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浙江探索共同富裕:解好難點痛點 實現人民“有感”
發佈時間:2022-06-07 16:21:13    

   現階段,如何通過完善初次分配、提升“三低”人群收入能力、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共用等縮小城鄉差距,成為中國穩步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命題,也是關鍵難點。

  浙江探索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一年來,圍繞以上述內容為代表的難點痛點進行改革、求解,成為該省的重要方向。記者在浙江採訪看到,這裡諸多萌生在鄉村的實踐,正催化變化發生,有望趟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共同富裕新路子。這也成為浙江努力讓共同富裕真實可感的體現窗口。

  改革激活資源:讓鄉村更有價值

  紹興柯橋區王化村長塘頭自然村裏,86歲的退休教師陶婉香常會走出房門,找到村裏的姐妹一起聊聊智慧手機怎麼玩,最近有何新鮮事。

  在城裏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與村民“打的火熱”,這在該村不是新鮮事——借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在紹興推進契機,村裏引進“金秋家園·長塘頭”養老共富項目,目前已有20余位城裏老人來此養老。

  長塘頭村有人口630人,曾是冷清的“空心村”。王化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承武介紹,此前鄉賢宋如華回村表達了建設養老項目的意願。在當地農業農村局支援下,項目通過村集體和85戶農戶簽訂租賃協議,流轉閒置農房320間,盤活閒置集體房屋約4000平方米,打造了養老養生綜合體。

  該養老民宿與常見養老院不同。經過流轉的農房被改造為相近風格,但並未集中于某一區塊、建起圍墻,而是與其他農房相鄰坐落,和諧相融。

  項目負責人宋如華介紹,目前包括首批85個房間的養老民宿及老年食堂、茶樓、醫務室等配套已投入運營。“有老人還住在這裡,也想出租增收,我們會靈活改造,為老人留下一間自住,這樣老人不影響生活,也多了收入。”

  農房有價值,村民也有了工資。75歲的袁友生每天都要在民宿走走轉轉、協調問題,做起了管理崗,每月增加了三千元收入。

  張承武説,通過宅基地改革盤活閒置農房,村集體有了管理費收入,房屋使用權租賃每年為村民增收25萬元。項目解決了60名本地村民就業,每年為村民創收超150萬元。村民的土特産還可通過項目的農産品交易中心線上上線下銷售,獲得收益。“更重要的是,村裏有人願意來了,重新熱鬧了。”

  柯橋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裘劍平介紹,當地通過積極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建立“閒置農房”全域激活長效機制,融合發展“農房+”新産業新業態,已累計引入社會資本19.35億元,激活農房建築面積62.23萬平方米,帶動農戶增收8748萬元、村集體增收7156萬元。

  為讓鄉村跑出共富加速度,浙江正部署推進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而打好“宅基地改革+鄉村建設”組合拳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表示,今年,浙江正以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鄉村建設與鄉村經營。通過制定閒置農房激活改革方案、有序推進試點擴面增量等,加快推進10萬幢閒置農房盤活計劃,目標實現總價值200億元。到2025年,目標實現總價值超400億元。

  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是農村共富的關鍵一役。從初次分配層面激活農村土地要素,帶動農民財産性收入增加,這也體現著浙江探路的決心和勇氣。

  提升農民收入能力:讓機會更加公平

  共同富裕是共同發展、平等發展,增進“三低”人群的收入能力是重要基礎。在浙江,發展好農業的基礎上,為鄉村提供較高品質的非農就業,不斷促進機會公平,是該省聚焦難點、縮小城鄉差距的又一著力點。

  台州黃岩區嶺根村“小橘燈”共富工坊(下稱共富工坊)裏,村民正分工組裝水杯瓶蓋。54歲的陸美青説,“我一天可以組裝近900個瓶蓋,在家門口上班不僅能賺錢,也不耽誤顧家。”

  去年,黃岩通過“政府搭臺、産業引路、市場運作、多方共贏”模式,將無污染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整鏈遷到農村,充分利用村莊閒置土地或房屋建設共富工坊,把項目送到村、把崗位送到戶、把技能送到人,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嶺根村通過與一家企業建立合作,引進杯蓋組裝生産線,利用村集體閒置房屋進行生産。村民有了工資,村集體每年也按年度發放工資的8%進行分紅,一年預計增收10萬元。

  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牟同耀介紹,共富工坊每天有50多人來做工,考慮到這些村民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村裏和企業成立了“區域黨員先鋒小組”,為村民提供服務和技術指導。

  目前黃岩已建成62家共富工坊。一季度各工坊總産值超2000萬元,發放工資270萬元,有1165名農戶實現就近就業。

  省級層面,提升包括“三低”人群在內的農村居民收入能力,浙江已作出部署。

  在大力實施鄉村産業“十業萬億”培育工程,壯大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等新業態,做大“蛋糕”的基礎上,該省正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加大適合農民工就業的技能培訓和新職業新業態培訓力度;實施農民創業促進行動,引導農戶入股各類經營主體合作創業;鼓勵發展共用用工、多渠道靈活就業,促進農民在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領域就業。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共用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認為,實現共同富裕關鍵在“提低”。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條件,增強收入能力。要通過堅持充分就業、建立勞動力的終身學習培訓制度等,解決其缺乏機會和發展條件的問題。

  分好“蛋糕”:讓公共服務更為均等

  真實可感的共同富裕,要最大限度讓人民有能力、有機會均等參與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該過程中,除了讓老百姓“錢袋子”更鼓,公共服務優質共用也是題中之義。浙江正聚焦公共服務碎片化、城鄉鴻溝明顯等普遍性難點,努力推進均等化進程。

  位於杭州市富陽區萬市鎮的彭家村,位於富陽與杭州臨安區交界處,距富陽城區60公里車程。雖地處“偏遠”,但在彭家村黨委書記彭立忠眼中,他們並未被遺忘。

  他指向窗外的公交站點,“以前我們這裡也有公交車,但都是城裏退下來的舊車,現在統一換成了舒適的新車。不僅能方便換乘到富陽城區,還新開闢了前往臨安區地鐵站的新線路。這對村民的出行幫助很大。”

  這裡的就醫條件也在變化。位於村內的彭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下稱服務站),外形現代時尚,時不時有村民前來問診。去年,該服務站就診量有1.7萬人次。

  “原來服務站開在沿街店面裏,面積不到100平方米。後來新建了現在的樓房,面積擴大了一倍多,去年經過裝修後投用,提升了就醫舒適度。”服務站主治醫師沈永平介紹,空間擴大後,服務站針對村裏老年人多的情況,設立了針灸區等專門區域。這裡還實現了移動支付,增加了智慧醫療多功能自助機等設備,讓村民就醫更便捷。

  在老年人佔比較高的彭家村,醫保報銷能在家門口辦理,也是讓村民高興的事。

  該村村幹部吳菲剛參加完由杭州市醫療保障局富陽分局舉辦的醫保經辦管理服務集中小班化培訓。“以往村民醫保報銷要去市區,現在我們在村委辦公樓裏設立辦理點,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辦理。”

  其口中的辦理點,是彭家村的市級醫療保障基層服務示範點(下稱示範點),可提供基礎資訊採集錄入、業務經辦、宣傳諮詢等服務。

  杭州市醫保局富陽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富陽被列為公共服務優質共用省級試點背景下,該局以統一標準推動經辦服務下沉,推進醫保公共服務一體化,通過建設示範點等打造起“15分鍾醫保服務圈”,實現醫保高頻事項100%下沉。

  率先基本實現人的全生命週期公共服務優質共用,是浙江探索的目標任務之一。目前該省已有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3685所,覆蓋全部鄉村學校和八成的城鎮公辦學校;全省縣域內就診率達89.2%;全省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為不斷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該省正實施新一輪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計劃,包括新(改、擴)建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500個、健全縣鎮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路等。

  “共同富裕治理體系需要充分考慮複雜的歷史、代際和階層問題,及城鄉、區域、群體差異和文化傳統,探索破除制度不平等與機會不平等路徑,讓人民擁有獲得財富和優質公共服務的公平權利。”在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鬱建興看來,這是浙江當下探索的重要特徵。

  圍繞探路共同富裕,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公開表示,浙江將努力通過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讓企業競爭力更強、讓社會活力更足、讓人民生活更好,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

來源: 中新網    | 撰稿:柴燕菲 王逸飛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