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青年與海,怎樣演繹更美的故事
發佈時間:2023-11-03 09:32:59    

   亞運賽事之後,半島縣象山又辦了兩件大事:全國大學生濱海運動嘉年華,來自全國各地50多所高校的600多名青年學子,相約象山最美海岸線,颳起青春旋風;評選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發佈兩項關於“中國未來獨角鯨”的榜單。

  兩件大事,主角都是年輕人,主題都和海洋有關,都是“青年與海”主題活動的一部分。為吸引年輕人到象山創業創新,象山去年推出“青年與海”人才計劃,“青年與海”主題活動正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在縣域發展風雲榜上並不出挑的半島縣象山,為何要舉全縣之力辦這些大事?象山縣委負責人解釋:“象山把‘青年與海’人才計劃作為高品質發展的首位戰略與長期政策,要全域打造成一個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象山和青年共同成長、互相成就!”

  作為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青年與城市的緊密互動乃至同頻共振,將深刻影響一座城市的未來。

  放眼全國,近年來,不少地方提出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推出青年新政、奮力搶人才。這背後有一個共識:新一輪高品質發展中,城市需要青年人才作為支撐。

  在長三角一眾強縣中,象山既不是經濟基礎雄厚的明星縣,又存在産業優勢不突出、産業層次不高、不通高鐵等現實短板。要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象山憑什麼?種種現實難題,怎麼破?

  這些問題一度困擾著象山人。重新發現海洋的價值,讓他們找到了底氣和自信。最終,象山把破局思路定格于青年和海洋——前者是主角,後者是舞臺。

  “海洋是象山最大的增量,青年是象山最大的變數。”在各種場合,象山縣委領導反覆闡述這個觀點。由此出發,象山千方百計創造青年與海洋雙向奔赴的條件,把自帶的海洋標簽做大做強——聚焦海洋資源,吸引海洋領域人才,全鏈條打造海洋産業。

  象山是海洋資源大縣,擁有海岸線988公里,長度為浙江第一;海域面積6618平方公里,名列浙江第二;海島505個,位居浙江第四。

  海洋,對年輕人有天然的吸引力。這幾年,象山海岸線上的飯桶山、花岙島、油麻藤山谷等“野生”景區走紅社交平臺,吸引了無數流量。去年,一檔綜藝節目——《快樂再出發》爆紅,因為在象山海岸線拍攝,也讓象山成為更多年輕人嚮往的打卡地。

  大海,不僅以高顏值吸引年輕人,同時也是年輕人圓夢的沃土。這些年,象山圍繞海洋強縣的發展之需,不拘一格、廣攬英才。

  2023“青年與海”創新創業大會,是“青年與海”主題活動的重頭戲之一。這次創新創業大會,從全國高校海洋研究領域尋找海洋人才,並評選出10位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哈爾濱工程大學劉凇佐教授是當選者之一。這位來自東北的年輕教授告訴記者,象山豐富的海洋資源讓人興奮,其中蘊藏著不少機遇。“我正在開展水聲技術和聲納工程技術研究,希望未來可以應用於象山的海洋相關産業場景。”

  除了2023“青年與海”創新創業大會,“青年與海”主題活動還包括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黑科技”展示活動等,吸引了一大批全國大學生來到象山。象山見縫插針,組織近80所高校的900多位師生打卡最美海岸線和海洋産業頭部企業,以顏值和熱情給全國大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象山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陳淑萍表示:“後亞運時代,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內容建設和輸出,讓更多年輕人認識象山、玩在象山、生活在象山。”

  對於年輕人,象山充滿期待。象山以海洋的名義,向年輕人發出的熱情邀約。

  懂年輕人的象山,竭盡所能為年輕人成長髮展提供廣闊空間。

  象山正大力實施“鳳棲山海·家燕歸巢”半島青年計劃,從諸多細節出發,構建高品質的人才服務體系。比如,打造“學子碼”,為大學生提供“一碼遊象山”“一碼知政策”“一碼促就業”等服務,憑碼能享受景點、交通等方面優惠;建設房源5000套,建立“山海情”青年公寓建設管理體系,為青年提供高品質、社區化的居住環境……

  象山還著力為年輕人營造充滿活力的氛圍。比如,至今已發佈32場“週末嗨象山”活動和27場“超級假期”活動:設立眾多體驗點,讓年輕人可以在影視城體驗宋朝美學,在礁岩喝咖啡,在花岙島野遊探險……

  為了讓年輕人留下來安心發展,象山還在進一步優化人才軟環境。記者日前在象山採訪,就曾聽到一段“你懂我”的佳話。

  從事海洋生物研究的諸輝,10多年前來到象山創業,創辦了寧波希諾亞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摸索關鍵參數、反覆驗證試錯、建立生産線……創業的路上挑戰一個接著一個,但諸輝一直在堅守。

  一同堅守的,還有當地政府。當合作銀行質疑“你們到底什麼時候能盈利”,甚至要停貸時,象山送上政策及時雨,牽線搭橋幫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這兩年,企業逐漸步入發展正軌,今年産值有望突破5000萬元。

  “縣裏確定的目標、認準的項目,我們要真心幫、耐心扶,這有助於進一步完善象山海洋産業鏈條。”象山縣發改局負責人表示。

  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前景廣闊,希諾亞儘管規模還不大,但在業界已經小有名氣。有不少地方開出優厚條件,想招引希諾亞。對此,企業負責人答覆:“一路走來,象山對我們投之以桃,我們也將報之以李。公司的發展已經融入象山,將來企業做大了,我們的根也在象山。”

  “科研有自身的規律,企業成長也需要時間,我們尊重創業者。象山有耐心,讓人才和城市一同成長。”象山縣領導一席話,引發諸多共鳴。這幾年,象山引進和培育了航太科工集團、新日星鑄業、勤邦新材料等與海洋産業相關聯的企業,打造了臨港裝備等百億級産業集群。

  讓人印象更深刻的是,象山敢於以“掏空家底”的決心招攬人才。

  2023“青年與海”創新創業大會中,有12個項目晉級決賽。這些項目落地象山後,預計當地將發放獎金3200萬元。其中,一等獎項目——高端工業級反滲透和納濾膜國産化項目,有望成為海洋新材料賽道的佼佼者。

  可喜的變化正在發生。海歸青年潘亦鵬從事水動力學及空氣動力學領域研究。他和團隊研發了“三棲”(空中、水面、水下)跨介質航行器。看中象山創業創新氛圍和正在完善的海洋産業鏈,他們把這個項目落地象山,目前已簽下廠房建設等協議。

  再比如,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黑科技”展示活動,吸引了全國65所高校的80件優秀作品參與。象山海洋科創平臺與企業在這裡尋找新機,與16個團隊達成合作意向,象山金融單位將為這些項目提供6億元授信支援。

  對當下有耐心,對未來有信心。今年8月,象山為全縣高中畢業生辦了一場“畢業派對”,全縣超過四分之一的畢業生參與,在家鄉來了一次深度遊。一封由縣委縣政府寫給畢業生的“家書”情真意切,在青年學子心中播下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種子。

  “通過‘畢業派對’可以連結、吸引未來人才,把人才工作前置,關切人才成長的每一個環節。”活動主辦方、縣委組織部負責人滿懷憧憬:相信這些象山籍的年輕學子,會演繹更多“青年與海”的美好故事。

  青年與海的相遇是一個萬花筒,每一次旋轉都帶來不同的驚喜。象山希望,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活力,最終凝結成一張“城市名片”。

  一番努力後,滿腔熱忱的年輕人正在趕來,人才生態正在優化。

  象山目前共有各類人才17.55萬人,按照人才規模佔常住人口比例計算,該縣人才密度在寧波排名第二。僅今年上半年,象山新增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55人、青年大學生3267人,同比增幅分別為57.4%、36.8%。

  潛移默化中,象山的風貌也在悄然生變。

  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驚奇地發現,象山咖啡館多了。海島、古鎮、影視城,到處都有頗具文藝氣息的咖啡館。咖啡館的數量和經營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區域的發展活力。

  象山越來越有藝術范。今年夏天,一群95後藝術工作者來到這裡,用廢舊漁具和石頭,創作了一系列既有腔調又有地方特色的藝術作品,點綴在海岸線上,吸引了不少遊人……

  一系列變化的背後,是思維的轉變。

  長期以來,象山存在重陸地輕海洋的認知偏差。如今的象山,正在嘗試換一個視角:站在海上看象山、站在未來看象山。

  象山已經成為寧波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橋頭堡,近年來正全力以赴掘金藍海、迎“藍”而上,加速推進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主體區建設。

  海洋思維正在改變象山的方方面面。産業正在趨藍。海洋産業鏈上一批關聯産業項目加速落地,涌現出錦浪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新引進中船海裝、日風電氣等一批知名企業,産業覆蓋風電輪轂、機艙罩、葉片、變流器等,象山新能源産業已初具規模。去年,象山海洋經濟生産總值超過220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超過30%。

  一批海洋科研平臺、科研基礎設施在象山拔地而起: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共建的水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象山依託各大創新平臺,近年來新引進7個研發團隊近300名研發人員。

  亞運會,讓象山進一步把眼光投向世界。“對標世界一流”正在成為象山幹部的一種思考方式。

  格局打開的,不只是幹部。借助亞運的東風,象山本地漁民泮振進也實現了從船長到艇長的人生角色轉換。如今的他,新身份是:蘭灣遊艇俱樂部“騰飛東海”號遊艇的船東,“從來沒想過,還能這樣活。”

  象山,因為年輕人而變得更加豐富、精彩,向海之路正愈走愈寬。

  記者手記

  用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吸引年輕人

  應 磊

  最近,一條時長5分鐘的短片《青年與海》受到象山人追捧。短片是“青年與海”主題活動的主打宣傳片,通過美妙的片段串聯起發生在這裡的美好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主創團隊是寧波財經學院象山影視學院的一群在校大學生。

  象山把重要的宣傳片交給這樣一個年輕的團隊,傳遞出一個與主題活動相吻合的信號:城市信任年輕人、包容年輕人,也要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從“青年與海”的人才組合拳,到聘任各自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80後、90後擔任“青年與海城市合夥人”,在象山紮根創業創新。象山拿出最大的誠意,讓青年人唱主角。我曾經採訪象山一位縣領導,接連用“討好”“求賢若渴”來表達對年輕人才的期待。

  不管是亞運賽事,還是“畢業派對”“青年與海”主題活動,可以看到,象山越來越懂年輕人、也越來越散發著活力。

  象山知道,對追求個人價值和認同感的年輕人來説,一個城市的內在氣質同樣吸引人。正因此,象山積極擁抱年輕人,用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吸引年輕人。

  相信這座半島之城一定會越來越年輕。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應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