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寧波“共用奶奶”全網點讚:放學時多看的一眼 讓溫暖的故事開始
發佈時間:2023-11-28 10:24:19    

   近日,寧波一群超有愛的“共用奶奶”火了。她們穿著紅馬甲,5人一組,每天風雨無阻接社區孩子放學,把他們帶到兒童之家做作業、玩遊戲,一直到父母來接他們回家。有網友表示:給雙職工家庭幫了大忙了,建議全國推廣。

  11月27日,記者聯繫上了這群“共用奶奶”,這件事情的起源,其實是一段特別暖心的故事。

  一次溫暖的幫助

  故事發生在2018年秋天的一個傍晚,寧波東錢湖鎮清泉社區的袁佩君奶奶,和往常一樣到學校接外孫放學。那天,她又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據袁奶奶回憶,她經常能在校門口附近看到這位小朋友,有時候在保安室裏寫作業,有時候在學校附近閒逛。她了解後才知道,這個小朋友叫笑笑,和自己同住一個小區,因為媽媽下班晚,每天放學後,她都會在校門口附近等媽媽。

  熱心的袁阿姨,覺得讓孩子一個人呆著不放心,加上天氣又有點冷,在和笑笑媽媽商量後,決定先把孩子帶回了自己家裏,讓她媽媽下班後再來接走。有時候,笑笑媽媽下班晚,她還會給孩子準備晚飯。

  沒想到這一接,就接了好幾個月。袁奶奶的外孫和笑笑,兩個年紀相倣的孩子也成為了好朋友。

  “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做個好事,小女孩一個人在那裏等媽媽,有時候晚上颳風下雨的,就算奉獻一份愛心,不求什麼回報。”袁奶奶説。

  對笑笑來説,袁奶奶就像自己的外婆一樣,她在日記中這樣寫著:“我有一個外婆,她不是我親生外婆,她是我遇到過的最美的外婆,甚至比我的親外婆還要好。”

  一群可愛的奶奶

  不久,袁奶奶的好人好事在社區裏面傳開了,大家紛紛為她點讚,也有一些社區裏的退休爺爺奶奶表示願意加入進來,一起去做這件有意義的事。

  很快,清泉社區也了解到情況,並提供了支援。

  “我們社區緊鄰東錢湖工業園區,雙職工家庭子女比較多,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基本都不在身邊。一般學校3、4點鐘放學後,很多家長都還沒下班,中間有一段空白時間。” 清泉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徐逸告訴記者,他們先是對社區進行了一個摸底,發現有相關需求的家庭還真不少。

  據統計,清泉社區共有3700多戶常住家庭,人口接近11000人。其中,雙職工家庭有1200多戶,其中有低齡兒童接送需求的家庭就有380多戶。

  當然,這麼大的需求,光靠袁奶奶一人是難以完成的。“我們社區本來有260多名的志願者隊伍,我們在這個隊伍的基礎上,採取自願原則,選拔了在這個時間段有空閒,又有一定文化基礎和特長,有愛心和責任心,能照顧小孩的,最後總共選出了58個共用奶奶。”徐逸説。

  如今,每天3、4點鐘,5人一組的“共用奶奶”,就會輪流準時出現在社區的小學、幼兒園,接孩子們放學。社區還為他們提供了兒童之家,作為落腳點,組織一些工作人員帶著孩子們學習和遊戲,輪班的“共用奶奶”們也會一起陪同。

  “平均每天會有二三十名孩子需要接送,他們會在兒童之家待上一兩個小時,家長們會陸續把孩子都接走。”徐逸説,從2019年9月以來,“共用奶奶”已經累計接送小朋友600多人次。

  一條安全的線路

  “既然社區也這麼支援,提供了場所,我們大家就一起齊心協力把這個事情一直做下去,把它做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另一位共用奶奶説。

  雖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些網友提出,但因為孩子較多,“共用奶奶”在接送中如果發生事故怎麼辦呢?

  其實,清泉社區對此已經有充分考慮。

  “我們跟交警部門和學校都是共建單位,由交警部門制定出一條安全的放學路線,因為奶奶們都有統一紅馬甲,大家看到也會主動禮讓。另外,執勤的交警,學校和小區的保安也都會協助,來注意小朋友們的安全。”

  徐逸表示,運作這麼長時間以來,“共用奶奶”項目仍是零事故,“我們希望把這個數字一直保持下去,最好永遠定格在零這個數字上。”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黃玉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