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追《繁花》 寧波觀眾看出了哪些門道?
發佈時間:2024-01-10 10:14:05    

   “其他城市觀眾看熱鬧,江浙滬觀眾看門道!”“寧波元素滿滿的《繁花》帶來了全方位的流量,期待我們也可以拍出一部現象級影視作品,帶火一座城。”

  今晚,火爆出圈的電視劇《繁花》就將迎來大結局。戲裏戲外,關於這部劇的熱議也從未間斷過。不少甬城觀眾從《繁花》中,看到了30多年前自己在改革浪潮中奮鬥的影子,也看到了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路徑。

  寧波元素滿滿,你追《繁花》了嗎?

  “你追《繁花》了嗎?”央視八套跨年大劇《繁花》,為歲末年初平添了一味綺麗迷離的腔調。該劇自開播不久,豆瓣評分就達到8.1分。而不少細心的寧波觀眾則將《繁花》評為“最佳上海腔調,最正寧波味道”的年代商戰劇。導演王家衛的鏡頭語言搖曳多姿,寶總(胡歌飾)、玲子(馬伊琍飾)、汪小姐(唐嫣飾)、李李(辛芷蕾飾)……弄潮兒們競相登場、沉浮聚散。

  “紅幫裁縫、船王炒飯、黃魚面、年糕湯、寶總泡飯……這些都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回憶。”網友“菲菲1980”説,《繁花》中,幾乎每一集都會出現與寧波相關的元素。劇中的寧波美食也迅速出圈,川烏、雪裏蕻、粢飯、泡飯……這些美食牽動著廣大寧波觀眾的味蕾。

  紅幫裁縫量身定制西服的一幕,讓紅幫裁縫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再次出圈。有網友表示,劇中讓人印象最深的角色之一,是由90歲高齡遊本昌出演的寧波幫“爺叔”,這個老寧波,不僅教會了弄堂青年阿寶做生意,還告訴他如何做人……

  也有眼尖的寧波網友在劇中找到了寧波籍藝術家陳逸飛的兩幅畫。網友“樂樂”撰文表示,至真園大酒樓裏挂著的兩幅油畫,一幅名為《聚焦》,另一幅為《籠中女人5》,都是陳逸飛“古典仕女”系列作品。

  “如果説要用一件作品來展現上世紀90年代上海灘的繁華,的確沒有比陳逸飛油畫更合適的了。”樂樂説。

  很多寧波觀眾在追劇時,由此對寧波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點讚他們勇於創新的商業智慧和回報家鄉的一片赤忱。

  《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在寧波出席活動時曾説過:“有次我在鎮海,看到甬江的感覺忽然就像看到黃浦江。百年來一代代寧波人從這裡出發,坐一夜輪船到達上海十六鋪碼頭。這條江和上海的關係極其密切,像臍帶一樣,把寧波和上海這兩個城市聯繫在一起。”

  有不少網友表示,金宇澄的母親是余姚人,導演王家衛的父輩也是寧波幫,兩位大咖攜手加持,寧波元素閃耀《繁花》,順理成章。

  “名城名導加名作,是《繁花》爆火的鑰匙”

  《繁花》的熱播,也引發很多觀眾對優秀影視作品所引發的巨大傳播效應的討論。

  “除了上海人,估計看《繁花》最投入的就是寧波人了。不僅截屏看寧波美食、寧波人物、寧波精神,還幫著糾正發音錯誤的‘鄞’字。”寧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江偉追的是滬語版。“這是一部時代特色鮮明、精心打磨的海派大劇。”黃江偉表示,這部劇斥資七八億元打造,是值得的,“《繁花》是海派文學、海派視野和海派導演對海派文化積澱的一次集中展示。”

  “無論上海還是寧波,海派文化影響深遠,這種文化形態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吸取、發揚和發揮。”黃江偉説,《繁花》出圈,首先是給影視作品創新帶來了諸多啟示。

  “年代劇、現實題材內容,這幾年在國內影視圈得到了蓬勃發展。”他認為,還原、記錄、沉澱了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劇一般都很火,從《繁花》《大江大河》系列,到《漫長的季節》等,都是如此,“《繁花》在中國年代劇系列中,肯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江偉認為,《繁花》講的外貿職場,也讓很多寧波外貿人感到真實而貼切,有寧波網友甚至扒出“當年請費翔代言的可能就是寧波的雅戈爾”。而劇中的寧波針織廠、聯合艦隊等,也都能找到寧波民營企業家的影子……

  黃江偉説,《繁花》帶來的衝擊很大,它將海派文化、上海街景、上海産品進行了集中展示,“這些天,大家爭著去上海打卡,也大大拉動了城市文旅和商業消費。”

  “名城、名導加名作,是給影視創作帶來的啟示。”黃江偉説,現在各地都在吸納人才,寧波也需要這方面的加持。“這兩天,在寧波取景拍攝的《大江大河3》首播收視率破1.5,也毫無懸念奪得同時段收視冠軍。”黃江偉也很關注這部劇的收視走勢,希望它可以火一把。

  “期待我們也可以拍攝寧波版的《繁花》”

  “可以説《繁花》這部劇,讓我們再次認識了上海,深入了解了流淌著寧波商幫基因的上海人的性格。”寧波資深城市文旅專家陳民憲也在追劇,他的感受是“越看越有味道”。陳民憲表示,王家衛確實很厲害,“這部劇的每一幀畫面,都有著油畫的質感和色彩。”此外,鏡頭語言也深深吸引著他,“劇中人物的神情和特寫,心理細微的變化,都刻畫出了每個角色的個性。”

  《繁花》的代入感,讓陳民憲津津樂道。他回憶説,在劇中那個年代,他去上海,但凡有時間都會去黃河路吃飯,“要托上海朋友提前訂位子的,整條街夜宵特別火爆。”劇中上世紀90年代的街景,勾起了他不少回憶。

  談及人物形象塑造,陳明憲認為,“不響”也是了解這部劇的一把鑰匙,“爺叔是寧波幫代表,他深諳樹大招風的危險,時刻警醒著寶總,他對很多事情又能運籌帷幄……”陳民憲説,這其實就是寧波人的“不響”,“內斂與涌動刻在了寧波人的血脈中。”

  陳民憲出生在上海,他坦言,地道的寧波人中,絕大多數都有上海親戚,上海人中,1/4家庭有寧波親戚。這部劇還有滬語版,讓寧波觀眾聽著毫無障礙。

  “滬甬兩地血緣、地緣、文源都是相近的。”陳民憲説。

  最近幾年,在寧波取景、拍攝的影視劇不少,但至今還沒有一部真正把寧波帶火的現象級作品。“《大江大河》系列也不錯,可惜隱去了寧波的一些符號。”陳民憲説,之前《狂飆》帶火了江門文旅、帶火了當地美食“豬腳飯”,此次《繁花》帶給上海的流量是全方位,“有了可看性、藝術性,作品就有出圈的潛力了。”

  什麼題材符合寧波的城市文化?陳民憲認為,“應該包括寧波的商幫文化、民營經濟和風土風情,當然還有各類美食的展示。”

  他建議,下一步,寧波展開城市行銷和推廣應該借助出圈作品,來放大寧波效應。“當下,寧波需要一部能帶火一座城的影視作品!”陳民憲期待,“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實現。寧波人的敢闖敢拼、勤奮好學,寧波人的‘不響’,以及內斂中的涌動、昂揚不張揚的性格,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詮釋。”

來源: 寧波晚報    | 撰稿:施代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