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米粿阿姨”申請出戰,杭州保潔員500個米粿祝考研族“粿”然上岸
發佈時間:2023-12-12 10:06:20    

   最近,“鵝腿阿姨”登上熱搜,北京大學和附近各大高校的學生群裏出現了“一腿難求”的盛況。

  杭州桐廬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一位保潔阿姨因為做了500個米粿送給學生,也在校園裏“火”了起來,被大家稱為“米粿阿姨”。

  六種食材做餡料

  這樣的米粿聞著就香

  “擅長做米粿談不上,味道也沒有多好,就是在家裏經常做。”徐增兒一頭短髮,看上去年輕幹練。

  被老師和學生們稱為“米粿阿姨”的徐增兒本職工作是負責學校辦公樓三樓的保潔。

  徐阿姨50多歲,在學校工作近十年。每天早上7點半到校,下午5點鐘下班,三樓的地面總是被她拖得乾乾淨淨。米粿是徐阿姨自帶的早餐,有時候工作忙,也會多拿幾個當午餐。

  徐阿姨説,米粿是桐廬的傳統美食,家家戶戶都會做,有餃子形狀的,也有圓球樣式的,“以前只有過年過節才會做來吃,意思是‘團團圓圓’,現在條件好了,米粿已經變成了一道日常點心”。

  怎樣才能做出一個好吃的米粿?拌粉、揉面、揪劑……這些常規步驟對於和米粿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徐阿姨來説自然是得心應手,而她的“秘方”藏在餡料裏。

  “大家平時在店裏買的米粿有甜的有鹹的,還有牛肉餡的。”徐阿姨表示,“但我的餡裏面只放豬肉、冬筍、茭白、香幹、雪菜和油豆腐。”

  “吃貨”讀者一定很好奇,這六樣食材拌在一起是什麼滋味?記者替你們嘗過了,有點辣,口感層次分明,鹹鮮味十足,吃了還想吃。

  “米粿阿姨”怎麼來的?

  三樓辦公的老師最有發言權

  實際上,在送出500個米粿之前,徐阿姨在學校的老師中就已經小有名氣。王海倫老師的辦公室挨著徐阿姨的工作間,她們已經通過米粿這道美食成了好友。

  王老師告訴記者,徐阿姨很熱心,常常多帶幾個米粿分給三樓的老師們嘗嘗,“我是福建人,吃不得一點辣,徐阿姨特地把米粿分成了好幾個辣度來做,我拿到的是‘微微微辣’版”。

  至於為什麼不能做不辣的版本,徐阿姨説,辣是一定要放的,這是米粿的“靈魂”,“在我們桐廬,只有小孩才能吃到不辣的米粿”。

  除了米粿外,徐阿姨還在自家院子裏種了番薯和柑橘,這些土特産也常常會出現在辦公室。

  新年將近,考研學子即將走上考場,為了給他們加油鼓勁,王老師和徐阿姨商量送些米粿給學生們。

  徐阿姨第二天就在學校食堂找了幾個幫手,花了大半天時間做了500個米粿,還在米粿上印了“粿”定成功、“粿”然上岸、碩“粿”纍纍等字樣,給即將走上考場的考研學子們加油。

  收到米粿的學生中,有人説,“一口咬下去,滿滿幸福感”,還有人説,“感覺今天這個米粿特別好吃,希望我順利考上研究生”。

  就這樣,“米粿阿姨”的名號在校園裏傳開了。

  兩個米粿解了思鄉之情

  謝謝“米粿阿姨”

  “米粿阿姨”的米粿除了能給學生帶來好彩頭外,還可以寬慰同學們的思鄉之情。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的辦公大樓裏,時常會有勤工儉學的學生來給老師幫忙,小陳就是其中的一員。

  “有一次我肚子餓得‘咕咕叫’,已經下班的徐阿姨恰巧折返回來,遞了兩個米粿過來”。

  小陳是安徽人,回憶起那兩個米粿的味道,辣辣的,很符合自己的口味。小陳説:“雖然我在老家吃米粿的次數不太多,但家裏人做其他東西用的餡料也是這種鹹辣口的,徐阿姨讓我想起了家鄉的味道。”

  徐阿姨空的時候也會和小陳他們聊天。異地求學,有個長輩能在一起聊聊天,還可以吃上一口“家鄉味道”,對於小陳來説無疑是種慰藉。

  “雖然有這種想法很不好意思,但我還是想講出來。”小陳説,“我希望徐阿姨能多經過幾次老師的辦公室,這樣我就能多吃幾個米粿。”

  記者把小陳的想法轉述給了徐阿姨。

  她説,能跟大家分享“桐廬味道”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只要大家喜歡,下次她會多做點。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施雄風 通訊員 陳國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