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院設立的“雲醫院會診中心”與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遠端技術對接系統,為群眾提供遠端診療服務。圖為咸陽秦都區西蘭路街道的群眾通過“雲醫院”進行病情諮詢。
診療行為在網上留痕
從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後追溯3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監管,避免醫療風險發生
王海洋是河南洛陽澗西區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退休職工,最近體驗了一次在家裏復診看病。他用手機點開“科醫大醫生”APP,點擊主任醫師馮笑山,再點擊“視頻問診”,很快就接通了馮笑山的遠端門診。他將檢查單拍照上傳後,馮笑山看著檢查結果説:“甲狀腺結節雖然比此前大些,但小于1釐米,是良性,目前不需要治療,半年復查一次就行了。”王海洋懸著的心落了地。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康艷麗負責線上診療的質控工作。她每天採取分時段抽查的方式,從系統後臺調出線上診療的音視頻資料,重點看每位醫生的診療行為是否專業、開具處方和病歷書寫是否規範,尤其是患者主訴和現病史的記錄是否完善等。她介紹,網際網路醫院線上診療行為網上留痕,可從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後追溯3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監管,避免醫療風險發生。截至目前,已完成的線上診療服務6萬多例,無一例醫療糾紛。
河南省衛計委主任闞全程認為,網際網路醫院提供的線上診療服務,原則上屬於遠端門診,要嚴格參照醫院實體的門診質控標準執行監管。提供線上問診的醫務人員應具備相關資質證書,要在執業地點行醫。
“無論線上上還是線下,醫療機構都應該對醫療品質和患者安全負責。只有以醫療機構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服務,才能發展得長遠。”杭州卓健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尉建鋒對記者説。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網路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目的是加大醫療健康服務主體責任,線上線下統一監管,促進網際網路企業主動履責。
“醫療行業具有特殊性、複雜性。”國家遠端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主任盧清君説,網際網路不應成為監管的“法外之地”。今後還應繼續加強全流程管理,並完善遠端醫療技術標準、協同規則和人才培養機制等。
國家衛健委衛生規劃與資訊司司長于學軍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是一個新型業態,與傳統實體醫院不一樣,既要加大油門往前走,還要踩好剎車,積極探索鼓勵創新和防範風險緊密結合的監管方式,確保人民健康安全,擰緊品質“安全閥”。
與傳統醫療模式相比,網際網路醫院讓患者面臨更大的醫療健康資訊洩露和濫用風險。如何杜絕患者隱私洩露?
焦雅輝表示,電子資訊數據安全及電子資訊“確權”問題將是研究重點,不僅要從技術上加強安全保護,更要讓數據使用有法可依。嚴格管理患者資訊、用戶資料、基因數據等,對非法買賣、洩露資訊行為依法依規予以懲處。
于學軍説,誰提供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誰就必須負責,在監管方面,原則上是按照屬地化管理,推行線上知情同意和告知,防範化解醫療風險。
醫保報銷政策要跟上
遠端醫療沒有確定的業務模式,物價部門無法核算成本和定價,醫保部門也無法確定報銷標準
牛志文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小岔鄉耳城村村民,今年61歲,因胸悶氣短、渾身乏力、食欲欠佳,入住彭陽縣人民醫院治療。初診胃炎,治療效果不佳。通過專家遠端會診,再進行心臟彩超和心功能檢查,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心功能三級。經過對症治療,10多天就康復出院了。牛志文説:“我跑了銀川、蘭州好幾家醫院,一直沒治好病。沒想到遠端會診這麼方便!”
目前,彭陽縣人民醫院開展遠端醫療會診服務,主要依靠行政推動,採用免費方式。專家指出,如果沒有建立利益共用、責任共擔的機制,就會存在大醫院動力不足、專家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我國遠端醫療網路已覆蓋全國3000余家醫院,有60余個專科專病領域,與6個省級遠端醫療中心完成業務互聯互通。會診預約週期從7天縮短到2天,急危重症會診不超過2—4小時。應急救援可以在30分鐘內建立全新的遠端協同資訊通道。但是,每個省份定價不盡相同,醫保支付標準差別很大。例如,北京將遠端醫療項目定義為特需醫療,據此制定物價政策進行收費,屬於自費項目,還沒有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湖北、新疆、貴州等17個省份已經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的遠端醫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
盧清君説,醫保報銷政策要跟上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目前,遠端醫療沒有確定的業務模式,物價部門無法核算成本和定價,醫保部門也無法確定報銷標準。在遠端會診的背後,設備費用、管理費用、業務協調費用等都是隱形成本,不好計算。他説,在中日友好醫院,一次普通的遠端會診,後臺保障和管理人員至少需要7人,這些成本支出是患者看不見的。目前,中日友好醫院制定了11項遠端醫療項目的收費標準。其中,非互動式遠端隨訪的費用最低100元,多學科互動式遠端會診的費用最高6000元。雖然全國半數省份出臺了費用標準和報銷政策,但有些定價並不完全合理,影響了醫生和醫院的積極性。
通過遠端醫療會診平臺,大醫院專家線上治療常見病、慢性病,60%的病人不需要到大醫院就診,合作會診不僅有利於學科建設和基層醫療發展,還實現了病人、醫生、服務“三個下沉”。當然,基層醫生積極性還有待提高。部分村醫比較保守,不願意接受新生事物。還有一些村醫擔心專家線上會診會顯示自己醫療水準較低,影響個人職業發展,接受度不高。
闞全程認為,遠端醫療是把大醫院和基層醫院擰成一股繩,不是搞成“兩層皮”,大醫院不會搶基層醫生的飯碗,而是手把手傳幫帶,打造成利益共同體。地方政府要創新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讓他們嘗到甜頭,讓其技術提高,收入見漲。例如,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給村醫投放遠端心電等可穿戴設備,拓寬其收入渠道。三門峽市中心醫院與村醫、鄉醫簽署客座醫生協議,每名村醫每週完成3個線上會診量,每月給予其200元補貼,每個線上會診量再給予3元補助。洛陽汝陽縣衛生計生委創新考核方式,村醫和鄉醫完成的線上會診量比照新農合發放績效工資。實施1個月後,村醫由“要我幹”變成“我要幹”,積極性明顯提升。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完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支撐體系,及時制定完善線上問診的行為規範、收費、醫保支付等配套支援政策。專家認為,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配套定價和醫保政策,這是網際網路醫院這座大廈的“鋼筋和水泥”。
線上初診須絕對禁止
部分比較穩定的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可線上上復診、開長期處方或者調藥
家住河南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的劉艷紅是糖尿病患者,她經常找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馬瑜瑾復診。坐車看病1個多小時,排隊拿藥1個多小時,劉艷紅每次去醫院心情都不好。如今,她走路10分鐘到社區衛生服務站,按照約好的時間,在社區完成血糖測試,通過家庭醫生與馬瑜瑾視頻會診,並拿到處方。劉艷紅説:“在網上看病和到大醫院看病一樣,真是方便!”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姜宏偉認為,網際網路醫院將觸角延伸至村級,管理到每位慢病患者,實現了大醫院專家、基層醫生和慢病患者實時線上會診,醫生及時獲取患者的慢病變化資訊,給患者提供標準化、規範化和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實現慢病管理無死角、全覆蓋。
像劉艷紅這樣的復診病人在網際網路醫院看病,屬於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的核心業務之一。《意見》提出,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網際網路醫院。醫療機構可使用網際網路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基礎上,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線上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允許線上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
依託線下實體醫療機構,禁止線上初診,這是網際網路醫院的“底線”。
“初診絕對不能線上上開展。”焦雅輝説,這與醫學基本規律和規則有關。醫生了解病人病情,需要做視觸扣聽等檢查,還要做一些輔助檢查,如抽血化驗、心電圖、B超、手術、病理等,科學診斷方能制定治療方案。對於初診病人,這些手段必不可少,因此在網際網路上初診是絕對禁止的,世界各國都是如此。部分比較穩定的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可線上上復診,開長期處方或者調藥。
“雖然網際網路醫院的‘地基’已經打好,但其業務、管理、技術保障、物流供應、數據存儲和資訊安全體系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盧清君説。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有關部門將出臺政策,規範網際網路診療行為。同時,積極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深度融合。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王君平 | 責編:李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