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治理工作面臨諸多新問題新挑戰,數字法治成為推動社會治理能力躍升的關鍵抓手。
一、數字法治改革迫在眉睫
在治理難度上,社會結構日趨複雜,精準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杭州市余杭區在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後,人口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人口的流動性、訴求的多樣性、新業態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疊加,傳統的社會治理方法耗費基層大量人力物力但治理效果不佳。
在治理廣度上,網上網下形成聯動,有效治理的邊界越來越寬。線下治理領域的某個問題如果應對不當,容易在短時間內引發網路熱議,對線上線下各類誹謗案件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在治理深度上,共治共用成為常態,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需要激發和引導。余杭區部分街道嘗試通過“小鄰通”等個性化App將群眾組織起來管好鄰里、服務社區,但在全區層面把廣大群眾有效組織動員起來、人人參與社會治理的局面尚未完全成型。
二、正視社會治理短板弱項
面對社會變化和群眾期盼,基層幹部運用數字法治手段提升應對能力還存在短板。
對社會治理總體感知力不夠準,及時準確感知社會治理態勢和群眾所需所盼的能力相對不足、渠道不夠多。
對問題的預警和處置力不夠強,問題暴露或者造成影響後疲於應付、事後救火多於事前防範。
對系統性治理的思考不夠多,以系統性思維推進社會治理、用制度機制和法律手段應對風險挑戰的力度不夠大。
三、找準數字改革努力方向
面對這些短板和不足,基層幹部應當以數字法治建設為契機,積極提升三項能力。
提升源頭治理能力。高效使用數字法治跑道各大貫通應用,結合工作實際,用好區信訪局“一圖一指數”、區人民法院“共用法庭”2.0整合應用群體性糾紛及AI助手、區司法局“可信雲調解”等應用,對信訪投訴、矛盾化解、涉法涉訴等大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網上網下社會熱點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把治理工作重心從事後轉向事前,促進治理工作關口前移,做到未雨綢繆。
提升數字治理能力。承接好省委政法委風險監測預警防控區級應用開發任務,熟練運用全省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IRS),堅持“用技術建模、用數據説話、用科學論證”,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建立和優化各類社會治理模型,運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態度、專業的方法、精細的標準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改變以往單憑經驗開展工作的方式,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社會風險的能力,增強社會治理的預見性和精準性。
提升系統治理能力。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基層社會治理系統的預警預防、監督執法、輔助決策、服務群眾等功能,建好全區“舒心安居”社會多元協同治理應用,提升社會治理多元主體協同能力,實現部門協同、區域協同及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村社居民的協同,調動各方資源,打破治理壁壘,合力處置各類苗頭隱患,確保各類矛盾糾紛化早化小化了,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作者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來源: 法治日報 | 撰稿:朱紅丹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