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物——
章碧鴻 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孔建強 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這是一句調侃:“世界鋼鐵産量第一在中國,第二在河北,第三在唐山”。
這是一個事實:中國年産圓珠筆400多億支,筆尖上的鋼珠仍需大量進口。
前者戳中了我國經濟的軟肋,後者引人深思:在産能過剩、鋼鐵賣白菜價的形勢下,為何連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鋼珠都生産不了?
某種意義上,這個“圓珠筆之問”更是“中國製造業之問”。專家指出,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統稱“四基”)等工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和品質提升的癥結所在。
這個瓶頸怎麼破?來看兩位浙商的思考。
老老實實搞好研發
作者:多年來,杭汽輪走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企業也得以發展壯大,甚至與國際同行同臺競技。但另一方面,在許多重大裝備的核心技術上,我們仍然受制於人。這樣的反差意味著什麼?
孔建強:客觀地説,不僅是杭汽輪,國內在重大裝備製造領域,這幾十年來都是跟隨者,也就是看別人怎麼做,然後模倣。這是由我們的發展階段決定的,你在這個領域沒有基礎,要想短時間內把這個産業做起來,只有如此。事實上,通過模倣和學習,這幾十年我們才在重大裝備製造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從規模上論,已經很大了。主要的問題在於大而不強。
想要由大變強,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走自主創新的路,老老實實搞研發。但是,由於過去幾十年,我們習慣了走別人走過的路,在自主研發上的投入不多,路徑依賴太強了,導致我們很多企業在思想上還沒轉過彎來。畢竟,做一個跟隨者要容易得多。
作者:美力科技現在是全國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從一個手工作坊做到行業領先。都説萬事開頭難,你是怎麼“開頭”的?
章碧鴻:我們從事的行業雖然不是重大裝備,只是製造一隻小小的彈簧,但美力科技的成長之路也是從學習、模倣開始的。20多年前,我還是一個剛剛高中畢業出來闖蕩天下的小青年,作坊從3個工人起步,那時根本不知道彈簧分這麼多種,只是買回一隻最常見的去琢磨。後來企業越做越大,老是模倣人家的産品,非常被動,而且利潤也很低,這才逼著自主研發。
堅持科技創新,自主研發,路就越走越順了。目前,全世界彈簧鋼有八個發明專利,其中一個就是“美力彈簧”新發明的,用這種鋼製造的彈簧,縮放100萬次都不會斷裂,遠遠超出30萬次的平均水準。
突破關鍵共性技術
作者:身為制筆大國,我們大量的圓珠筆筆頭的鋼珠卻需要進口,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這反映出科技創新過程中的什麼問題?
孔建強:這反映出我們國家在一些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體系缺失。當前,中國的創新已從模倣組裝全面轉向自主創新階段,我們跟對手已經越來越接近,沒有多少可模倣的了,所以重構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體系是我們必過之坎。這個坎不邁過去,就難以成為製造業強國。
産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由於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難度大、週期長,特別是在基礎材料、關鍵工藝、核心元部件、系統整合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
這一點在燃氣輪機的研發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作為高科技的載體,燃氣輪機代表了多理論學科和多工程領域發展的綜合水準,其研發、製造涉及許多産業,比如基礎研究、新材料、新工藝、特種加工設備等。如果這些領域的研發能力跟不上,自然會拖累燃氣輪機的研發。
章碧鴻:關鍵共性技術包括設計技術、製造技術和管理技術。對廣大中小企業來説,對自身行業的關鍵性技術研究尤為重要,譬如美力科技面臨國際上高端彈簧鋼材逐步被日企壟斷,在美力之前全世界有八個關於彈簧鋼的專利,目前我們已經申報了三項彈簧鋼發明專利,在産品的高強度、抗衝擊、耐低溫、節能環保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ML1900彈簧鋼榮獲2014年度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彈簧行業自主創新優秀新産品特等獎。
搞基礎須坐冷板凳
作者:我們都説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實際上,很多企業也在抱怨,在一些領域因為基礎研究薄弱,企業被迫什麼都得自己做。這方面的缺失,怎麼去彌補?
孔建強:企業的抱怨是因為國家層面的關鍵共性技術缺失,進而影響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發揮。基礎研究、共性技術、工程應用籠統地講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不盡合理,在不同的研發階段應該是以不同的主體為主。
還是以燃氣輪機為例,因為它涉及許多行業,一個裝備製造企業不可能、也沒必要自己做這麼多事情,這就需要上下游産業密切配合,協同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我們最近聯合多家單位成立了燃氣渦輪機械産業技術聯盟。燃氣渦輪機械産業技術聯盟將建設成以國家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以龍頭企業為主體、跨行業産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平臺,整合行業科技資源,融通行業的技術研發,組織瓶頸技術創新攻關,加快研究成果共用與轉化,推動我省裝備製造業燃氣渦輪機械産業整體升級。
章碧鴻:我非常認同華為的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説的一段話——“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走在基礎科學進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礎科學的發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僅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美力科技經過26年的技術積澱,主要的體會是專注、專業、專家,以一輩子做好一個産品為理念,將專家文化深入人心,如果沒有這樣的理念,在關鍵性技術上的研究是無法實現的。
我一個月前曾去華為學習,華為公司給全世界100多所大學捐款而不求其他回報,只要這些大學的研發人員關注華為的最新專利及科研成果。這是一家偉大企業“炸開金字塔尖,開放地吸取宇宙能量”,以求天人合一的大度大智大境界。華為的創新不僅僅是華為研發團隊的創新,而是借全世界的資源為我所用。
科研體制亟待改革
作者: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量需要轉化的成果?既然不能直接在生産中使用,為什麼還要大量研發?
孔建強:高校和科研機構曾是科研的主體,部分科研是與市場脫節的,研究方向的指揮棒不在市場,而在政府的課題等。從這個角度講,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實質是研發與生産脫節的體制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之所以長期不高,原因在於研發與生産相分離,大量研發成果包括技術、專利等只停留在理論和初試階段,未能在生産中推廣使用。為在生産中使用這些成果,企業還要進行一系列後續開發,特別是工藝技術。
章碧鴻: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美國也存在嚴重的科研與産業脫節問題,由國家立項支援的研究成果屬於國家,大學和研究機構並無權利和責任處置。後來,美國通過一項法案,將技術持有人從國家這個虛化的所有人落實到了大學。同時,該法案及一系列相關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美國科研成果轉化的速度,對提升美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競爭力産生了深遠影響。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劉樂平 | 責編:徐攀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