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熱線頻繁被“打爆”、發熱門診超負荷運作、醫護感染比例逐漸上升……隨著各地新冠病毒感染者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類似的新聞不斷衝上熱搜。顯然,迎峰在即,城市應急醫療體系正在迎來大考。
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18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説,根據國內外多個疫情研究模型測算,浙江第一波疫情預計在明年1月中旬左右迎來高峰,也不排除提前到來的可能。不少群眾擔心,一旦“陽了”,自己能否得到有效救治?現有的應急醫療資源,能否應對“民之所急”?記者探訪全省多地,感受醫療體系高位運作的壓力與動力。
急診通道暢通嗎
12月21日上午,杭州市急救中心120指揮調度大廳裏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從12月16日以來,電話呼入量和出車量增加得很明顯。”杭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陳曉玲告訴記者,僅20日一天內,杭州120的電話呼入量就達2475次,出車量達845次。“都比平時的數量翻了一倍多。”她説。
120為什麼突然被“打爆”了?陳曉玲説,在所有出車救治任務中,發熱病人佔一定比例,同時,冬季心腦血管病人增加,也給轉運、派車帶來更大壓力。“同時還存在不少市民出於焦慮心理,或者就醫問藥需求無法解決,情急之下撥打120的情況。”陳曉玲説,為了盡可能多的受理這些需求,急救中心已是全員滿負荷。
“非常時期,在120接警調派專線專席之外,我們增加了諮詢專線專席,對來電及時分流。”陳曉玲説,如果是諮詢和新冠疫情相關的,接到之後會轉入諮詢專線,儘量少佔用急救專線。此外,中心還緊急擴容,增加坐席、醫務人員、駕駛員等,縮緊班次,盡力保障接警調度通暢和一線醫護人員及時出車。
12月13日,杭州市衛健委對急救電話問題作出回應,從多方面入手,加強急救體系建設,包括加強急救綜合站點建設,提高轉運效率,完善救護車配備,按照國家要求配齊救護車。目前,杭州市急救一線的急救組已增加到50個。
“可以預計的是,接下來業務量仍會繼續增長,但是急救人員由於長期勞動強度大,也因健康問題而減員的困難也將持續存在。”陳曉玲呼籲,普通發熱諮詢之類的問題,建議儘量通過網際網路醫院等手段查詢解決;把120通道留給真正緊急、重症的病人。
經由救護車轉運的病人通常來到各大醫院的急診中心。作為應急醫療系統中一個重要的“轉机站”,醫院的急診通道暢通嗎?
“從接到急救電話那一刻起,就等於是為患者開闢了一條專屬的綠色通道。”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醫院急診科主任方央説,救護車接到患者後,急救醫生就馬上把患者資訊、症狀、體徵、有無核酸證明等告知醫院。“在到達醫院之前,我們把能準備的都準備好了,盡可能爭取救治時間。”
根據“新十條”要求,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對門急診流程進行再細化。比如,急診對沒有有效核酸證明且需要緊急救治的患者,採取“現場抗原檢測+同步救治”,並在結果未出前,與有核酸者進行相對分隔區域救治,減少交叉感染可能。
“最近到急診看病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多數為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方央説。新冠感染可能誘發老年人群、多重慢性疾病患者原有疾病的加重,讓救治變得複雜、困難。為此,醫院專門加強了設備、區域、人員配置等,以做好應對。
重症患者如何保障
隨著感染人數增加,未來醫療機構的壓力可能會從發熱門診傳導到重症科室,“防重症、防死亡”已成為當前醫療機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方向。
浙江已作出規劃,12月底前全省三級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綜合ICU床位不少於總床位數的4%,另按不少於總床位數的4%準備可轉化ICU床位數。
在經受了戰疫大考的溫州市,為應對即將到來的重症高峰,建設重症病房、培訓重症醫護人員等各項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推進。
目前,溫州全市設置定點醫院12家,共有床位數2756張;設置亞定點醫院12個,儲備床位7244張。到12月底,市級定點醫院重症救治床位將達500張以上,亞定點醫院監護床位將達200張以上。
溫州市中心醫院(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是溫州長期來新冠肺炎救治的定點醫院,醫院黨委書記黃建平告訴記者,全院200多名醫務人員已做好準備,隨時接收全市重症患者轉院治療。
迅速擴充重症醫療資源、降低因感染導致的重症率和病亡率,是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重症救治對專業技能要求很高,而面對入院患者驟增,科室醫生發生感染在所難免。”多位醫生告訴記者,硬體的配備目前通過努力可以實現,而在短期培訓擴充重症醫學隊伍,難度較大。
“每年的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心梗、腦梗、心衰等病人增多,”黃建平説,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重症收治的壓力,此外,老年人患者基礎病多,感染新冠病毒病情也會比較重,對重症監護有也是一個挑戰。
“我們計劃在一些老年人比較多的科室——比如老年內科、呼吸內科、腫瘤內科——增加處理危急重症的能力,比如在這些科室增加重症病床,在治療基礎病的同時應對感染。”黃建平説。
還有哪些補充力量
家門口的核酸採樣小屋改造成了健康診療站;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改建為亞定點醫院;移動診車開進社區提供到府服務……記者發現,應急醫療體系高位運作的當下,更多補充力量正在匯入,共同應對疫情考驗。
12月19日,杭州蕭山區南江公園,第一個由核酸採樣小屋改造成的健康診療站投入運作。21日下午14時,記者來到這裡,剛到開放時間,門口已經開始排隊。
“診療”和“配藥”兩個窗口分別坐著一位醫生和一位護士,前來就診的居民在醫生窗口掛號、問診、開方後到護士窗口結算和取藥。蕭山區新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教科副科長李霄霞告訴記者,小屋裏儲備了了六七十種藥品,有感冒藥、抗病毒藥等等,數量約有幾百盒,均為零差價供應。
“健康診療站主要針對輕症患者,除了基本的就醫購藥外,還提供健康諮詢服務。”李霄霞説,這相當於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熱診室延伸出了多個發熱哨點,在居民家門口進行了患者的分類、分級、分流,減輕區級醫院和基層衛生院發熱門診的壓力。
記者從蕭山區衛生健康局了解到,該區其他街道將會陸續推出10個健康診療站,站點主要設置在居民較集中的小區或村社。
李霄霞説,目前診療站的工作人員,由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兼任,有些是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紛紛超載,診療站後續人員配備恐成為難題。
眼下,浙江正加快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床位建設,12月底前確保全省床位數不低於10萬張。
記者來到金華市金東區積道山康養中心,改造施工建設現場一片忙碌。在本月底前,這裡將實現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到亞定點醫院的功能轉變。
“工程主要任務就是按照規範為原隔離場所增加治療功能,涉及到院感防護的升級、醫療設施的添置和人員、藥品儲備等多方面工作。”金東區衛健局副局長黃興偉説,目前區內亞定點醫院設計患者容量規模為300張床位,包括以10%比例配備的30張監護病床,盡可能助力患者分流,減輕醫療機構的壓力。
我們看到,在感染高峰和救治高峰來臨前的窗口期裏,浙江不斷健全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和救治體系,全力應對“民之所急”。同時,醫療體系持續高位運轉,一線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其巨大壓力已經顯現。醫療機構和有關專家呼籲,持續推進居家治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醒廣大群眾進一步加強對新冠病毒的科學認知,輕症、無症狀的感染者可居家康復或通過各大醫院的網際網路問診平臺就醫,盡可能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和交叉感染。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見習記者 林曉暉 記者 陳寧 王艷瓊 金漢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