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浙江1800多名鄉村舞者相聚慶元“比舞”:我們的村舞,怎樣舞成新IP
發佈時間:2023-12-01 09:12:42    

   

  “我們的村舞”主題舞 本報記者  潮新聞記者 邱建平攝

  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的盛會記憶猶在,浙江大地又掀起村舞熱潮。

  11月上旬開始,浙江省首屆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舞”暨第二屆浙江鄉村文化藝術節鄉村舞蹈大賽熱辣開場,經過近半個多月前期比拼,來自全省各地的80多支民間舞團、1800多名鄉村舞者,相聚慶元百山祖鎮,登臺一展舞姿。3天賽事精彩絕倫,讓人目不暇接。11月21日,大賽在頒獎晚會中落下帷幕。

  此前,發端于黔東南鄉村的足球聯賽,從小村莊走向世界,成為“現象級”賽事。“我們的村舞”,會是下一個“村BA”嗎?大賽結束後,又該如何將流量變“留量”,讓村舞的品牌效應持續在之江大地上煥發生機?

  

  “我們的村舞”謝幕現場 本報記者  潮新聞記者 邱建平攝

  為老百姓搭舞臺

  展示幸福生活

  “期望、失望,大家記得把這兩個情緒轉化把握好。”村舞比賽已經開始,上臺前,洪輝和隊友們互相提醒細節、加油鼓氣,緊鑼密鼓做最後準備。

  他們表演的是由龍遊縣上楊村文化禮堂選送的《大山裏的電影院》,節目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放映員在送電影下鄉的路上,遇到下雨、泥石流等突發情況,耽誤了約定的放映時間,就在村民們失望時,他歷經險阻到達山村。最終村民們如願看到了期待許久的電影,放映員也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故事全程以舞蹈方式呈現、講述。放映員扮演者洪輝是龍遊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和他一樣,16位團隊成員都不是專業舞蹈演員,但大家都跳得特別起勁。“靈感來自浙江持續了很多年的‘送電影下鄉’活動,我們的舞蹈內容也是改編自真實故事,大家都很有感觸。”洪輝表示。

  與其他舞蹈比賽不同,此次“我們的村舞”大賽以“幸福像花兒一樣”為主題,設置了民族民間舞(舞臺舞、廣場舞)、當代流行舞(排舞)兩大比賽類別。大賽不限題材、不限年齡、不限技巧,只需展現老百姓日常生活最本真的模樣。

  賽程分為線上、線下兩個階段。11月8日至18日是視頻展播比拼,參賽隊伍的節目以視頻形式在潮新聞客戶端上展播,大眾當評委,選出最佳人氣獎。11月18日至20日為線下比拼環節,隊伍逐一登臺,由專家評委評選。最終,杭州市臨平區南苑街道時代社區文化家園選送的廣場舞《南苑竹馬》、溫州市洞頭區北岙街道大長坑村文化禮堂選送的排舞《尋著浪花來》、台州市路橋區路橋街道古街社區文化禮堂選送的舞臺舞《一襲青衣染芳華》等18個節目獲得一等獎。

  “獎牌的確是對大家這麼多天努力的認可,但他們不只是衝著獎牌來的。”3天的比賽中,村舞節目品質和水準都讓國家一級演員、“我們的村舞”評委陳春燕驚喜。

  

  蓮都區聯城街道路灣村文化禮堂選送的節目《快樂雞大嬸兒》 潮新聞記者 邱建平攝

  過了立冬,氣溫日降。作為浙江省第二高峰,主賽場所在的百山祖氣溫更低。但現場無論是舞蹈隊員還是觀眾,都充滿了熱情。

  “我們的演員都很珍惜這次參賽機會。”湖州市南潯區文化館副館長陳康興發現,很多其他舞蹈隊的參賽選手甚至帶著家人過來,一起見證這場精彩賽事。“説明大家跟我們一樣,都是因為熱愛村舞走到了一起。”

  很多參與村舞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亞運盛會的影響。00後村舞表演者張燦,是浙師大一名大二學生,她專門趁著假期跟隨團隊過來比賽。“亞運期間,我深受運動和競技的魅力感染,也想尋求一種載體去感受。”張燦説,村舞就是她想要的載體,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豐富精神生活,還能傳播家鄉文化,一舉三得。

  生動展現家鄉的歷史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民俗底蘊,也是這次大賽的特色。參賽隊伍各展所長,呈現了民俗特色、農耕文化、非遺技藝等。大賽上,瑞安的文化禮堂舞蹈節目,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瑞安紅糖製作技藝;建德的文化禮堂舞蹈節目,展現了酥餅製作工藝,讓大家沉浸式體驗宋韻文化;杭州臨平的文化禮堂舞蹈節目,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高頭竹馬……

  由慶元月山文化禮堂選送的舞臺舞《春溪踏歌》,描述的是一群女孩子在廊橋邊嬉戲玩耍的過程。優美的舞蹈動作,既充分展示了慶元的廊橋文化元素,也體現了慶元綠水青山的美麗,最終獲得一等獎。

  “很開心能跟全省這麼多優秀作品同臺比賽,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更加激勵我們繼續挖掘慶元特色文化,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春溪踏歌》領隊胡佳怡表示。

  “其實,‘我們的村舞’就是給老百姓搭建的展示自己幸福生活的舞臺,所以大賽參賽門檻很低。”本屆村舞大賽組委會執行副主任易長安説,任何人只要想來,都可以參與,爭取通過一支舞,帶動一群人,掀起一場文化的變革。

  孕育村舞有沃土

  文化需求旺盛

  飄逸的紗裙,柔美的舞姿,舒緩的樂曲……比賽現場,一支由蘭溪市女埠街道渡瀆村文化禮堂選送的排舞《浣紗入畫圖》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最終獲得排舞一等獎。

  蘭溪是千年商埠,有著特色鮮明的商埠文化。女埠也是其中一個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古商埠。“女埠是蘭江水運咽喉,當時很多女子在這裡浣紗嬉鬧,這支舞蹈就是結合當地商埠文化編排創作而成,展示了當時女埠浣紗的生活場景。”蘭溪市文化館館長方芳介紹。

  “村舞其實就是農民演,演農民。”在大賽評委,國家一級導演、浙江《我們的村晚》總導演張曉峰看來,村舞不能拘泥于舞臺、燈光,也不能對舞蹈的技巧和服飾有過多要求,最重要的是展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讓舞者發自內心地感到快樂和自信。

  “我覺得村舞就是喜歡跳舞的人、樂於跳舞的人、熱愛生活的人、積極樂觀的人在一起跳舞。”來自平湖市新倉鎮的季佳亮深有同感。他説他們的團隊成員既有學校老師,也有廚師,還有普通村民,平時大家都會到農村文化禮堂、鄉村廣場、鄉間田野等地跳舞,想舞就舞、想跳就跳,“主打的就是‘開心’二字!”

  湖州南潯市民黃曉鳴今年72歲,“其他事可以不去做,但舞一定要跳。”從最開始跳廣場舞到跳排舞,再到如今又跳起了舞臺舞,舞齡已經20多年。儘管在日常生活中,她看起來是一位需要被人照顧的老年人,可一旦登臺,她的腿腳不比年輕人差。黃曉鳴説,舞蹈不僅娛樂身心,幫她保持了年輕的心態,更給她帶來了自信心和幸福感。

  近年來,跳舞的人越來越多,街舞、流行舞等舞種流行起來,但廣場舞的“江湖”地位無人能及。據統計,浙江全省共有500多萬人在跳廣場舞,在鄉村更為常見。這次大賽,主辦方聯動抖音發起#一起村舞BA挑戰賽#話題,吸引全國各地鄉村舞蹈愛好者拍攝短視頻發佈抖音,抖音話題參與熱度超過5000萬。

  全省如今熱火朝天的村舞氛圍,並非一蹴而就。儘管“我們的村舞”是首屆舉行,但浙江鄉村為村舞誕生而培育的沃土,可追尋至十多年前。

  文化禮堂,為群眾而建,因群眾而興。2013年開始,浙江推進文化禮堂建設,目前已實現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蓋。2萬餘個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如燎原之勢興起,遍佈浙江鄉野,成為全省村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精彩舞臺、精神家園。

  建設文化禮堂,不等於禮堂文化建設。有了場地,如何利用好、讓老百姓愛上文化禮堂?各地在不斷探索。

  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是享譽全國的“鄉村春晚”發源地。1981年,月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了全國第一台“鄉村春晚”——月山村晚。如今的月山,借助修葺一新的文化禮堂,將“村晚”變成了全村的盛宴,並成為帶動全省鄉村文化禮堂實現文化共富的標桿。

  如今,“我們的村晚”“我們的村運會”等活動已經成為浙江農村文化禮堂的名片。文化禮堂也成為“門常開、人常來”的熱鬧場所,為村舞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講,浙江人都有三分文氣,我很贊同。”易長安説,魯迅、朱自清、茅盾、徐志摩等文壇名人都出自浙江,在浙江,帶有文化屬性的、鄉土味的村舞具有廣泛群眾基礎。

  群眾對舞蹈有了旺盛的需求,村舞便有了首創和發展的底氣,未來也更有延續性。開心的村歌唱起來,美麗的村舞跳起來。放眼全省,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村舞,熱鬧地舞動在一座又一座文化禮堂裏。

  

  嘉善縣西塘鎮平川社區文化禮堂選送的節目《飛天》 潮新聞記者 邱建平攝

  將流量變成“留量”

  不斷做大品牌

  村舞的背後,其實也承載著激活鄉村人氣、推動鄉村振興的重任。此次在慶元舉辦的首屆村舞大賽,的確為慶元帶來了經濟“留量”。

  據統計,比賽期間,慶元全域接待遊客6.3萬人次,同比增長42.2%,其中過夜遊客1.6萬人次,同比增長65.1%,旅遊市場一片火爆。主城區和百山祖鎮各大酒店、民宿一房難求,平均入住率超90%,直接帶動旅遊住宿餐飲行業消費300余萬元,同比增長80%以上。

  這一場村舞,不僅熱了慶元的文化旅遊,也帶火了慶元特産。在主賽區設置的“村禮”市集現場,香菇、糕點、社粿、黃粿等大受歡迎。

  “香菇脆10分鐘就賣了10斤。”慶元開味炒貨店老闆劉利春趁著“我們的村舞”大賽舉辦,在百山祖申請了攤位,賣起了香菇脆、芝麻糕、花生糕等慶元特色炒貨。僅11月18日一天,便賣了7000多元。

  余姚《幸福磨刀橋》節目表演團隊的領隊余哲天也對慶元特産讚不絕口。雖然手裏已經提了兩大袋香菇,但他又在一個攤位前買了一份社粿。余哲天告訴記者,這次來參加村舞比賽,嘗到了慶元當地的香菇、松茸等特色美食,覺得非常好吃,很多隊員沒時間來買,還委託他代購。

  這次市集,每個攤位平均銷售額在1.23萬元左右,最高的一家銷售額達到3.2萬元。這一份份精緻“村禮”,不僅帶動了慶元土特産銷售,更讓各地舞蹈愛好者充分感受到鄉土文化的魅力。

  

  “我們的村舞” 省宣供圖

  儘管有流量也有“留量”,但讓村舞變成與“村BA”一樣火的IP,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我認為要把村舞打造成品牌,首先要加強理論建設,對於村舞的定義和舞種,要不拘一格。”國家一級導演邵仲凱,在此次大賽的村舞發展研討會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下一步的重點方向,邵仲凱認為要深入研究“我們的村舞”隊伍建設,培養一支真正有能力、有責任、有情感的隊伍,為村舞鑄魂,讓“我們的村舞”發揚光大。

  原浙江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資深導演殷放給出的建議是:村舞想要有流量,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就要接地氣。比如雲南白顯村51歲大叔在田間跳孔雀舞,引得幾百萬人圍觀,他的成功可以借鑒。只要展現的是健康的生活狀態,就可以提倡,這是時代的文化和産物。

  中國排舞第一人秦建偉認為,越是民間藝術,越是要有創意,村舞還需要在這方面繼續走下去。

  張曉峰也對村舞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是統一規定村舞的時常,比如3分鐘左右;其次,現場呈現可以選擇更喜慶、歡快、熱鬧的音樂,或者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小調,同時要提升服飾與舞臺螢幕的視覺效果;再次,是對廣場舞、排舞、舞臺舞要有明確的界定。

  

  現場觀眾 潮新聞記者 邱建平攝

  對村舞的發展和轉化,也是舉辦此次大賽的目的。

  “今後,我們計劃建設村舞培訓基地和培訓班,目前已有金華、衢州、麗水、嘉興等地提出了申請。”易長安希望,通過村舞賽事活動、培訓活動,讓村舞IP、村字矩陣品牌走向全國、全世界。

  除研討會外,賽事主辦方還啟動了村舞助力共富行動,包含村舞研究、村舞品牌傳播、村舞聯動走親、村舞挖掘培訓、村舞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等計劃,並成立了“村”字(村晚、村歌、村禮、村舞、村運會)品牌矩陣聯盟,以進一步做大“我們的村舞”品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鄉村地域文化新IP,用農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展現浙江鄉村的精神力量。

  “我們的村舞”,故事未完待續。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記者 王璐怡 暴妮妮 共用聯盟·慶元 胡松 通訊員 劉雨升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