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紹興 新聞詳情 A- A+
紹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全域善治好“楓”景
發佈時間:2023-11-28 10:43:54    

   11月,紹興開啟了第二個“楓橋經驗”宣傳月活動,一系列圍繞“楓橋經驗”的創新之舉輪番上演。“我們培育提升一批基層實踐點和參觀線路,製作了紹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地圖,全面展示富有成效的創新實踐成果。”紹興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説。

  歷經60載風雨洗禮,“楓橋經驗”與時俱進,歷久彌新,成為全國社會基層治理的一張“金名片”,為推動“中國之治”貢獻出強大而持久的動力。“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是紹興作為發源地責無旁貸的使命。

  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紹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紹興牢牢把握“群眾唱主角、幹部來引導、德法加智治、有事當地了”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特徵,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從網下走向網上,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平安綜治走向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積極推進“楓橋式”系列品牌建設,探索打造具有紹興特色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勾勒出全域善治好“楓”景。

  從網下走向網上 “千萬工程”日新月異

  “村口幾盞路燈破損,影響村民夜晚出行……”日前,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一名網格員將發現的問題通過基層治理資訊化平臺上報,村裏立刻指派專人去維修,消除了一處安全隱患。

  “網格員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把問題及時上傳,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快速閉環處置。”楓源村黨委書記駱根土説,不怕有矛盾,只怕沒資訊,在數字化平臺的加持下,網格員不僅是民間糾紛的和事佬,更成了突發事件的資訊員、不穩定因素的偵察兵。

  在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資訊化帶來了“楓橋速度”。一旦群眾通過數字化平臺反映問題,指揮中心在接到資訊後30秒內就可以完成簽收,1分鐘內下達處置指令,按照“集鎮5分鐘、農村10分鐘”快響快處,確保“事件處置不過夜,矛盾化解不隔周”,實現矛盾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

  “智治”帶來的好處,不僅在“快”,還在於“準”。紹興開發的“浙裏興村治社”數字化應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得到全面推廣,應用中有一個功能,可以利用數字化對基層幹部實現精准考核。“以前村幹部平時幹事推諉,到了年終評議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駱根土説,如今到了年底考核,大家都憑數據説話,大大激發了村幹部的幹事熱情。

  有了智慧化的助力,楓源村積極探索保障性制度。近年來,楓源村緊抓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機遇,創新實施重大事務“三上三下”、日常事務“問議辦評”、應急事項“即事即議”的“三事分議”民主治村制度,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該村已連續18年實現“群眾零陳情、幹部零違紀、百姓零刑事、村民零邪教”。

  楓源村的生動實踐,如今已在紹興鄉村普及。近年來,紹興在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基層“智治”。

  如紹興在全省率先推行縣、鎮、村三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系建設,線下集結起覆蓋縣、鎮、村級的調解處置力量,線上打通了浙江解紛碼、基層智治綜合應用、110、民呼我為平臺等不同層級、不同部門推出的數字化應用,創新打造“數智楓橋”綜合整合應用,在縣、鎮兩級社會治理中心初步實現矛盾糾紛全量歸集、分類流轉、交辦反饋的業務流程。

  “各個數字化平臺打通後,從不同途徑蒐集的矛盾糾紛和問題訴求可以通過系統實現分層分類流轉,不僅大大提升辦事效率,也能更快地匹配到對應的調解處置力量,促進矛盾糾紛在基層一線得到化解。”諸暨市社會治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諸暨在網格、村社、鎮街負責調處的事項佔到了95%以上,萬人成訟率下降4.13%。

  “楓橋經驗”從網下走向網上,為基層社會治理插上了翅膀。紹興更是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深入推進“千萬工程”相促相融,充分發揮出善治優勢,將發展的矛盾和難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勾勒出一幅“村美、人和、業興、民富”的鄉村美景圖。

  “楓橋經驗”觸“網”,觸的不只是網路,還有網格。近年來,紹興堅持“黨建統領 網格智治”的理念,構建起“1+3+N”的網格治理新模式。方寸之間顯真章。小小的網格,匯聚起多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強大合力。

  諸暨市山下湖鎮楓江村演繹了一段村民退墻讓路的現代版“六尺巷”。村黨總支書記陳惠飛至今記得幾年前自己剛上任時村子裏的情景——道路坑洼、村民“寸土必爭”,有些道路幾乎僅剩“一條縫”。“全村700多戶村民,竟有600多戶因道路狹窄車子無法開到家門口。”

  出行問題都解決不了,又何談美麗鄉村建設?但是想讓村民自願拆墻擴路,又談何容易。經過充分的前期摸排和論證,楓江村充分運用“楓橋經驗”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精髓,將全村劃分成若干個網格片區,發動網格內的幹部、黨員、鄉賢到各自熟悉的村民家做思想工作。針對有村民擔心拆圍墻後自身利益會受損的擔憂,該村探索出“公得利、民不虧”的做法,將農戶圍墻退讓後的區域用不同顏色的鋪裝加以區分,退讓痕跡得以保留,農戶的權利得到保障,解決了全村小汽車通行的老大難問題。

  推行網格治理,發動群眾破解群眾的難題。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楓江村僅用幾年時間實現了華麗蝶變。村集體經濟從2017年的負債纍纍躍升至去年的627萬元。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越城區鑒湖街道坡塘村。天上扯滿“蜘蛛網”,地上下雨走“泥湯”。曾幾何時,坡塘是有名的“後進村”。乘著“千萬工程”的東風,坡塘村找準“藝術賦能鄉村,文化引領發展”的定位,探索鄉村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後進村”搖身一變成了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村”。“每到節假日村裏遊人如織,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3000多人。”村黨委書記羅國海説。

  村子“紅”了,矛盾也隨之而來。一是堵車問題,二是環境壓力,村民對此頗有微詞,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了在村裏辦農家樂、茶樓等業態的經營者。羅國海説,“老闆”和“老鄉”之間産生了矛盾,村裏一直想辦法尋求平衡。

  網格的作用再次體現出來。一方面幹部、黨員在各自網格內開展村民的思想疏導工作,讓大家認識到遊客來了是好事,能帶動村子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網格摸清楚各種資源,實現網格內的優化配置。“我們要求經營者盡可能吸收村裏的勞動力,採購村民的農副産品,助力農戶增收。”羅國海説,大家共用發展紅利,關係自然和諧了起來。矛盾少了,人心齊了,坡塘的發展日新月異。

  網格的優勢不僅是“分而治之”,也可以是內聚外聯、協同發展。

  新昌縣東茗鄉組建了“下岩貝·金山上”未來鄉村黨建聯建品牌,將下岩貝、後岱山、金山等村的資源優化整合,通過網格抱團發展,破解了各自為戰時基礎條件差、發展思路少、産業實施難等問題,鄉村旅遊風生水起。

  柯橋區安昌街道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毗鄰的蕭山區瓜瀝鎮實現區域聯動發展,通過網格互動在矛盾糾紛化解、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如兩地合作實施安昌路北延工程,打通連接兩地的“斷頭路”,有效促進了人口、産業的交流互動。

  有了“楓橋經驗”的保駕護航,“千萬工程”的推進也是順風順水。目前,紹興已累計創成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示範縣4個、美麗鄉村示範帶25條、美麗鄉村示範鄉鎮62個、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184個,創成省級未來鄉村25個。2022年,全市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4.57萬元,是20年前8.03倍,所有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均達到50萬元以上。

  從農村走向城市 現代社區落地開花

  “滅火器已全部更換到位。”近日,諸暨市東盛社區業主群裏,物業公司張經理剛發言,後面就跟上了一串業主的點讚。誰能想到,不久前雙方還因“更換費用由誰出”鬧得劍拔弩張。矛盾快速有效化解的背後,不僅有社區幹部的耐心調解,還有轄區聯繫法官的專業指導。

  這是紹興探索“楓橋經驗”城市版的一個縮影。“強化基層基礎、就地解決問題的理念同樣適用於城市矛盾化解。”紹興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紹興正著力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城市基層組織體系,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日益完善。

  前不久,柯橋區金色麗都小區對公共體育設施進行了翻新。設備更新後,如何維護管理成了難題。獲知這一情況後,由業委會、物業、樓道長、志願者等力量組成的紅管家服務隊站了出來,眼下“黨員分片,物業協管,居民志願”多方協作方式已有效運作起來。

  這並不是個例。上虞區曹娥街道博文社區住戶多以企業員工為主,放學接送及託管常與上班時間衝突。前不久,社區聯合社會組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力量,主動設立了“四點半課堂”,為社區雙職工等家庭孩子提供接送及託管的愛心服務。

  據了解,目前紹興已建立小區黨支部1799個,實現小區黨組織覆蓋率達100%。依託黨建聯建機制建設,網格、商圈、樓宇內的共治力量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有效實現了社區治理“多方協同”模式。

  在越城區越都社區,黨建聯建單位紹興市教育局無償提供一幢閒置樓房,供當地改造用作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目前已成為轄區黨員群眾便民服務、文化活動、老年大學、托育服務等重要陣地。而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大剡溪花園小區業委會無償貢獻小區物業用房、架空層等閒余空間打造“民情角”,幹部群眾經常開展“樓下坐坐”等民情活動。

  相比農村,城市社區的商業更加繁榮。紹興各地積極邀請專業人士加入商業糾紛調解隊伍。柯橋區華舍街道“樓尚我家”黨群服務中心有一處專門的企業會客廳,柯橋法院輕紡城人民法庭的知名“老娘舅”姜全林會定期過來“坐診”,為有糾紛的外貿企業開展調解。

  作為紡織之都,柯橋區外商眾多。為更好地發揮“依靠民眾就地化解矛盾”的實質內涵,當地還組建了“洋娘舅”隊伍。這些“調解員”來自不同國家,不僅協助調解社會矛盾,也為外商和本地企業解決了不少實際難題。

  在構建多元共治的同時,紹興也著力推進服務優享。上虞區南豐社區有一個24小時自助服務大廳,全天候供居民自助辦理醫保、社保、找工作等民生業務。“這裡不僅有場地,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很不錯。”在大廳青年創客空間,來自英國的愛麗絲説。

  為調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紹興在服務形式和激勵機制上也做了諸多創新。走進東盛社區志願者之家,只見桌子上放著一本本“志願者時間銀行存摺”。“我們把志願者的服務時間換算成積分記錄,這些積分可以兌換幫助和實物。”東盛社區副主任何仙紅介紹。

  “楓橋經驗”誕生於農村,但其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化解矛盾、破解難題的內涵在城市依舊適用。近年來,紹興大力推進“楓橋經驗”城市版建設,依託比農村更加豐富的資源環境,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為推動現代社區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治理支援。

  從治理走向賦能 護企優商助力發展

  走進位於越城區鬥門街道馬海工業社區的恒輝科技有限公司,一幢全新的廠房正在加緊建設。“新廠房投産後,我們的産值將大大提升。”公司總經理王莊華高興地説。

  恒輝科技主要生産大型環保設備,近年來企業的訂單量越來越大,原來租賃的廠房已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得知馬海工業社區內有印染企業騰退的廠房,企業立即選擇入駐,但之後發現原先的廠房不符合生産要求,需要推倒重建。

  新建廠房屬於二次開發,立項審批存在一定難度,怎麼辦?馬海工業社區在了解到企業的實際困難後,幫忙聯繫相關職能部門,在各部門的合力協助下,項目順利通過,解決了企業的大難題。

  馬海工業社區原是一個工業集聚區,8.6平方公里區域內集聚了200余家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如此龐大的居住群體,意味著它既是一個工業集聚區,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型生活居住區。而工業區基礎設施差、流動人口多、公共服務弱等問題也日益顯現,勞資糾紛、治安事件時有發生,給基層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為了破解這一治理難題,更好地服務企業和職工,2021年8月,紹興首個工業社區——馬海工業社區揭牌成立。工業社區服務中心設置了政務自助服務終端,設立了流動人口專管員駐點服務,可辦理列印社保證明、查詢證照資訊、辦理居住證等事項。此外,工業社區還配置了巡邏車,配備專人每天開展巡查,為社區平安建設保駕護航。

  “我們既要為企業生産發展提供服務,做好園區的‘管家’,也致力於提升企業員工的生活品質,當好企業的‘保姆’。”社區黨支部書記吳城奇説,社區梳理形成31項社區服務事項清單,為企業和職工提供“家門口”的服務。“現在我步行一兩分鐘就可以到社區服務中心遞交材料申報企業獎勵,不用再像以前一樣開車半小時去街道遞交材料。”紹興精磊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徐玲玲説。

  運用“園區管理+社區服務”的理念,積極探索工業集聚區社會治理新模式,這是紹興踐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創新之舉,也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的有益嘗試。

  巧用“楓橋經驗”內涵精髓開展護企優商,讓“楓橋經驗”從平安綜治走向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助推高品質發展。在紹興,這樣的探索還有不少。

  在“民情日記”發源地嵊州市,警企會客廳正成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優化營商環境的強大載體。走進警企會客廳,“企情日記”服務平臺大屏十分醒目。據介紹,服務平臺可實時抓取涉企輿情、12345市長熱線、110警情等數據,形成10大類21小項需求清單,逐項明確業務責任部門和部門助企聯絡員,實現企情一站受理、流轉交辦、聯動處置、評估預警、源頭治理。

  “我們已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護企優商工作體系。” 嵊州市公安局經偵大隊長張鋒説,線下警企會客廳結合網格走訪企業,線上則依託“企情日記”服務平臺收集企業需求。通過數據打通,非公安事項會自動流轉到“楓橋式”協同治理應用進行處置,處置結果也會自動反饋。

  針對企業反映最多的利益侵害問題,嵊州公安組建了“打擊突出違法犯罪”警企合作實驗室,著力加強合同詐騙、侵犯智慧財産權、損害商業信譽、侵犯商業秘密等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和追贓挽損,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損失。“前不久我們企業碰到合同糾紛,真的很感謝警企會客廳和網格民警,他們多次主動到府服務,已幫助我們追回了100萬元欠款。”浙江定陽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將服務企業的觸角延伸至基層一線,這是紹興公安部門創新“楓橋式”護企優商機制,全力助推優商興業的重要舉措。依託警務站(室)“四化”建設,公安部門在工業園區、上市公司等設立警企聯絡站(室)104個,在中小微企業集中地設立警企聯絡點231個。去年以來,累計走訪企業1.1萬家次,發放防控建議書1077份,企業財務人員被騙案件同比下降26.9%。去年,公安部門有效防範化解重大涉企風險隱患420起,涉企案件下降15.5%,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1億元。

  服務下沉、紓困解紛只是一個方面,助力産業健康發展也是重要內容。

  諸暨市山下湖鎮被譽為“珍珠之都”,佔據了全國80%的淡水珍珠市場份額。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山下湖珍珠産業乘上了數字經濟的快車。2022年,珍珠産業銷售額超400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直播銷售額高達250億元。一個小小的集鎮,擁有3000多位珍珠主播,孵化出眾多粉絲數超百萬的網紅大咖。

  珍珠直播火了,但“翻車”事件也時有發生。據統計,去年諸暨市場監管局山下湖市場監管所共處理各類消費投訴舉報件1338件,85%由珍珠直播引起。“如果能規範直播,商家、消費者以及整個山下湖珍珠産業都將從中受益。”山下湖鎮黨委書記余靈君説。

  今年,由諸暨市場監管局、山下湖鎮政府、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和省珍珠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首屆NGTC珠寶網際網路行銷師(珍珠)課程在山下湖開班,最終54位學員通過考核成功拿證,成為全國首批“珍珠專業持證主播”。此舉不僅讓直播更加規範,也助推珍珠産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由於缺乏法律意識,山下湖的珍珠養殖戶和商戶之間也時常會有交易糾紛。“以前向珠農購買珍珠蚌,雙方都是口頭約定,一旦價格發生變動或以次充好,矛盾就來了。”幹了40多年珍珠銷售的魏國松説,以前沒少吃這種虧。

  針對這一現象,諸暨公安部門聯合珍珠行業協會、法律人士制定了一份標準版的珍珠蚌購銷合同書在當地推廣,珍珠蚌價格、數量、品質等交易的關鍵點都寫得一清二楚。“自從合同書推廣後,我們已經很少接到類似的糾紛舉報了。”山下湖派出所所長何志炯説。

  一本直播證,一紙合同書,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卻蘊含著“楓橋經驗”法治的精髓,為構建規範誠信的營商環境貢獻力量。

  紹興以“楓橋經驗”賦能護企優商,成效明顯。日前,浙江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半年度綜合評價出爐,紹興各項指標成績優異,獲得最高的五星評級。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周楷華 金燕翔 魯人傑 潘靜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