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嘉興市民發現,每到一個旅遊景點或博物館,總會有一個角落被層層包圍,一群拿著筆電的人正排著隊嚴陣以待……
這不是什麼神秘組織,而是一類新型遊客——“蓋章人”。如今,簡單的拍照打卡已經無法滿足追求儀式感的年輕人,走到哪“蓋”到哪,才是“到此一遊”的最佳憑證。有遊客在嘉興暴走兩萬步,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集齊一枚枚“來過的痕跡”。
與此同時,在嘉興的各大景區、文化場館、文創商店,形形色色的蓋章點如雨後春筍“長”了出來;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總結出嘉興蓋章路線、嘉興蓋章玩法“小貼士”與同好分享。“蓋章式”打卡旅遊在嘉興越來越火。
為了集章
她在嘉興市區暴走
“這枚章很特別,小紅書上説是老師傅手工刻的”。在南湖景區勺園尋根堂櫃檯前,來自寧波的遊客李羽虹打開筆電,小心翼翼地印下紅色的“南湖福菱”章。看著鴛湖旅社、壕股塔等特色景點的剪影旁邊又添一枚新章,她心滿意足地笑了。
李羽虹告訴記者,自己曾經是手賬愛好者,喜歡收集紙質門票。最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景區改用電子票,手賬本漸漸吃灰。今年初,在山西旅遊省博物館遊覽時,她接觸到蓋章打卡,收集的熱情又被點燃了。
“現在,每去一個新城市,我都會事先調查好蓋章路線,到了之後再一個個收集。這給旅途增加了樂趣,也很有紀念意義。”李羽虹説,“比如我一直景仰朱生豪先生,今天在他的故居將印章按下去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仿佛和這位大翻譯家産生了不一樣的聯繫。”
根據李羽虹出發前所做的“功課”,嘉興市區無須消費就可以蓋到的章大約有50枚,按照分佈地點大致可以分為三條路線:首先是南湖景區及其周邊,包括煙雨樓、湖心島、南湖革命紀念館、南湖天地等,約有30枚;其次是月河和名人相關景點,包括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朱生豪故居、褚輔成史料陳列室等,約10枚。最後是嘉興的一些文化場所,如嘉興博物館、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等,約10枚。
“為了蓋章,我今天簡直大暴走,微信步數輕鬆突破兩萬。”李羽虹的嘉興之行只有一天,所以她選擇了前兩條路線,行程安排上也主打 “先苦後甜”, “第二條路線比較分散,走起來有點廢腳,上午我趁著體力充足,一口氣走完。南湖周圍呢,蓋章點比較密集,風景也挺宜人,我覺得回家之前在這裡邊逛邊收集,還是比較愜意的。”
李羽虹告訴記者,今後如果有機會再來嘉興,一定要補上第三條路線,在參觀博物館之餘,還要再探索幾家文創店,“除此之外,如果時間充裕,我還想到烏鎮、西塘這些市區以外的景點走一走、‘蓋一蓋’。”
以章會友
一個年輕人的“印章社交”
不僅是外地遊客,許多嘉興市民也加入火熱的集章“大軍”之中,而沈夢媛或許是其中有些特別的一個,因為她不僅自己集章,還不時承擔幫朋友代為蓋章的任務。
昨天中午,沈夢媛趁著午休時間來到南湖景區,駕輕就熟地在煙雨樓前文創店的桌邊坐下。隨後,她依次拿出碼放在這裡的20余枚文創印章,將它們逐個印在一本“嘉興文旅護照”上。
“小時候我有集郵的習慣,就喜歡在本子上貼滿花花綠綠的圖案。所以印章火了之後,我就垂直‘入坑’了。”確定好印章位置,沈夢媛快速地在“護照”上敲出一個南湖紅船圖案,“其實以前作為嘉興人,我不太清楚南湖具體有哪些景點。喜歡上印章之後,第一個來打卡的就是南湖,然後再擴展到周邊景點。現在,嘉興的各個景點我倒背如流。”
隨著對集章的興趣與日俱增,沈夢媛開始不再滿足於在嘉興範圍內蓋章打卡,然而作為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活動半徑畢竟有限,旅遊也不可能説走就走。因此,她萌生出和朋友們交換蓋章的想法。
今年初,在北京讀書的老同學成為她“試水”的對象,最終收到的頤和園蓋章讓沈夢媛非常滿意。此後,她開始和同學、朋友甚至網友交換,不僅“薅”別人羊毛,也承接“代蓋”業務,實現互通有無的同時,認識了更多同好。
“這位西安網友得知嘉興有文旅‘護照’之後很感興趣,因為可以一次性收集20多枚印章,囊括了南湖、三塔、子城等嘉興的標誌性景點。”沈夢媛説,“作為交換,他會幫我蓋碑林、大雁塔等西安景點的印章。”
旅遊和蓋章究竟哪個才是目的?在沈夢媛看來,這個問題沒有多少意義,無論旅行還是蓋章,享受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通過交換印章,我領略到各地的風土人情,這些地方可能會成為我將來的旅行目的地。與此同時,遠方的朋友也因為印章而對嘉興産生興趣,説不定有一天,我會在嘉興接待他們,陪他們再實地蓋章打卡一遍。”
玩法多多
滿足遊客和市民的“儀式感”
在火熱的“蓋章潮”中,嘉興的許多“蓋章點”應運而生,多種多樣的蓋章玩法得到“解鎖”。
沈夢媛買給網友的“嘉興文旅‘護照’”,脫胎于去年南湖景區推出的“船遊禾城·緣來嘉興”線路上的集章送禮品活動。由於該活動獲得良好反響,今年,南湖景區邀請專業設計師,選取24個具有嘉興辨識度的景點形象,設計出手繪圖案,製成印章後放在煙雨樓前文創店,遊客花費9,9元購買“護照”或者自帶本子,都可自行取用。這款“護照在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引發熱購,衝上該店銷量第二位。
此外,今年9月底,嘉興博物館聯合嘉興市博物館聯盟的另外5家成員單位,推出500份“嘉興市博物館聯盟打卡‘護照’”,市民憑藉“護照”就可以在6家博物館打卡,收集囊括9件嘉興特色文物形象的專屬套章。由於是每日限量領取,又逢中秋、國慶長假,消息一齣,護照便引發市民和遊客的熱烈追捧,出現一“照”難求的場面。
除了前文提及的景區和博物館,許多“蓋章人”也找到了嘉興市內的隱藏蓋章點。比如“南湖·1921”紅色旅遊列車就有7個主題印章,吸引了鐵路愛好者專門前去打卡。此外,還有“硬核”的郵政愛好者走訪了嘉興各家郵局,收集地名精確到街區的郵戳。
為何“蓋章打卡”如此受青睞,並且被越玩越“花”?
嘉興學院文法學院中文系副主任李凱認為,“蓋章式”打卡旅遊的出現和火熱,迎合了當下廣大年輕人重視旅遊産品“獨特性”與“體驗感”的心理,蓋章這種行為本身,也使得旅行更加生活化,更具互動感。
除此之外,李凱認為,“蓋章”是打卡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帶有隆重、莊重的意味。“通關文牒”式的儀式感,與區域限定的專屬性、文創標識的獨特性、創意設計的藝術性、“到此一遊”的在場感緊密結合,為旅行和參觀等行為注入獨特的意義,也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
“當然,‘蓋章式’旅遊‘爆火’的背後同樣離不開嘉興各景點、文旅單位在深耕地域文化、挖掘有地方特色文旅符號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李凱表示。
來源:讀嘉新聞客戶端 | 撰稿:記者 秦易 攝影 秦易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