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湖州 新聞詳情 A- A+
“蛛網”蝶變
發佈時間:2024-03-26 11:33:28    

  工業園區在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園區內,傳統污水管線深埋于地下,一旦有所滲漏,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其核心就是推動園區內雨污分流、截污納管、長效運維,力爭做到排水口“晴天不排水,雨天無污水”。

  最近,全省首批“污水零直排區”星級工業園區名單公佈,湖州共有4家位列其中,建成數量居全省首位。建設中,湖州如何捋順如蛛網般交織的雨污管線,構建全新的工業廢水處理網路,讓雨水、污水各自流向該去的地方?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陸續走進這些星級園區,探秘工業廢水的“綠色”旅程。

  一企一管  倒逼排污企業端牢飯碗

  檢測結果顯示:污水管網內COD濃度為570mg/l。

  濃度超環評標準,系統自動關閥……

  上週五,記者走進長三角(湖州)産業合作區天子湖南園區,恰逢一家五金加工企業,因污水超標排放而被關閘。拉閘後,企業污水不能正常排出。

  “以往企業污水經過預處理後,進入地下雨污管網,再集中到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由於沒有單獨管線,超標排放現象時有發生,且很難被精準監管。”負責該園區污水處理的浙江國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吳保健告訴記者,一企一管建設,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該五金加工企業,記者發現一條污水管線被架設在空中,工業廢水從廠區流出,通過這條專線到達污水處理廠,最後排入河湖。這一過程完全處在封閉狀態。“再也不能打混仗了,超標就得認。”企業負責人面色凝重地説,産線已經停下來,各環節正在排查。

  天子湖南園區共有在産企業200余家,通過全面推進管網工程“下改上,暗改明”,目前,包括化工、電鍍、印染、食品製造等在內的20家重點涉水企業已完成一企一管改造。“系統改造讓水質水量實時監控、異常排污精準溯源有了具體明晰的路徑。”市生態環境局長合分局水科負責人史佳雲坦言,告別“大鍋飯”,排污企業想要端牢飯碗,必須要正視污水處理這一環節。

  對此,安吉博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污水站站長來東奇頗為感慨,他用“一條管線,兩頭監管”來形容如今的狀態。來東奇告訴記者,他和吳保健時常保持聯繫,溝通排污數據正常與否。在來東奇看來,除了企業內部監測外,管線另一頭,作為“第三方”的吳保健,身份正在向監管者悄悄轉變。

  也正是一企一管建設,讓該園區一舉奪得全省首批“污水零直排區”星級工業園區稱號,實現南北湖水質穩定保持Ⅲ類,水體透明度從原來的50cm提高到100cm以上,周邊群眾的水生態環境獲得感有了顯著提升。

  據了解,生産廢水一企一管的全過程管控目前正在全市多個工業園區推行,包括德清、長合區等在內,全市已累計投入1億元,架空建設污水管道60余公里,並配套4個智慧水質集中監控站。“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以來,偷排漏排、超標排污等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數較之前下降75%。

  智慧大腦  推動園區治污賽道升級

  如果説,排水管網的梳理使得雨水、污水各行其道,那麼,通過數字化手段辨別這些不同屬性的水體是否在暗管中“合流”、排放水質是否達標,則無疑是為實現污水零直排目標安上了“智慧大腦”。

  在長興經濟開發區城南工業功能區,最近,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啟用了一套全新的環境監測水樣系統。企業環保安防部負責人姚建友介紹,這套系統主要是監測電導力、COD以及其他的地表水值,並且將雨水系統和工業廢水系統徹底隔離開來。

  據了解,城南工業功能區聚集了近百家新能源、高端裝備板塊企業,而動力電池行業産生的廢水中極易含有重金屬等特徵污染物,如何將工業廢水徹底隔離,企業在嘗試各類新系統,而園區也在不斷出新招。

  比如,該園區已投入運作的重金屬污染監控預警平臺,將監測觸角從生産車間內延伸到車間外,旨在不讓一滴廢水進入外環境。記者在園區發現,目前已建成1座地表水重金屬線上自動監測站和6座地下水監測井,地表水環境監測數據動態融入監控預警平臺,通過實時監測水質變化,實現預警、報警聯動處置。

  “哪怕是在裝卸區,也可能存在跑冒滴漏現象,一旦遇到下雨,雨水中就可能出現重金屬超標。”長興經濟開發區城南工業功能區園區辦主任金衛泉介紹,園區在雨水收集池裏也安裝了線上監測設備,並接入平臺,在此基礎上形成精準管控,提升園區的重金屬污染防治水準及應急處置能力。

  除針對重金屬污染的預警平臺外,該園區還實施雨污管網“地上+地下”雙排查及改造工程,建設污水管道(網)19公里,並在此基礎上搭建污水零直排監管平臺,線上管理46家涉水企業和6個市政管網雨水排水口。據金衛泉介紹,通過現場動態數據採集、分析,跨部門、跨層級數據歸集,形成環保管理“一張圖”、企業管理“一份清單”、排水設施“一份檔案”,實現“源—網—廠—口—河”全流程線上監管,大幅降低環境風險。

  “從源頭到末端,需要系統治理與監管,而數字化建設仍需要在監測、預警、處置、評估這個閉環上進行更為精細的運用拓展。”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湖州的污水零直排數字化建設,將在利用海量數據預測預警水環境變化、企業排污異常檢測等方面加大技術攻堅力度,不斷升級區域水環境監測“智慧大腦”。

  試點先行  制度引領帶動整體提升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在位於南潯區菱湖鎮下昂村的菱湖化工園區,活躍著一批“智水管家”,他們在日常監管中,對排污企業進行“紅黃綠”賦碼管理,倒逼企業“浚泉源”。該園區也是首批入選省級“污水零直排區”星級工業園區的“優秀選手”。

  “通過賦碼管理,形成問題發現、整改、驗收閉環機制,已幫助企業解決環境問題30多個,管理效率和監管水準都有所提升。”採訪中,園區負責人認為,工業園區在推進“污水零直排”建設中,規範和標準的建立尤為重要。

  據該負責人介紹,企業在生産過程中,因物料遺撒等原因,廠區地面容易殘留原輔料和廢棄物,降雨時被沖刷帶入雨水管道,會對雨水造成污染。“若不對污染雨水加以收集處理,任其通過雨水排水口直接外排,將對水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為控制污染雨水,該園區率先探索初期雨水污染防控試點,制定出臺《雨水收集與資源化利用和智慧監管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在園區重點污染區塊建設初期雨水收集池配套智慧管控系統等方式,有效防範初期雨水外排風險。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樣的創新之舉在我市眾多工業園區中層出不窮,比如同批入選省級星級園區的德清經濟開發區(新市園),創新開發企業自巡查系統應用模組,建立起企業分級分類管控機制。

  圍繞機制和標準創新,我市高標準推進污水管網修復、疏通和建設。在此基礎上,各園區堅持“水岸同治”,因地制宜開展人工濕地、生態緩衝帶、水下森林等水生態修復。創建以來,4個省級星級園區累計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有效改善水體自凈能力,實現周邊水系水質保持在Ⅲ類及以上。

  “最近,全市又有包括上強化工園區在內的5家工業園區入選第二批培育名單。”市生態環境局黨委委員周李表示,接下來,湖州將立足現狀,加快推進廢水管網建設、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工業企業低碳轉型升級、生態環境景觀改造等,不斷拓展星級園區建設深度和廣度,持續以典型示範、標桿引領,帶動全市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水準整體提升,為全省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輸出湖州經驗。 

來源: 湖州日報    | 撰稿:撰稿 史舒頻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