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市場價格兩極分化 "紅美人"能否避免"椪柑之痛"
發佈時間:2024-01-17 09:56:12    

   春節將至,“紅美人”柑橘銷售正酣,不少大棚裏,紅彤彤的柑橘依然挂滿枝頭,等待採摘發往全國。

  汁多味甘的“紅美人”已成為一种家喻戶曉的水果。記者注意到,這幾年,“紅美人”柑橘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單單象山一地就種植3.6萬畝,全省種植面積更是超過了10萬畝。

  供需關係變化、品質層次不同,“紅美人”柑橘的價格也隨之出現分化,當初二三十元才能買一個,如今5元、10元一斤。這不禁讓人心生疑問:大規模擴産之後,“紅美人”柑橘能否保持“美人風采”?這個名氣越來越大的浙産柑橘品種,如何避免出現昔日跟風擴種導致産品滯銷的“椪柑之痛”?

  同為“紅美人”,身價大不同

  這幾天,象山曉塘鄉月樓村車流量大增,這裡種植的“紅美人”柑橘運往全國各地。村黨支部書記黃和振説,村裏80%的農戶從事“紅美人”柑橘種植,身邊不少人都靠這個住上了小洋房。

  一畝“紅美人”柑橘,産值高的可以達到8萬元。在象山種植“紅美人”柑橘,年收入幾十萬元的橘農不在少數,“紅美人”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有錢可賺,種的人就多。全國各地引種“紅美人”柑橘,産量迅速增加。市面上也出現了各種價格檔次的“紅美人”柑橘,貴的數十元一斤,最低僅幾元錢一斤,和普通柑橘相差無幾。

  同樣是“紅美人”,為何身價迥異?

  在省農技推廣中心水果科科長周慧芬看來,優質優價是市場規律。“好的‘紅美人’依舊一果難求,但由於不同地區生産的‘紅美人’品質參差不齊,市場上出現不同價格的‘紅美人’很正常”。

  皮薄肉厚,口感細膩無渣,入口即化……“紅美人”的獨特風味讓很多人著迷,但是,要種好卻非常不容易。

  “‘紅美人’對栽培管理的要求很高,尤其需要避雨栽培設施。”寧波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總站農藝師樊樹雷告訴記者,冬季寒潮來襲,假如“紅美人”柑橘缺乏精細化管理,很容易遭遇低溫冷凍傷害,果實品質難以保證。

  台州種植戶王芳在8年前開始試水種植“紅美人”。在她看來,“紅美人”柑橘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嬌貴:“對冷熱變化特別敏感,花果數控制、病蟲害防治等各方面都比其他柑橘難‘伺候’,種植過程中容易遇到各種問題,柑橘樹的長勢比較弱,要培養出茁壯的樹苗也是一個大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其他水果,“紅美人”柑橘種植是典型的高技術含量、高投資行業。僅搭建鋼制大棚每畝成本就超過3萬元,每年田間管理的畝均成本更在4000元以上。

  高投入,正是為了高産出。

  “浙江山多地少,機械化作業優勢不具備,水果種植的一條特色路徑就是創新和精品,這是‘紅美人’成功的關鍵。”周慧芬介紹,這些年,“紅美人”的推廣速度一直比較快,目前已成為浙江栽培面積第二大的柑橘品種,僅次於胡柚,“這説明‘紅美人’很受市場歡迎,大家都相信種‘紅美人’可以帶來收益。”

  數據顯示,目前,“紅美人”柑橘已經引種到了全國15個省區。寧波之外,我省台州、衢州、金華等地的柑橘種植基地也在持續擴大“紅美人”種植面積,浙江全省種植面積已超過10萬畝。

  擴種增産,銷售變難了嗎

  8萬元一畝的“紅美人”,在規模種植的水果産業中十分少有,這自然吸引越來越多種植戶涌入。有人開始擔憂:種得多了,會不會導致賣難?

  對浙江橘農而言,前車之鑒猶在眼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浙江椪柑栽培面積和産量迅速擴大。“3個橘子一塊錢,賣掉橘子好過年。”當時,椪柑“萬元戶”、椪柑生産銷售專業村成批涌現,椪柑成為了不少農民的“搖錢樹”。但很快,由於大量農民跟風栽種,標準化生産到位率不高,導致果品良莠不齊,椪柑滯銷的情況屢見不鮮。

  眼下,浙江同樣涌現不少工商資本“跨界”種“紅美人”的大戶。雖説資金不缺,但由於田間技術管理不到位,種出來的“紅美人”達不到精品果要求,賣不上好價錢。記者了解到,就在象山當地,一名種植了幾百畝“紅美人”的投資者就因為沒摸透“紅美人”“脾性”,導致産量不高、品質欠佳,一年虧損了數百萬元。這樣的例子外地也有不少。

  在工商投資者之外,還有更多跟風種植的橘農。記者採訪中發現,這兩年,浙江不少傳統橘農把老品種橘樹嫁接成了“紅美人”。同樣是由於在設施和管理上不到位,這些橘農種出來的“紅美人”果皮粗糙,果肉多渣且甜度低,品質與精細化種植的“紅美人”相距甚遠,田頭批發價僅四五元一斤,幾乎賺不到錢。

  盲目跟風,缺乏有效技術管理,對單個農戶來説就有不賺錢甚至虧錢的風險;對整個産業來説,則會帶來更大的隱憂。

  “紅美人”會不會走椪柑的老路?在業內人士看來,“紅美人”由於天然的高投入特性,雖然存在一定跟風種植的情況,但目前還談不上無序擴張,在市場這個“無形之手”的調節之下,“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尚未形成,“紅美人”的種植面積逐步趨於穩定。此外,“紅美人”一開始走的就是精品路線,這為其帶來了額外的“品牌價值”。伴隨種植面積擴大,願意為其買單的消費群體越來越龐大,這使得“紅美人”的均價可以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上。

  實際上,“紅美人”柑橘已成為不折不扣的高效益産業——按畝産4000斤來算,平均每斤能賣到10元左右,種植戶的收益仍然可觀。

  “好水果應該走進千家萬戶,種的多了,價格有起伏是正常現象。”象山柑橘博覽園負責人韓東道坦言。王芳自嘲“沒有趕上‘紅美人’的福利期”,但經過幾年試水她已意識到,種植“紅美人”不是光有一腔熱情就可以,還要尊重市場規律,“別人卷價格,我們就卷品質、卷口碑,好橘子才不愁賣。”

  技術+標準,“紅美人”可以更美

  好橘不愁賣,種出好橘的關鍵是技術。多年前,“紅美人”能從眾多柑橘良種中脫穎而出,育種技術功不可沒。

  象山甬紅果蔬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內最早引進培育“紅美人”柑橘的鄉土專家顧品告訴記者,當初與“紅美人”同批試驗的品種有近30個。“每個品種每年需要進行10次、近20項數據觀察與測定,可謂‘百里挑一’。”

  為了讓“紅美人”這個潛力品種更好地適應當地環境,顧品和當地農林部門合作建設柑橘基地,研究、培育柑橘。

  “我們在大棚裏重新嫁接、試種,發現‘紅美人’適應了這種環境。”經過不斷觀察、研究,以顧品為代表的浙江第一代種植戶對“紅美人”生長習性不斷熟識,最終掌握了一整套設施栽培的實用技術。

  有市場,技術才能不斷迭代。在樊樹雷看來,“紅美人”品牌之所以能在短短10餘年時間打響,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成套栽培方法。良種配良法,使得“紅美人”能夠源源不斷産出精品,搶佔市場。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為實現“紅美人”優質高産,這些年,各地農技專家牽手種植大戶不斷試驗新技術。譬如針對“紅美人”栽種六七年後易“早衰”的問題,寧波象山等地率先探索通過組培的手段,對成長初期的“紅美人”進行脫毒,強化果樹長勢。

  聚焦“紅美人”産業發展的共性技術難題,浙江也超前佈局科技攻關。

  “圍繞‘紅美人’品種特性、設施栽培、肥水調控、土壤改良、果實貯藏等環節,我們早在2018年就佈局了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的試點項目。”周慧芬表示,這幾年,全省各地舉辦的“紅美人”相關技術培訓、優果品鑒等活動明顯多了起來。前年,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還發佈了全省精品“紅美人”名單。“通過評獎評優,形成示範效應。”

  作為典型的高品質、高附加值産業,“紅美人”要擦亮招牌,還必須積極導入現代生産要素,強化生産經營的組織性,開闢發展的新空間。

  採訪中,記者發現,“紅美人”正在成為數字農業的“試驗場”。象山、慈溪、平陽、黃岩、南潯等地的橘園裏,溫濕度監測、水肥一體化自動澆灌設備設施等隨處可見。不少地方還搭建起雲平臺匯集管理數據,幫助橘農在生長關鍵期及時調整養分供應,提升品質。以電商為突破口,越來越多傳統橘農成為了“紅美人”産業鏈上的一環。

  數字化,可以讓“紅美人”更加契合市場預期,進而支撐價格、帶動銷售。去年6月舉行的浙江省浙農碼賦能公用品牌行動啟動儀式上,最早開始種“紅美人”的象山被列為十個試點縣之一。橘樹有賦碼,橘子也能做到一果一碼。通過浙農碼數字化賦能,象山“紅美人”區域公用品牌的價值不斷提升。

  數字化之外,象山正在推進柑橘標準化種植,提升産業現代化水準。象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僅柑橘這個領域,當地就已制定並推行各類標準70余項。

  發力創新、構築標準……在浙江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省的大背景之下,“紅美人”的樣本價值或不止於此。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應磊 翁雲騫 共用聯盟·象山 金曉巍 通訊員 裘雲峰 嚴舒瑋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