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商 > 浙商熱點 新聞詳情 A- A+
解讀浙江經濟:增收動力如何持久?
發佈時間:2016-06-12 09:27:28    

  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去年,浙江26個欠發達縣摘帽,全省順利實現了全面消除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這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扶貧目標,為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紮實基礎。然而,“消除4600”並不意味著扶貧工作可以松把勁、歇口氣,鞏固“消除4600”的成果,進一步夯實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的基礎仍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今年,低收入農戶有無返貧危險?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面臨什麼新問題?如何補齊這些短板?日前作者對一些欠發達鄉鎮和低收入農戶進行了回訪。
  
  回頭看
  
  扶貧對象再摸排
  
  6月的江南,雨水漣漣,穿過幾條積水的小巷,便到了常山縣湖頭村村民胡祖東的家。
  
  事情要從今年3月説起。3月28日,衢州市農辦扶貧處接到一個來自杭州的電話,來電人“朱姐”在住院時認識了同病房的胡祖東夫婦,看到這對夫妻生活拮據,吃飯時常常為了一份炒雞蛋推來推去。於是她打電話到衢州市農辦,詢問是否有辦法幫助這一家人。
  
  一問才知道,胡祖東一家已經被新列入2016年低保戶了。他家的情況是如何被及時掌握的?今年常山縣以調查低保邊緣戶為重點,開展了低收入農戶數據庫的核查工作,縣級農村指導員、鄉鎮(街道)駐村幹部和村幹部三級聯動,重新調查、篩核、採集低收入農戶的數據資訊。
  
  扶貧開發工作,要解決的是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這其中,是否找準了扶貧對象直接關係到整個工作的精準和成效。今年,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要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確保一個都不返貧。因原有的低收入農戶數據庫是2013年調查認定的,在全面“消除4600”的基礎上,我省今年將啟動低收入農戶精準識別回頭看工作,補進漏掉的、排除不符合條件和已經完全脫貧的、找準容易返貧的,落實好精準扶貧的各項舉措,在回頭看中教育自我、警醒自我、提高自我、修正自我。
  
  目前,各地正探索建立低收入農戶的動態管理機制。參照《浙江省社會救助條例》,常山縣將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為低保標準1至1.5倍的農戶列為邊緣戶,通過村民討論、全村公示等程式,將低保邊緣戶作為一般貧困戶,同絕對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和特殊貧困戶(因病返貧戶等)一起分類落實幫扶措施。
  
  胡祖東的情況屬於“因病返貧”。原先他在工地上做泥工,一年有三四萬元收入。今年3月,一場骨科手術讓家裏欠下了14萬多元的債務。現在,夫婦倆靠來料加工養活一家四口,急需找到新的增收途徑。
  
  “家裏分散的胡柚林能不能想辦法流轉入股?”“家屬願不願意學門手藝?”扶貧幹部在胡祖東家一起出謀劃策。
  
  穩增收
  
  生態富民新路徑
  
  扶貧扶基礎,脫貧靠産業。近年來隨著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少地處生態敏感區同時低收入農戶相對集中的鄉鎮,原先的一些扶貧産業模式也面臨轉型的問題。
  
  毗鄰烏溪江水庫的衢江區湖南鎮,2萬餘畝板栗樹是村民的傳統收入來源。2000年後,板栗收購價格直線下降,曾經的“搖錢樹”一度成了“傷心樹”。去年,全鎮戶均板栗收入僅2000元。像蛟壟村,村民只有靠養雞、養豬這類“短平快”的畜禽養殖項目來保障增收。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村民收入哪來?村黨支部書記溫泉洪帶頭尋找轉型産業。
  
  鄰近的白塢口村,浙江仙霞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近400畝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引起了溫泉洪的注意。“仙霞湖”董事長周卸才從2012年開始研究怎麼把鐵皮石斛“種”在板栗樹上,憑藉烏溪江庫區優越的生態環境,他在板栗樹上栽種的鐵皮石斛不但賣出了好價錢,也提升了板栗品質。去年底,公司與衢江區扶貧辦合作,各出一半資金,讓白塢口村的45戶低收入農戶“認養”、管護鐵皮石斛馴化苗。這樣每戶農戶可以連續8年每年增加1800元的年收入。
  
  適合白塢口村發展的産業,蛟壟村也行。今年3月底,蛟壟村25戶低收入農戶包下近50畝板栗林,在周卸才的帶領下,學習栽培倣野生鐵皮石斛。這次,買苗錢3方共同出資:一叢鐵皮石斛苗,農戶出5元,公司出5元,區裏扶貧專項資金負擔10元,每戶最多認購1000叢;基地是村集體出面從散戶手裏租來的。在簽訂合同協議書的3年內,公司負責種植技術指導和銷售,65%的利潤歸農戶所有,市場波動時,公司按每公斤600元的最低保護價收購産品,保證農戶無風險。3年後,鐵皮石斛苗的采收和銷售權都歸農戶所有。周卸才説,環繞烏溪江水庫有近6萬畝板栗林都可以栽培鐵皮石斛,農戶增收的空間還很大。
  
  生態富民的轉型之路更像是一場中長跑。政府部門應瞄準産業脫貧的全路徑,著力降低産業扶貧前端企業所面臨的融資、人工等“起步”成本,並通過“放、管、扶”等措施,為産業對接市場創造條件。
  
  連幫帶
  
  扶貧動力本地化
  
  “我們村最近3年有七成村民蓋了新房,去年蓋起來的就有7幢。”説起雪梨給麗水雲和縣元和街道蘇坑村帶來的變化,村委主任雷宗明喜不自禁。
  
  老雪梨是雲和本地的傳統梨樹品種,但它發展為蘇坑村的優勢特色産業卻是近幾年的事。村民們將老雪梨樹同早熟梨“翠冠”嫁接,雪梨的口感和産量都有大幅提升,蘇坑村老雪梨在市場上的身價從原先的每斤6元上漲到現在的30多元。
  
  蘇坑村村民藍小建種梨已有17年。去年,身為“雲和師傅”的藍小建給返鄉的低收入農戶藍雷福送了110株梨樹苗,還手把手教他種梨樹。
  
  蘇坑村98戶人家原先有49戶都是低收入農戶,如今在藍小建這位“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家家戶戶種起老雪梨,去年就發展了670畝新基地。現在村裏光是報名“雲和縣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就有12人。
  
  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指的是有一定産業基礎、又有幫扶低收入農戶意願的人。今年2月,雲和出臺《雲和縣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17年底累計培育300名帶頭人,實現2000名低收入人口增收。
  
  按照實施方案,扶貧致富帶頭人要立足自己所在的村,幫扶至少3名低收入農戶。帶頭致富不是一味捐錢捐物,而是要把思想上的扶貧放在首位,通過扶“志”、扶“智”,帶動有增收致富意願的低收入農戶加快脫貧步伐,要求找準項目同低收入農戶增收的結合點,增強低收入農戶自身“造血”能力。
  
  在雲和,享有盛譽的“雲和師傅”是這批帶頭人中的主力軍。2005年以來,“雲和師傅”培育出510名各行業的佼佼者,産業開發足跡遍佈全國。通過“百師扶貧助千家”計劃,政府組織這批懂技術、會經營、有身價的知識技術型勞動者反哺當地的扶貧開發工作。這批人的增收技能本身就是基於當地資源等比較優勢發展起來的,對低收入農戶來説,這些“師傅”的增收技能“接地氣”、效果靈。
  
  今年,雲和縣扶貧辦專門制定了針對帶頭人的産業貸款貼息、低收入農戶的創業致富評定標準和帶頭人的激勵機制。原定培育150名帶頭人,首期報名的就有173人,擬帶動低收入農戶573戶、1000余人次。
  
  “像藍雷福這樣出去打工又回鄉的村民漸漸多起來了。”雷宗明告訴作者,去年縣裏專門把雪梨産業培訓班辦到了村裏。生態農業、農家樂民宿、返鄉創業……有了本鄉本土的帶頭人,低收入農戶的增收門路就像地瓜藤一樣茂盛生長。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祝梅    | 責編:徐攀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