臉瞧不出年紀、言談間還有些靦腆的老闆今年已經41歲,返鄉前曾任杭州西湖景區附近某高端酒店廚師長,還曾在2016年G20峰會期間接待過墨西哥總統。

  回到大里村,繁華雖不再,但葉陽卻覺得格外安心。“每年的旺季大約會持續100多天,那時候要起早貪黑,但剩下的200多天淡季裏,可以陪陪父母和孩子。”葉陽説,在家鄉創業對家人的牽掛省心了,發展勢頭也不錯。

  對於夫妻倆來説,返鄉更多是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們在外面也還有參股投資餐飲休閒項目,加上民宿的收入,家庭創收和從前基本上持平。”

  同在大里村,觀望著浪漫山川國際營地的經營模式,也讓葉陽在民宿經營上打開了思路——“體驗經濟”。他談到:“我們也在和杭州的一家教育機構合作,沒有疫情干擾的時候,他們會帶著孩子們來體驗農村生活。”對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而言,鄉村的生活陌生且有趣,“我們這邊有意思的活動很多,挖筍、採茶、溯溪,孩子們都很喜歡。”暑假時,他們來的頻次尤其高,“幾乎兩三天就會來一趟。”

  大里村裏,像葉陽一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隨著近九成的年輕人回到大里村,這個從前的“空巢村”重新煥發了活力。

  “翻過蛇皮嶺,來看田蓮珍”

  營地項目給大里村帶來收入變化之外,也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改變了大里村人的生活。

  現成的場地讓小小的村莊裏出現了“村運會”。“滾鐵環接力賽”“盲眼穿拖鞋”“搶收搶種”等豐富的項目聚齊了熱愛運動的鄰里鄉親,營地一片喧騰。

  營地的禮堂平日也是村文化禮堂。“我們活動很豐富的,舞龍、打腰鼓、看電影……每次文化禮堂都圍滿了人,特別熱鬧。”應忠東介紹,在這文化禮堂舞臺上,走出了數支小有名氣的文藝隊伍,包括雙龍隊、歌咏隊、舞蹈隊等。

  村民田蓮珍是大里舞蹈隊隊長,今年69歲。言談間,她總是慢聲細語,分外溫柔,但在説起舞蹈隊時格外雀躍,連聲音都明亮幾分,舞蹈隊的名氣讓她很自豪,她説:“遠近鄉村很有名氣。”據她説,名氣大了後,舞蹈隊時常會到外地演出,省外也去公演過。

  近些天,因為疫情反覆,舞蹈隊減少了排練頻次,但田蓮珍的生活依然豐富,閒下來時,她會彈鋼琴、同親朋好友打乒乓球,最近還學了二胡。

  説到田蓮珍,應忠東回憶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周邊流傳一句俚語——“翻過蛇皮嶺,來看田蓮珍”,大意是説田蓮珍年輕時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美人,但也從側面印證了從前的大里村的確交通不便,村民北去山川要爬蛇皮嶺,東到余杭需走曉嶺,南往臨安需翻甘嶺……縱有古道相連,也需翻山越嶺,而今路路通達,與從前全然不同了。

  應忠東介紹,到2025年,村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豐富程度將再上一個臺階。在大里村領導班子任期目標任務中,首先提到在2025年,村集體收入將達到520萬元,並通過推動全民創業、促進富民增收,實現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7.2萬元。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浙商雜誌 李艷霄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