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一位頗具閒情雅致的男子,在自家園子裏閒散地與天地對話,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古今上下,灑脫之人士未有幾人,而浙江蘭溪的李漁,可謂是中國“自在享樂 我心歸途”的代表人物,其留下的精神瑰寶也讓蘭溪受用至今。
時至今日,人們又該何處尋李漁?
李漁文化,已成為蘭溪市文化發展的核心要義,作為蘭溪文化史上的高光時刻,它值得被深挖和利用。近年來,蘭溪市自覺擔負起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使命,探索長三角李漁文化聯動挖掘和推廣,大力推進“李漁文化+”融合發展,將蘭溪打造成李漁文化標識地,讓李漁的蘭溪日子閃閃發光。
浙中沃土滋養千年文化
蘭溪始自唐鹹亨五年(674年)建縣,已有近1400年的輝煌歷史,素來有“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稱。優越的地理位置,衍生出融匯通達的商埠文化,不同的商業産業、商人在這裡碰撞融合,造就了蘭溪商埠經濟的繁榮,形成了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崇文重商、義利並舉的商業文化精神。而正是這樣的社會環境,讓豐富的文化迸發出更多的靈感。海納百川的城市形象,給了蘭溪人更多的自由度,與全國各地商人交流的環境,也造就了蘭溪人靈活變通、相容並包的新觀念。
有了新觀念,思維才能更活躍。因此,從宋代開始,蘭溪文化真正奔涌前行,帶著唯美與哲思的宋代“理學”走上了蘭溪的文化舞臺。無論是“婺學之開宗,浙學之托始”的范浚,還是浙學中堅仁山先生金履祥,以及柳貫、章懋、趙志皋……一大批思想家噴涌而出,讓婺學的務實品格成為蘭溪千年文化的根柢。
有了開放的社會環境和愛做學問的人,再加上蘭溪守正創新的耕讀特點,造就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以耕養讀,以讀饋耕,是蘭溪古代知識分子的堅守。位於蘭溪市全國諸葛亮後裔最大聚集地的諸葛八卦村,便是蘭溪耕讀文化延續至今的典型代表。諸葛亮倡導“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耕讀傳家讓耕讀文化在諸葛人心頭佔有極大的比重。近年來,諸葛八卦村加強保護歷史古建、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人人都是股東,人人都是文保員”的諸葛文保做法,“護”住了古村落,以耕讀為榮,積極發揚文化資源勢能,探索了新的文農旅共富之路。此般相容並蓄的耕讀模式和環境,也成為蘭溪千年文化源源不斷的重要支撐力。
如果説,在蘭溪萌發的千年文化是一座橋梁的話,那麼橋的拱頂是李漁,而橋的兩端,一頭是蘭溪千年文化的緣起,另一頭則是蘭溪文化的流衍,這座橋當是融會貫通而來,成為如今蘭溪打造自有文化最強IP和最有底氣的城市本色。
瞧瞧李漁和他的蘭溪日子
李漁這個蘭溪千年文化橋樑上的翹楚橋拱,有著説不完的趣“梗”。你可以稱他為戲曲家,他創作了《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昆腔傳奇曲目,並組建戲班在蘭溪、金華乃至全國演出;你可以稱他為小説家,他的小説、劇本風靡市井,《笠翁十種曲》至今經典;你可以稱他為美食家,在米飯里加花露增其香甜,帶著戲班子四處遊歷,只為掙錢吃上一口蘭江蟹,典型吃貨一枚;你可以稱他為教育家,他所倡導的《笠翁對韻》作為吟詩作對三基之一,在現代兒童詩詞語言啟蒙中依舊是誦讀經典;你還可以稱他為園林家,他一生為自己設計了三座園林:伊園、芥子園、層園,無一不透露著“李式”建築美學……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千年商埠文化、宋韻文化、耕讀文化的不斷熏陶下,蘭溪人的精神思想也在不斷成型,與其説蘭溪出了一個“李漁”,不如説蘭溪人人都是“李漁”。社會環境的自由、開放、包容,提升了蘭溪人的格局;各式各樣豐富的商品,開拓了蘭溪人的眼界;源源不斷的商業交流和文化傳承,創造了蘭溪人的生活與審美情趣。“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這是李漁的經典理論,亦是蘭溪千年發展的內核。
激活李漁密碼 共用美好生活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傳世之作不可能在書齋裏産生,傳世之心也不可能在“象牙塔”中煉就,城市文化的打造更像是一種沉浸式體驗,讓文化浸潤到本地人的生活,從人人讀李漁,學李漁,到人人是“李漁”,這是一項漫長的城市文化耕植計劃。蘭溪也正用自己獨有的播種方式,種下文化,賦能城市建設。
蘭溪市近年來全面啟動了“李漁文化+”文化賦能工程,通過文化研究、文旅融合、藝術傳播、産品開發、品牌戰略等五大方面,促進李漁文化立體呈現,文化魅力和時代價值充分彰顯,成為蘭溪新時代典型工業城市文化賦能的精神推動力與標識金名片。
多年來,蘭溪成立了國際李漁研究中心,並且建設了芥子園藝術中心、李漁戲劇小鎮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又將中國畫學術研究研討會、李漁文化産業論壇、李漁文化周等活動作為李漁文化的固定交流項目,營造良好的文化傳續環境,讓一代又一代的蘭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能得到李漁精神的滋養,並通過不斷引申和發揚,讓李漁這個IP成為鮮明的蘭溪城市文化底色。
在今天開幕的2023第二屆李漁文化周活動中,蘭溪千年文化解碼賦能一期成果重磅發佈,李漁稻田音樂會、芥子園裏“讀”李漁、“李漁杯”第二屆面王爭霸賽等活動也將陸續開展,讓李漁留下的寶貴財富深入蘭溪發展的節奏,李漁文化的深化和轉化就不言而喻了。
在熱氣騰騰的生活中,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虛名皆為過往浮雲。這不僅是李漁留下的人生哲理,更是蘭溪市在文化發展中堅持的態度。蘭溪城既為李漁城,也應有百年李漁心,不畏浮雲和艱險,緊緊圍繞李漁文化特質,敢為人先,創新求真,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的堅守下,春風終綠蘭江岸,明月高照李漁城。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潘心怡 吳 蓮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