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歲月流轉,親情永恒
發佈時間:2023-12-07 09:56:21    

   初冬時節,寒意飄入大山深處的畬寨。

  在松陽縣大東壩鎮燈塔村,77歲的聾啞畬族老人雷延德身穿新棉衣,床上也鋪上了厚棉被。置辦這些棉衣棉被的,是喊他“大伯”的雷明春和其妻子雷文鳳。這樣的舉動,是每個冬天這個家的慣例,是雷明春祖孫幾代人跨越70年的日常。

  大山外的人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特殊家庭。

  上個世紀50年代,因雷文鳳爺爺的囑託,他們將鄰居雷延德一家人視為親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微不至地照顧其生活起居。在跨越70年的時間裏,祖孫幾代人以大山般厚重質樸的愛,接力續寫了一段超越血緣的感人故事。

  一諾千金

  事情要從1950年説起。

  藍寶花一家是燈塔村名副其實的“特困戶”:夫妻倆常年生病,獨子雷延德打小因病成為聾啞人,一家人生活潦倒,窮得時常揭不開鍋。

  最先把這一切看在眼裏的,是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雷陳高——雷文鳳的爺爺。起初,雷陳高隔三差五給這家人送吃的、用的。後來,他在幹活時上前搭把手,生活上能幫則幫,讓身處困境的藍寶花一家看到了希望,家裏有了“光”。在村裏,沒人敢欺負他們,街坊鄰居都會不時伸出援助之手。

  這一幫襯,就是30多年。

  時間來到1986年1月。這一年,雷延德40歲,父親已離世,母親體弱多病,生活更為艱難。這一年,22歲的雷明春退伍回鄉,結識同村姑娘雷文鳳,兩人相知相愛。

  孫女談婚論嫁,雷陳高尤為高興,同時也提出了一個不容商量的“要求”:你們要成為雷延德母子倆的“親人”,而且要搬過去、住進去,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這讓旁人看來苛刻甚至無理的要求,熱戀中的兩個年輕人卻沒有反對。36年後的今天,雷明春夫婦仍清晰記得爺爺的話,“爺爺説,如果你們不去照顧他們母子,他們的日子是過不下去的!”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家”?

  雷明春至今記憶猶新:黃泥屋年久失修,墻體開裂;門很矮,房很暗,梁柱已經傾斜;土砌的灶臺,緊挨散發著陣陣臭氣的豬圈……僅有的兩間房空空如也,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而在坡上四五百米的地方,是父親為雷明春新蓋的瓦房,敞亮通透,傢具齊全。

  即便如此,雷明春和雷文鳳仍答應了爺爺的要求,並許下諾言:“我們會照顧好他們一輩子!”

  得知此事後,雷明春的父親十分生氣,甚至撂下狠話“進了他家的門,就別回我的家”,沒有好臉色地把雷明春擋在了門外。

  “一方面,為了愛人;另一方面,確實是看到他們母子倆可憐。”雷明春説,自己是長子,即便是頂著“不孝”的罵名,也硬著頭皮搬進了雷延德家。

  1987年,他和雷文鳳的婚禮在雷延德狹窄的土房中舉辦。婚禮簡單而寒酸,除了文鳳陪嫁的床和床頭櫃,婚房裏沒有其他傢具,連放衣服的箱子都沒有。

  但是,雷明春夫婦倆心裏暖和著。“一切都事在人為”,小兩口相互鼓勵,説堅決不回頭。為了讓爺爺放心,雷明春把自己的戶口也遷到了雷延德家。

  朝著“一家人”的方向,夫妻倆持續努力,一點點地融入。

  春光明媚

  對於無依無靠的雷延德來説,雷明春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兒子”!

  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雷延德,辨不清春去秋來,不曉得播種時節,僅靠一雙眼睛觀察周圍的變化。

  雷明春夫婦總會把家的氛圍感,營造得具體而生動。端午節,他們會將冒著熱氣、香氣四溢的粽子端到老人面前;臘月裏,雷明春在家門口貼上對聯,挂起紅燈籠,給雷延德換上新衣服。他們把每個節日“做”出來,讓雷延德“看得見,感受得到”。

  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婦倆與雷延德有了更多默契。雷明春能讀懂他的每個“手勢語言”:摸一摸兩鬢,要去理髮了;跺一跺腳,鞋子需要換了;拍一拍椅子,扶手壞了該修了……在朝夕相伴的日子裏,雷延德按照自己的意思比劃“手語”,雷明春則能瞬間“解碼”,從不出錯。

  無聲的“對話”,溫馨的日子,至今已整整36年。歲月不居,苦盡甘來。但起初的日子,卻十分艱難。

  當時,雷明春是大東壩鎮林業站的臨時工,每月40元工資是這個家唯一穩定的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們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雷明春承諾,只要自己有一口飯吃,絕不餓著他們母子倆。

  作為家中頂梁柱,雷明春天沒亮就起床上山下地幹農活。4畝田,他帶著雷延德一起種稻穀、玉米和番薯,忙完田裏的活兒再準時趕往林業站。妻子也不甘示弱,和藍寶花養了一頭豬和十幾隻雞。

  這個家的生氣,被一點點滋養起來。

  婚後第二年,兒子雷煜陽出生了。雷明春指著雷延德,對著襁褓裏的孩子説:“瞧,這是爺爺!”一旁的雷延德仿佛聽見了,笑得咧開了嘴。

  有人説,明春明春,人如其名,像明媚的春光,溫暖和煦。好日子就像春光,如約而至。

  2013年,雷明春在老屋門口開挖地基,蓋起一幢三層高的樓房。那段時間,雷明春每天早早起床,帶著雷延德一起搬磚、一起提水泥桶。看著紅磚一塊塊往上砌,房子一天比一天高,雷延德興奮地手舞足蹈。兩年後,雷明春帶著他,一起搬進了新房。

  隨著年歲的增長,雷延德的生活也越來越悠閒。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熱氣騰騰的綠茶。因為老人愛喝茶,雷明春每年都會向附近的種茶戶訂購茶葉,保證足量供應。到了下午,雷延德就坐在廳堂的大桌前,吃著鬆軟的糕點,津津有味地翻閱雜誌。這些雜誌,一部分是當村支書的雷文鳳向村民“徵集”的,一部分是雷明春從單位帶回的舊刊物。雷延德不識字,卻認真地循著圖片“閱讀”。看到感興趣的圖畫,會像孩子般興奮地比劃,而每一次,雷明春都會用手勢和微笑予以回應。

  雷文鳳常常笑著説:他倆的交流,無聲勝有聲!

  家有一寶

  1993年春天,病重的藍寶花從櫃子裏取出一支銀髮簪,遞到雷文鳳手中。“它可能不很值錢,但一定是老人這輩子最珍貴的東西。”雷文鳳説,在自己心裏,這支象徵親情的髮簪,重若泰山。

  藍寶花去世後,雷陳高和雷文鳳的父親一起,體面地料理了後事,就像料理其他親人一樣。

  面對失去媽媽的雷延德,雷明春夫婦倆對他的照顧,比從前更上心。

  雷延德64歲那年,上山割草不慎被毒蛇咬傷,被發現時已中毒嚴重,腿腫得跟冬瓜似的,神志模糊、生命垂危。雷明春夫婦心疼得直掉眼淚,馬不停蹄地將他送往縣城醫院。在住院的半個多月裏,他和妻子日夜陪伴,悉心為老人擦藥、喂飯。徹夜不眠地照顧,夫婦倆熬紅了雙眼,換來了雷延德的康復。出院時,醫生、護士和病友們都説:這兒子、媳婦,是親的!

  在村裏,雷延德有一項“特權”:賒賬。他可以隨時從小賣部拿回油、鹽和飲料,也能從進村售賣的流動攤販手裏接過上好的五花肉,不用先付錢。“想吃的、想用的就讓他自己選。”雷明春早早和商販們打了招呼,他要的東西先取走,記在賬上,每隔一段時間結清。去年年底,雷文鳳和豬肉攤老闆結賬,一共2000多元,“花點錢沒事,家有一老,能吃是福!”

  雷延德沒上過學,雷文鳳説“其實老人手裏有錢,而且他認識錢。”但老人對錢有自己的“看法”,比如給他紅紅的百元鈔票,他不要;給他10元的零鈔,樂呵呵地接過去了。後來夫婦倆才知道,他喜歡張數多一點,張數少了不要。於是,夫婦倆經常給他塞零錢,5元、10元、20元……從未間斷。年輕時,雷延德喜歡喝酒,便用這些錢去買酒。如今不喝酒了,喜歡喝冰紅茶、吃小麵包,嘴饞了隨時去買。

  人老了就像小孩,“老小孩”的脾氣在雷延德身上也時有體現。前不久,雷明春給老人買了一雙嶄新的棉鞋,他接過一看,卻連連擺手,比劃著“説”不要。“起初以為他是客氣,後來馬上反應過來,棉鞋沒加絨,他不喜歡。”雷明春意會後,立馬進城換了一雙新棉鞋。穿上加絨的新鞋後,雷延德滿心歡喜,馬上出門溜達去了。

  當然,雷延德平時的頭疼腦熱,也沒少讓夫妻倆操心。有一次,鄰居發現,雷延德吃過的碗筷都沒洗,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他可能生病了!”鄰居立即給在40公里外的雷明春夫婦打電話。接到電話後,夫婦倆立即放下手裏的工作,騎上摩托車風馳電掣地趕回家,請醫生來把脈問診。經過診斷,只是普通的傷風感冒,在家裏休息幾天后,他就好了。

  雷延德有什麼不舒服,就會用手和雷明春比劃。一天,他捂著肚子,臉色痛苦,比劃著要看醫生。雷明春見狀很擔心,立即驅車20多公里送他到縣城醫院,給他做了全面檢查。B超、CT都查了,最後沒有發現問題,雷明春才長吁了一口氣,安心地將老人接回了家。

  當雷明春夫婦不在家時,雷延德就自己做飯。因為掌握不好水和米的比例,或沒擦乾底部的水,總讓電飯煲出故障。這些年來,他燒壞了十幾個電飯煲。“壞了就換新的。”雷明春和愛人從沒有一句責怪。

  2021年9月,雷明春調到松陽縣城工作,回家沒有以前方便了,但每週至少回家兩次,雷打不動。平時,只要工作不忙,有空余時間,他就一定會回燈塔村。每當有同事問及原因,他總會説:“家有一寶,放心不下!”

  愛無止境

  站在雷家門前,眺望遠處,嵌在天邊的山巒,連綿不斷。山裏人家,淳樸善良,心直口快。

  36年來,雷明春夫婦用超越血緣關係的愛,無微不至地照顧雷延德老人,感動了無數人,也感化了當初不理解甚至怨恨他的家人。

  不知從何時起,曾要與他斷絕父子關係、不讓他踏入家門的父親,會隔三差五主動過來,將剛從地裏摘來的蔬菜送給雷延德。農忙時節,雷明春忙不過來,父親二話不説,挽起褲管下田,播種、插秧、施肥、收割,沒有一次落下。

  尤其令雷明春欣慰的是,兒子雷煜陽也主動孝敬家裏這位特別的“爺爺”,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從記事起就喊爺爺,他跟我的親爺爺一樣。”雷煜陽説,結婚那天在村裏辦喜宴,自己親手扶雷延德上桌,讓老人一同分享這一幸福時刻。從工作第一年開始,每年春節他都給爺爺準備紅包,雷延德也從不推辭,樂呵呵地接過去。

  雷煜陽的兒子也漸漸長大,今年12歲的他,自幼耳濡目染,開始有模有樣地學大人“對太爺爺好”。春節時,他用零花錢包了一個紅包,學著爸爸的樣子,跑過去塞給太爺爺。

  如今,雷煜陽在寧波做餐飲生意,不能經常回家,但心裏更牽掛家裏的爺爺。每次回家前,他打給爸媽的電話中,問的第一句話就是,“給爺爺買點什麼?”

  兩年前,雷文鳳意外得知,老人的外婆家在雲和縣朱村,姨媽家在蓮都區碧湖,一個“小心思”在心裏萌生了。此後,逢年過節,夫婦倆帶著雷延德走親戚,“親戚越多越好嘛!既然是一家人,就要與親戚多走動!”

  對於雷明春一家人的大愛,遠親近鄰都大為讚揚。但也有少數人背後議論:雷明春和他老婆就是傻!更有“好心人”當面相勸:“你們圖啥?值得不?”雷明春並不在意,隨口而答:“圖個開心唄!”

  確實,他有開心的理由。古稀之年的雷延德,不僅精神矍鑠,還能下田幹農活,種的青菜鮮嫩翠綠,每次回來都要摘一大籃子讓他帶到縣城。

  2019年,雷明春夫婦為雷延德申辦了《殘疾人證》,殘疾類型一欄寫著:多重殘疾。有人建議,雷延德符合住公辦敬老院的標準,把他送去你們也省心。雷明春一聽,連連擺手,堅決不同意,“從未這樣想過,他是我的親人,放在身邊才安心!”

  眼下,雷家四代同堂,兒孫繞膝。和很多頤養天年的老人一樣,雷延德自在愜意,盡享天倫之樂。

  從爺爺那一代,到雷明春自己這一代,再到兒子一代甚至孫子一代,一份特殊的親情跨越五代人70年,接力延續,愛無止境!

來源: 麗水網    | 撰稿:記者 阮春生 陳煒芬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