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杭州網紅農貿市場一年後半關門:高顏值的懷舊風為何撐不起老菜場?
發佈時間:2023-11-28 10:24:32    

   近日,潮新聞記者幫接到讀者爆料:去年開業曾經紅極一時的杭州蕭山區江寺橋農貿市場似乎“半關閉”了,不僅裝修全無,市場上只剩下三個攤位賣菜,其他全部改成封閉空間做外賣生意。

  去年四月份,江寺橋農貿市場開業。濃厚的上世紀90年代裝修風格吸睛無數,潮新聞曾做開業報道,目睹眾多網紅前來拍照打卡。當時,市場有28家經營戶,可以買到的東西很全,比如生鮮、雞鴨魚肉,還引進了蕭山最大的食品集團。

  一年多的時間,曾經的網紅農貿市場不再“紅”,它經歷了什麼樣的故事?潮新聞再次實地探訪。

  市場只余三個攤位

  60歲老攤主説,生意難做

  傍晚時分,兩位阿姨來到江寺橋農貿市場買煮火鍋的材料。

  “一段時間沒來,怎麼這麼小了。”一位阿姨指著市場門頭,不敢進。

  另一位阿姨拉拉衣服:“是的,快關了吧,買完就走了”。

  潮新聞記者走進江寺橋農貿市場,和去年四月份開業時的模樣已判若兩“市場”。

  門頭“江寺橋農貿市場”幾個大字已拆除,燈光昏暗,靜寂無聲。裏面一家賣菜的攤位,一家賣肉攤位,店內佈局均已改造,大廳被劃分成單獨的隔間,只余窄窄的通道。上世紀90年代風格的裝飾基本上被拆除,只有“街道活動區”、“吃貨建設單位示範點”等懷舊字體能看出此前風格的痕跡。

  賣菜的60歲王大姐在江寺橋農貿市場已經30年了,“去年4月份開業很紅火,後續慢慢人流減少,來的客戶都是老人家,只有早7點到9點有生意。今年,商戶們很多不做了,沒生意養不活自己肯定不幹了”。

  記者從市場運營方了解到,江寺橋農貿市場今年4月份進行整修,上世紀90年代的裝修風格打碎重做,然後劃出隔間,如今市場以做外賣為主。

  王大姐覺得自己已經60歲了,一天擺攤下來,有1000元流水,就當打發時間。“比不上以前一天2000——3000元的時候了,但是我這麼大年紀了,就這麼幹著唄,還能去哪兒。”

  在旁賣肉的吳大哥插話,“生意難做呀,旁邊有很多小店賣菜,賣得比我們便宜5毛,老客戶很精明,不來我們這兒買了。”吳大哥表示,自己要交攤位費,不能賣便宜,無法和周邊小菜店競爭。

  這點也得到農貿市場周邊小店的證實,“農貿市場沒生意做,附近小菜店多,出小區門口就能隨便買買,方便。為什麼一定要走路去農貿市場買。”副食品店店主小朱説,附近還有兩家大型菜市場,以前農貿市場開業時網紅是網紅,但是競爭不過,今年算是半關閉了。

  一年多運營方虧錢160多萬

  負責人:農貿市場顏值佔20%,功能佔80%

  江寺橋農貿市場的運營方是杭州一鴻市場集團有限公司。最初江寺橋是一家國有市場,1994年成立,經營情況一直不大好,改造提升是從2021年10月份開始,2022年4月份開業,全新上世紀90年代復古風格嶄露頭角,2023年4月市場陷入困難,重新改造定位以外賣為主。

  杭州一鴻市場集團董事長吳剛表示,目前江寺橋農貿市場正在研究新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不做市場了,至於後面的經營方式,研究後再定。”

  在杭州經營30多家農貿市場,吳剛説,江寺橋農貿市場是為數不多不了了之的項目,“算下來,虧了160多萬。”

  為何曾經吸引如此多流量,最後卻放棄了?

  “曾經接手時,考慮到老城區,設計成上世紀90年代懷舊風格,希冀用流量帶動農貿市場出圈,拉客流。”吳剛説,設計風格沒有問題,提升農貿市場顏值也正確,但是忽略了更本質的問題。

  江寺橋農貿市場位處老城區,外來人口居多,周邊小菜店、大型農貿市場競爭大,“需求變低,縱使市場顏值突出,也挽救不了。”

  對於市場來説,吳剛説,“重要的是商戶和功能,顏值只能佔20%,功能要佔80%。”

  在江寺橋市場項目上“栽了跟頭”,今年2月8日,吳剛又在錢江世紀城開張了新的農貿市場。坐落在全新街面,他在新市場上將農貿市場的功能性發揮到極致。

  “新時代農貿市場應該是綜合性、貼近民生、貼近公益,我現在不太做噱頭反而更注重功能性了。”新市場配套7——8戶底商,比如袁記雲餃等受眾廣小店。配備了小超市,在農貿市場和社區合作方面加大力度,比如組織讓社區的小朋友來市場認識菜等活動。同時,線上農貿市場開張,線上線下並行,如今一天會有150單農貿市場的外賣。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章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