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卓健專題 > 健康醫號線 新聞詳情 A- A+
抑鬱症臨床診斷或有生物標記物
發佈時間:2018-11-26 09:28:24    

    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教授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張志珺教授、謝春明研究員課題組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近日線上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分子精神病學》頂尖期刊上。這項研究採用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的形式,在抑鬱症發生機制與臨床診斷生物標記物研究方面獲得了新突破。

0cca8f42ee5641ee9064b7fbfb2db633.jpg

  據介紹,抑鬱症是最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也是經典的生物—社會—心理因素導致臨床發病的人類疾病。但遺憾的是,抑鬱症至今病因不清、機制不明,診斷仍依賴臨床表像,缺乏客觀的生物學診斷標記;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腦內小膠質細胞主導的神經免疫炎症參與了抑鬱症發生;非編碼RNA被譽為21世紀具有巨大生物資訊調控功能的“暗物質”,因此,從表觀遺傳學層面闡明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而致病的抑鬱症發病機制、確定其生物學標記前景廣闊、意義重大。

  姚紅紅、張志珺等人開展的該項研究,深入系統探討了環狀RNA DYM(circDYM)—潛在的“基因調節器”及其通路在抑鬱症發生中的機制以及潛在生物學標記的價值。研究發現,無論抑鬱症患者外周血中還是慢性不可預測應激/脂多糖誘導的抑鬱樣模型小鼠外周血及海馬組織中,circDYM的表達水準均顯著降低;且患者外周血中circDYM水準越低而早期負性生活事件評分越高,抑鬱症狀越嚴重;腦微注射circDYM過表達慢病毒可顯著改善小鼠抑鬱樣行為,並與抑制腦內小膠質細胞活化有關;其分子機制是circDYM作為海綿吸附內源性小RNA-9(miR-9)並抑制其活性,導致miR-9下游靶向的泛素蛋白連接酶HECTD1表達增加,致使HSP90泛素化增多,從而減少小膠質細胞活化。

  該研究結果進一步闡明瞭抑鬱症表觀遺傳學機制,確定了候選生物學診斷標記,併為抗抑鬱藥物新靶標的遴選和精準治療提供了實證。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程守勤    | 責編:宋旋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