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迎峰而上 杭州一日
發佈時間:2022-12-21 10:07:32    

   居家養“羊”、商場營業時間縮短、地鐵不再熙熙攘攘……杭州又一次靜了下來。

  這一次的安靜,不同以往。有網友説,之前的三年,更多意義是“防疫”,從這一刻開始,才是真正的“抗疫”。

  骰子已經擲下,糾結再無多用,高峰甚至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快。然而,迎峰中的這座城市,仍在正常運轉,每一個人,是另一個人的後盾。

  日與夜,普通又特殊。

  24小時,分秒必爭。

  淩晨4點

  物流負責人張勇:

  72小時底線

  寒夜,張勇哈出的每一口氣,都冒出白煙,他揉一揉眼睛,緩解腫脹和不適。這是他白加黑連軸轉的第10個夜晚。

  作為浙江佳泰物流負責人,這些天,他幾乎住在了杭州傳化公路港的分撥中心裏,手機似乎長在了身上。

  一箱箱退熱類藥品,從瀋陽的藥企,到達杭州傳化公路港進行分撥。

  12月19日,市民來到杭州一藥店內購藥。攝影 馬丁

  每個電話都在問,藥到哪了?張勇也跟著急,隔段時間就刷下手機,查看貨車定位,他自己都覺得好笑,“好像多刷幾下,車能走得更快些。”

  72小時,這是一箱箱退熱類藥品,從瀋陽的藥企,經物流再配送到浙江各地醫藥公司的庫房的時間。這也是張勇給自己的底線。

  淩晨5點,兩道白光從分撥中心大門轉過來,慢慢開進園區,張勇不由自主地迎上去,看清了熟悉的司機和車牌號,“到了到了,快來幫忙!”

  上午10點

  藥店老闆齊麗:

  儘快搬掉藥房倉庫裏的“山”

  “來,先預防下。”

  噌噌給了記者兩支中成藥,走路“帶風”的齊麗出現了。她是杭州九洲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的總裁,這幾天的她風風火火,早上的一撥市民購藥高峰過後,她立馬開車趕到九洲大藥房位於臨平的倉庫。

  倉庫內“陽”的員工已經超過70%,而全國採購的藥物這幾天集中到達,“都堆成山了”。缺少人手,沒有辦法把這些藥物第一時間送到顧客的手上。

  怎麼辦?在倉庫裏轉了好幾圈後,她把大家叫到一邊:“今天安排一組人,必須把倉庫裏所有的‘四類藥’全部理出來,優先送到門店。”

  所謂“四類藥”,是指退燒、止咳、抗病毒、抗生素類藥品。

  “那也實在沒有人配送了。”一位工作人員説。

  “各個部門人手都非常緊張。大家都已經持續超負荷工作,但物流的快速週轉必須完成,所有後勤服務人員一起過來幫忙。要快。”齊麗當機立斷。

  12月19日,杭州一藥店工作人員在解答市民諮詢。攝影 馬丁

  怎樣縮短倉庫到門店的“最後一公里”?最大的挑戰,不僅是藥品採購難,同時還面臨著員工不斷“陽”了,無法在崗工作。

  “做好防護,人頂上去。”每個人都擔起了職責之外的工作。很多員工每天都工作到晚上一兩點,第二天繼續高強度的工作著……

  回程路上,齊麗要帶著人要去探店,她的後備箱裏,塞滿了藥。

  下午2點

  家庭醫生姚樂燕:

  手機24小時開機

  “有發熱門診,到晚上9點。”“熱度高嗎?家裏有備退燒藥嗎?”“別急著來,萬一沒事,來做核酸的時候交叉感染了。”

  ……

  即使不坐門診,倉促的中飯過後,文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治醫生姚樂燕還是沒能休息,她的手機不斷響起,微信提示音也頻頻跳出。

  姚樂燕,文新街道1350位居民的家庭醫生。

  “讓沒必要來醫院的市民安心居家,讓需要得到專業救護的患者儘快就診。”這是姚樂燕對家庭醫生的理解,所以,她的工作手機24小時開機,幾乎不靜音,隨時接電話。

  姚樂燕的手機需要隨時充電。“不算線上諮詢的話,一天最起碼50個問診電話。”

  特殊時期,最晚的問診諮詢,會出現淩晨3、4點。前兩天,一位原先住在文新街道康樂新村的年輕媽媽,給姚樂燕發來微信,女兒發燒,右耳疼痛,能否用頭孢,“淩晨3點多鐘,連續三條微信把我‘叮’醒了。”姚樂燕立馬回復,判斷是高熱引起的症狀,建議服用半包布洛芬,“效果不錯。”

  5分鐘,這是特殊時期家庭醫生讓一個家庭從焦慮轉為安心的時間。

  但姚樂燕也有自己的焦慮:“我們中心醫護人員幾乎沒有休息天了,醫生也是人呀,現在醫療資源這麼緊缺,我們還是希望市民百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家人也承擔起照顧的責任。”

  又一個電話打進來,聽筒那頭傳來聲音:“姚醫師啊,不好意思哦,知道你很忙的……”

  晚上8點

  外賣小哥張春付:

  運力值快被拉爆

  夜色已沉,這原本是杭州外賣晚高峰結束的時候,也是外賣小哥張春付的飯點。但此時此刻,他還騎著電瓶車,走在送外賣的路上。

  這已是他這段時間的常態。

  二十歲出頭的他,已幹了一年外賣小哥,早就習慣於每日從早到晚的跑單。以前的他,總覺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氣;但現在,他感覺著實有些吃不消。

  翻一翻以往的訂單記錄,一趟最多送8單,這兩天,他常常身上挂著12單出發,他打趣:“本小哥的運力值快被拉爆了。”

  張春付所在的美團龍翔橋配送站點,70名外賣騎手中已經有10余名騎手因疫情原因無法跑單。

  配送超時加上個別顧客投訴,讓這位“00後”小夥的心理壓力驟增,“昨天干完午餐高峰期,就很疲憊,索性回家睡了兩三個小時。”

  “能頂多久就頂多久。”在空曠的地方換上新的口罩,張春付戴上防護手套,拿起2L的酒精噴壺往自己的外賣泡沫箱裏噴了又噴。

  晚上9點,室外氣溫逼近零度,偶爾一陣寒風鑽進衣領,讓人忍不住打個寒顫。張春付又領了十來單,來不及多言,風風火火跨上電瓶車,又一次扎進漆黑的夜色裏。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唐駿垚 吳佳妮 李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