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建設促進條例》3月29日經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批准通過,將於5月起施行,提出在全市推進暗夜星空保護工程。
《條例》規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根據需要建立分區域亮度管理制度,完善城市照明智慧控制網路,推廣使用節能環保的照明新技術、新産品。在室外使用燈光等照明設備的,應採取合理措施,控制和減少對居民和動植物的不利影響。
“數百萬年來,人類和其他生物在明亮白天和黑暗夜晚的節律中進化,但過去的一個世紀裏,人造光打破了這種自然迴圈,全球光污染如今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8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的天空下。”去年4月,國際暗夜協會執行主席拉斯金·哈特利(Ruskin Hartley)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辦的“黑暗與寧靜天空保護主題論壇”上表示。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為保護夜晚不受光污染影響,部分地方已開始行動。深圳2021年實施《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1—2035)》,在國內首次提出設立暗夜保護區。去年4月,國內首個“國際暗夜社區”在深圳大鵬新區西涌社區創建。今年3月1日,全國首個暗夜社區相關地方標準《暗夜社區光環境規範》在深圳實施。今年的市兩會期間,深圳市政協委員高潔建議聚焦全國首個國際暗夜社區的光污染問題,出臺地方法規規章。
去年起,我國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實施,規定冷湖天文觀測環境暗夜保護核心區內嚴格控制光源種類和亮度,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應低於水準線向下30度;緩衝區內,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控制在水準線以下。
據上觀新聞報道, 今年上海市兩會期間,23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關於上海天文館周邊暗夜保護的建議。領銜代表、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王蓮華認為,治理光污染、保護暗夜星空不僅是環境保護工作,也是文化保護工作,建議將天文館周邊地區打造成上海首個“夜間生態及星空友好示範基地”,爭取創建“國際暗夜社區”。
來源: 澎湃新聞 | 撰稿:姚似璐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