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再一次“幹字當頭、敢為人先”
發佈時間 | 2022-12-13 10:07:02    

   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一個“敢”字,再次激發起全社會幹事創業、敢闖敢為的活力。

  “敢”的能量有多澎湃,浙江人從來不陌生。也許是歷史的巧合,42年前,也是在12月,正是一次溫州人的“敢”,給個體經營者打開了一扇門,就此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

  1980年12月11日,溫州市民章華妹從鼓樓工商所領到了營業執照,被媒體稱為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編號:10101。

  一點星火,隨改革開放之風燎原。如今,在浙江大地已生長出900多萬家市場主體,平均每7個浙江人中就有一名創業者。他們不僅是浙江經濟活力的代表,也是穩住浙江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

  42年過去,裱在鏡框裏的手繪證照早已泛黃。但是它已經成為浙江人精神坐標的一部分。每每需要從歷史長河中汲取勇氣和智慧的時候,章華妹捧著她那份證照的笑臉,總是能鼓舞我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浙江人,就是敢!

  一

  沒有最初的1,後面多少個0都毫無意義。這個“1”能不能落筆成型,和“敢”字緊密相連。

  時間回撥到1980年的一天,溫州市區解放北路再次響起長長的“吹哨”聲。下意識地,章華妹拉起攤子就想跑,卻被工商局工作人員拉住,嚇得她滿頭冒汗。但沒想到這次得到的通知卻是:“喊你填申請表領營業執照。”

  改革開放之初,溫州就業問題十分突出,回城知青、轉業軍人、本地青年都需要工作,到1980年溫州無證商販達2588戶,其中全家無業或收入甚微的佔八成以上。這意味著,為了生計,像章華妹這樣的一部分溫州人,只能甘冒風險、自謀生路。

  頂層設計已然聽到了呼聲。當年年初,《關於城鎮個體工商業戶登記管理若干規定》正式下發,但《實施細則》《營業執照》樣本等卻遲遲沒有下達。恰在當時,溫州一執法人員吹哨執法引發一名個體戶心臟病發作身亡,激發矛盾。那時的溫州,已經等不起下一份文件下發了。

  在吃透中央精神的前提下,溫州敢不敢先幹起來?當時在工商局負責這項工作的陳壽鑄的回答是“敢”,他甚至手繪併發放了執照。

  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群眾敢不敢接?

  説不糾結是假,擔心政策反覆,申請表上的每一筆都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但説心動也是真,能“抬起頭”做生意的吸引力太大了。章華妹和父親反覆商量,最終抱著“合法經營”的願望提交申請,領到了這份珍貴的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

  僅一年間,溫州就發出兩萬餘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到1982年溫州市申領的人數達到10萬。

  雪花一般飛出的營業執照,推動改變溫州和溫州人命運的齒輪緩緩轉動。隨著第一代個體戶的不斷成長,溫州迅速聚集十大商品産銷基地和專業市場,後又經産業鏈培育,“雙輪驅動”、大浪淘沙,生長出樂清電氣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當下,溫州正全域培育傳統、新興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

  回望這段歷史,是為了看清敢闖敢為的精神價值。新時代繼續弘揚這種精神,不僅要有另辟蹊徑的慧眼,更要有做“孤勇者”的膽氣。

  二

  40多年來,浙江的各行各業有許許多多的“章華妹”。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啃下硬骨頭、開拓新局面。這背後,無不體現著浙江人敢於發現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敢。

  這是主動翻篇歸零的毅力。

  “大國工匠”竺士傑,就有這樣的勇敢。去年6月,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完成首臺傳統橋吊的遠控改造。竺士傑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而首次嘗試,耗時比傳統操作多出整整一倍。竺士傑決定勇敢面對新挑戰,一頭扎進對遠控操作的研究。當時的他,在傳統橋吊操控方面,早已是佼佼者,創造過一小時起吊185個集裝箱的紀錄。

  做回“新兵”,竺士傑自己苦練遠控技術的同時,還和同事一起,耗時一年多開發了集裝箱碼頭作業動態模型,今年3月又開發了一台真實的模擬遠控操作平臺,10月正式投用,最大限度還原真實作業場景,用於橋吊司機遠控培訓。如今,越來越多的遠控橋吊司機已經能達到傳統操作的作業效率。隨著各個港區進入遠控智慧橋吊的改造階段,竺士傑正在加緊編寫“橋吊竺士傑操作法”4.0版,讓更多人可以高效、精確地操作遠控橋吊,提升碼頭作業效率。

  這是直面問題的魄力。

  2018年,溫州開始創建全國第一個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面對企業有苦無處説,惠企政策政府一頭熱、企業家社會地位不高這類營商環境典型問題,到底怎麼改?溫州下定決心逐一推出創新清單——開展最大規模産業政策清理、推出惠企直通車、設立民營企業家節、讓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等,招招奔著企業家獲得感而去。

  經過4年、上百項舉措探索,溫州的市場主體數量從96萬戶增長到125萬戶,新能源産業從點狀發展到“核風光水蓄氫儲”全鏈條佈局,營商環境優化後入選成為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首批創建城市。現在,溫州的創建經驗已在浙江全域推廣、全國試點推廣。

  這是勇於擔當的定力。

  從三年前疫情暴發,在全國率先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到全面復工復産後,迅速組織用工專列、專車、專機,再到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後,組織企業出海搶訂單……浙江的一系列應時而變的操作,屢屢衝上熱搜。

  這背後,正是政府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體現——只要是利於人民、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事情,政府就要敢為、敢闖、敢擔當。比如,全面復工復産階段,省外務工人員有顧慮、不敢來,各地政府部門的幹部就親自赴幾個用工大省去請、去勸説;最近,一些外貿企業對於政府組織的海外搶單團“感動,又不敢動”,商務部門的幹部就親自帶團,領著外貿企業一起出海。

  敢為人先,首先是一個“敢”字。正是因為全社會各領域都有這樣勇敢的人,才使得浙江能夠凝聚起“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強大力量。

  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同時,我國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最近,我國的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防疫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問題,欣喜者有之,觀望者有之,存疑者有之。這時候,更需要我們拿出勇氣,解決問題。

  敢,首先是一種精氣神。

  近三年,疫情對市場、對經濟的衝擊人所共見。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如果總抱著“感動,又不敢動”不放,不去想一想我能做什麼、我該做什麼,“不敢”的代價可能很高——不敢把握戰略機遇就會錯失良機,不敢直面風險挑戰就會被困難擊敗。

  敢,應該打好協同仗。

  “四敢”涵蓋了各級領導幹部、地方政府、各類市場主體、廣大人民群眾,可以説是對全社會的要求,能否用系統思維打好協同仗,又是關鍵變數。

  沒有幹部旗幟鮮明、以上率下真正敢為,各方哪有信心,資源哪能整合,大家怎能跟上?沒有各級各地一起敢拼敢闖,整體步調如何一致,多方力量如何凝聚?沒有企業放棄等待與觀望,甩開膀子走出去、幹起來,真正擔起經濟發展的主角,復蘇從何談起?沒有廣大群眾敢首創、有追求,這最廣泛的力量、無盡的創造熱情如何激活?

  幹部、地方、企業、群眾好像四駕馬車,在“敢”字驅動下協力賓士,打好配合戰,才能讓經濟發展這盤大棋,實現“敢”拼才會贏。

  敢,還要給予更多呵護。

  先人一步,一定會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首創精神在實踐中也總有不同的聲音並行,就像章華妹當年的落筆,小崗村村民按下的手印。但我們要做的是始終心懷“人民至上”,始終給予它耐心呵護。只有再一次堅持“幹字當頭、敢為人先”,扛起歷史責任,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才能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解亮 周琳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