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西湖”牌手錶淡出市場
你還記得60塊錢的“西湖”牌手錶嗎?
自從上世紀末“西湖”牌手錶淡出市場,“杭州手錶廠”似乎就銷聲匿跡了。
他們再次高調出現在杭州人的視野裏,是在不久前——他們發佈了全新的7000型機芯,其市場“假想敵”,則是目前整個機械腕錶市場上經典的瑞士ETA2824機芯和日本8205機芯。
公司名字與時俱進了,不再叫“手錶廠”,而是“杭州手錶有限公司”。但業內人都知道,兩者一脈相承。這是不折不扣的“杭州造”,你甚至從團隊人員就能看出來——目前杭表的管理層,幾乎是清一色的杭州“老男人”,都是和當年的杭州手錶廠一起成長起來的。他們彼此間操著地道杭州話,用十幾年的時間,把一家普通的老表廠,轉型變成國內舉足輕重的機芯製造商,有一半以上出口,德國品牌也在使用杭表的機芯。
杭州年産百萬枚機芯
新發佈的7000型機芯,直徑30毫米,每小時有28800的擺輪頻率,動力儲存有80個小時,這意味著即便在雙休日不佩戴,也不上弦,你的表也不會停。杭表常務副總經理李小榮介紹説:“新機芯除了寶石外,全部使用金屬材質,今年7月以後開始量産投放市場,除了基礎機芯,未來還會加入日曆、小秒針和能量(也就是動力儲存)顯示功能。”
這款機芯的研發,其實只用了幾個月時間。“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做機芯,所以也儲備了很多技術,現在拿出來用就行了。”杭表總工程師趙鋼説,杭表現在一年的機芯産量是100萬隻左右,有一半以上出口,主要到亞洲和拉美,而在歐洲,一些德國品牌也在使用杭表的機芯。“當然本土企業也用我們的機芯,比如飛亞達,2004年用了我們的陀飛輪機芯,9年前開始批量採用我們的機芯。”
事實上,就在很多杭州人都漸漸淡忘“杭州手錶廠”和他們的“西湖”牌手錶時,這家企業已經是國內舉足輕重的機芯製造商。有時候訂單太多,根本來不及做。
趙鋼説,公司接下來也想調整戰略,把機芯數量減下來,品質提上去。比如普通機芯,售價大概一兩百元或者兩三百元,而陀飛輪機芯最便宜的也要1000多元,好的要四五千元,未來可以考慮更多功能性的中高端機芯産品。
而用中國鐘錶協會理事長陶小年的話説,杭表新發佈的這款7000型機芯,是一款在結構上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型機芯,也是改善機械錶産品供給結構,向中高端機芯研發製造邁出的重要一步。
“老炮兒”的手錶之路
對於杭表,老杭州人都不會陌生。
1972年誕生的杭州手錶廠曾經坐落在吳山廣場旁邊的四宜路。上世紀80年代,他們生産的“西湖”牌手錶,標價60塊錢,是這座城市裏最緊俏的商品之一。
2000年,杭州手錶廠變成了杭州手錶有限公司,産品的重心也放在了機芯上。
公司副總王奇回憶説:“當年全國32家表廠,幾乎每個省一家,但現在還活著的沒有幾家了。”
目前的杭表在鐘錶內行和外行人中的知名度,算得上冰火兩重天。外行人甚至不知道有這麼一家公司,而內行人,講到國産機芯時會提及杭表。
在一些鐘錶論壇上,杭表曾經媲美ETA2824的6300機芯,也為表迷們津津樂道。同時,杭表也是國內除了海鷗之外,能量産陀飛輪機芯的製造商。趙剛透露,他們去年造了大概1500隻陀飛輪機芯。
有趣的是,在市場日益國際化的同時,杭表的管理團隊卻始終保持本土化,幾位高管幾乎全部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廠的老兄弟。對外時,他們使用標準的普通話,或是“杭普話”,但私下裏的工作語言,就是一口地道的杭州話。李小榮説,他們之間有個“暗號”,叫做“八角”,意思是剛進廠那會兒,每天的工資是八角錢。
“西湖”手錶一直在身邊
儘管早已轉型成以機芯為主要産品的企業,但杭表並未完全放棄成表。
杭表的“老炮兒”們,幾乎每人手上都會戴一塊自産的手錶。王奇曾經亮出手上的陀飛輪腕錶給作者看——表盤上赫然標著“XiHu”字樣。
“西湖手錶的商標,我們一直沒放棄,也一直在零星生産,有時候是做測試,有時候是幫客戶定制。”他説,由於産量很小且不固定,所以如今的西湖手錶在市場上幾乎看不見。“但大家顯然對這個牌子還是很有感情,也很有興趣。有一次我去國外參展,帶了十塊西湖表當展品,結果一塊都沒拿回來,現場就被同行‘搶’光了!”
趙剛則解釋説,和機芯相比,以成表作為産品,需要更多的商業運作來支撐,不如做機芯那麼單純。“我們以前也試過成表,但真的很難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為了測試和宣傳新機芯,杭表特意做了一小批成表——鏤空的表盤上,雕刻著保俶塔和斷橋。雖然正面沒有熟悉的“XiHu”字樣,但表背還是刻上了“WEST LAKE”。
作者手記
工匠的執拗
從“杭州手錶廠”到“杭州手錶有限公司”,其實這家企業的簡稱一直沒變,都叫“杭表”。它的確從杭州人的生活裏消失了很久,以致很多人偶爾想起這名字,都以為它已經不存在——和很多當年如雷貫耳的老國企一樣。
其實“杭表”一直都在,只是進入21世紀之後,幾乎就沒有大規模製造過“西湖牌”手錶。市場上看不見産品,新聞裏看不見報道,大家就在猜測,這家企業是不是“死了”。然而,用一位杭州本地手錶經銷商的話來説,杭表這些年不僅過得很好,而且是“發寒發熱的好”。它在大眾眼中銷聲匿跡,但在業內聲譽日隆,算得上老製造業轉型的成功案例。
在網際網路經濟的大背景下,杭州本土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通常會和IT沾邊,但杭表似乎是個例外。這或許緣于行業特殊性——從瑞士人到日本人到中國人,製表業從來不乏先進技術的應用(比如杭表重金打造的無塵車間)——但歸根結底的問題,還是一個個比頭髮絲還細小的零件,你要如何做得更標準,如何裝配得更精密。我們曾參觀過歐洲很多著名腕錶品牌的工廠,最震撼人心的不是先進的實驗室和機床,而是製表師們心無旁騖的工匠精神。
其實就技術類型來説,鐘錶和發動機很像。它的技術原理並不複雜,但難點在於,你得把它做出來,考驗的是你極致的工藝水準。
中國鐘錶商協會秘書長張華先生曾感嘆:鐘錶是個很小的行業,但它又很“大”,因為透過這個行業,你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精密製造業的發展水準。但凡傳統製表業發達的民族,其工業製造水準,必然是世界頂尖的——德國、瑞士、日本甚至美國,均屬此列。
從這個角度看,杭表倒是無意間承載起了一份重大的意義——不過杭表那幫“老男孩”似乎並沒有想這麼多,他們想的或許只有兩件事:第一,我就是要把它做好;第二,我能賺錢養活自己。
工匠的執拗,加上浙江人靈活的商業頭腦,也許剩下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來源: 杭州網 | 作者:吳軼凡 | 責編:徐攀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