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老師批作業不能只寫“閱” 浙江中小學10門學科作業有管理標準了
發佈時間 | 2022-12-07 08:26:30    

   作業批改,要及時、規範,像課堂上的書面作業,能當天完成批閱;

  堅持“凡佈置必批改”原則,必須教師批改,不得要求家長或學生批改。

  書面作業一般要求對每道題目進行批改,不能只寫“閱”,更不能一次作業只用一個“√”表示......

  今天,浙江中小學10門學科有作業管理標準了——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剛剛發佈了《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10門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通知,供各地在教學中參考執行。旨在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加強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規範作業管理,提高作業品質。

  記者注意到,《指導意見》具體要求包括作業設計、佈置、批改、反饋四方面,根據各學科特點,作業要求非常具體和細化。

  比如在作業書寫上,要求能運用規範符號進行修改,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

  小學語文要求一、二年級用鉛筆,三年級開始可以用鋼筆(或水筆);小學英語建議三、四年級用鉛筆書寫,五、六年級用水筆或鋼筆書寫。小學數學中提到,書寫要求規範、端正、整潔,字不要寫得太小,有利於保護視力。

  在作業佈置方面,小學英語基礎性作業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建議佈置適量的聽説模倣和課外閱讀作業。

  作業批改要及時、規範。比如小學科學,要求課堂上的書面作業,能當天完成批閱。堅持“凡佈置必批改”原則,必須教師批改,不得要求家長或學生批改。書面作業一般要求對每道題目進行批改,不能只寫“閱”,更不能一次作業只用一個“√”表示。

  小學英語建議學校教研組統一批改符號,採用書寫品質加完成品質雙等級制。

  小學數學批改建議中提到,面批是一種有效的批改方式,對學困生應堅持面批。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做個性化批閱,如通過畫笑臉、寫評語等方式進行激勵性評價。

  作業反饋上,以小學數學為例,在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前,教師要查閱、分析他們的平時作業、單元形成性測試等情況,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以對症指導。對學有餘力、有數學特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特殊作業,拓展他們的學習渠道。

  小學英語指導意見中也提到,對學習有困難學生進行輔導幫扶,可利用課後服務等時段進行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個體輔導,也可組建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

  10門學科的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一起來看:

  小學語文

  浙江省小學語文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作業是語文教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與教學緊密相關。作業要體現素養立意,促進知識鞏固,啟迪思維,使學生産生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第2條  作業是實施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手段。作業設計不僅要關注教學後的鞏固與檢測,更要融入學生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學習,推進教師教學,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

  第3條  作業要緊扣教材,落實單元語文要素,體現由學習到遷移的過程;要立足課堂,既呈現學習思路,又提示教學路徑,發揮導學助教功能;要重視語言實踐,展開思維過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要體現彈性,結合學情提供一定的選擇性,滿足學生差異化發展。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作業內容。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情等因素優化作業內容,突出科學性、綜合性、實踐性。課堂作業以教科書課後練習和省教研室編寫的《語文課堂作業本(1-2年級)》《語文作業本(3-6年級)》為主,以精選其他相關內容為輔。課外作業以整本書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等為主。

  第5條  作業規範。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各學段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作業,做到聯結教材、關注生活、情境真實、用詞準確、表述規範、要求明確。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命制或選用超越課程標準、教學進度的作業。杜絕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隨意性作業。

  第6條  作業形式。語文作業應體現學科特徵,豐富作業形式,可以有書面作業和口頭表達作業、即時作業和長作業、個人作業和小組作業等。除寫字、閱讀、習作等作業外,還應緊密結合課堂所學,關注學生校內外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設計主題閱讀與考察、跨媒介創意表達、跨學科作業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

  第7條  作業梯度。隨著學段升高,語文作業還要在識記、理解和應用的基礎上加強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為學生發揮創造力提供空間。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讓不同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體驗。

  (二)作業佈置

  第8條  作業總量。教師要嚴格控製作業總量與作業時間,用少量、優質的作業幫助學生獲得典型而深刻的學習體驗。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控制口頭作業時間;三至六年級嚴格控制書面家庭作業時間,與其他學科協調控制在一小時內。節假日每天書面作業量不得高於平時;探究性、實踐性作業注意適度、適量。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定時間閱讀有益的課外書。

  第9條  作業時機。課前佈置適量的前置性預習作業,教師提前檢查,發現學生學習困難,找準教學起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課中將作業融進教學環節,成為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推進教學進程。課後佈置適量的鞏固性、拓展性作業,診斷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實現學習能力遷移。

  第10條  作業書寫。一般一、二年級用鉛筆,三年級開始可以用鋼筆(或水筆)。書寫要求規範、端正、整潔。書寫中有錯誤需要修正時,能運用規範符號進行修改,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

  (三)作業批改

  第11條  批改時效。教師要對佈置的作業及時全批全改,常規作業做到當天批改或下次上課前完成批改;習作要在下次習作課前批改完畢;閱讀、綜合性學習等長作業可按學習計劃分階段完成評改。

  第12條  批改規範。作業批改不隨意寫“閱”或“查”,建議學校統一批改要求,如採用書寫品質與完成品質雙等級制。探索閱讀作業評價機制,從閱讀的數量、品質、習慣、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提升閱讀品質;習作批改以鼓勵為主,順應學生語言表達習慣,多建議少修改,每學期至少對每個學生進行一次面批。嘗試探索學生自評、互評作業的內容、形式與時機,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四)作業反饋

  第13條  反饋時效。作業反饋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課前教師先試做作業,課內進行針對性輔導,提高作業反饋實效。教師要收集並整理學生的錯題和創意解答作為教學資源,及時講評作業,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成效。跟蹤評價學生作業,掌握學生作業發展變化軌跡,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和過程,促進學生在作業中學習與成長。

  第14條  反饋規範。根據學生素養水準和個性特點提出針對性建議,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保護學生自尊心。積極開展階段性優秀作業展示,細緻落實對學困生的個別指導。不單純採用對答案形式進行作業講評和反饋,重視學生作業過程中學習思維的培養,積極探索運用資訊技術更新作業反饋形式。

  (五)作業管理

  第15條  作業制度。學校建立“一校一案”作業管理機制,形成並實施“學科組+年級組”的作業統籌制度和每天作業公示制度;健全作業督導機制,將作業管理水準和效果納入教研組、教師的考核內容。

  第16條  校本研修。學校要將語文作業設計與運用、批改與反饋等作為校本教研內容,定期開展作業設計評比、作業説評等教研活動,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定期了解學生作業總量,完成作業所需時間以及完成品質等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作業的良好習慣。

  第17條  區域教研。教研機構要將作業研究納入教研體系,加強對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調研與指導,定期開展作業設計培訓與研討,及時總結並推廣作業改革典型經驗,推進課堂教學變革,提升語文教學品質。

  小學數學

  浙江省小學數學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作業是溝通教與學的紐帶,設計與實施應落實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第2條  作業有多種功能,設計與實施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發揮作業的診斷、鞏固、提升等功能,讓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感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展學科素養。

  第3條  作業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作業設計與實施須遵循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數學學習認知規律,注重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統一,全面要求與個別要求的統一,把握作業量與質的辯證關係。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作業設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將作業設計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設計時要立足單元整體視角,在研讀教材、分析學情和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確定作業的內容、數量與形式。

  第5條  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要合理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注重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以求實效性。作業設計的要求是“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提倡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創意的作業設計。

  第6條  課堂作業具有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功能,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練習時間,並做好充分反饋與交流,便於較為全面地了解課堂教學效果。

  第7條 作業設計要對課本例題和習題作深入解讀,結合教學實際,合理選取,適度改編,恰當應用。還可以是教師根據教學和學生的需要,自主進行改編、創編,但要注意題目的科學性和表達的規範性。

  第8條  佈置的課外作業要適量,可根據需要佈置調查、遊戲、設計製作、探究説理、數學日記、項目化學習等,並根據不同作業內容、形式、難易度給定不同的時間要求,可以有長、短作業,注重分層與選擇。

  (二)作業佈置

  第9條教師要嚴格控制每天佈置的書面作業總量,確保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回家作業,三至六年級各學科協調佈置,回家作業每天完成總時間不超過 60分鐘。

  第10條  教師佈置的作業要先完整做一遍,如發現問題作及時調整。對佈置的作業須進行必要的指導。可以適當結合課後服務時段,對作業做必要的答疑與指導。

  第11條  三至六年級,教師可結合學習內容特點適當佈置前置性作業,診斷學情,引導學生養成預習、先學等習慣。前置性作業數量要做到少而精,納入作業時間總量。

  第12條  書寫要求規範、端正、整潔,字不要寫得太小,有利於保護視力。書寫中有錯誤的,要規範修改,不臟亂涂劃,不提倡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

  (三)作業批改

  第13條  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佈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不要求家長或學生批閱。對作業中的錯誤要引導學生及時訂正。對典型錯誤,要有意識地摘錄並歸類整理,分析原因,以改進教學。面批是一種有效的批改方式,對學困生應堅持面批。

  第14條  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做個性化批閱,如通過畫笑臉、寫評語等方式進行激勵性評價。

  (四)作業反饋

  第15條  作業反饋是指教師在批閱了學生的作業並進行診斷之後,對本次作業情況開展的集體講評、個別輔導,注意師生、生生互動。要根據學生作業的不同情況,加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重視復批。

  第16條  在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前,教師要查閱、分析他們的平時作業、單元形成性測試等情況,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以對症指導。在個別輔導時,要多讓學生發表想法。做到:熱情鼓勵,幫助樹立信心和決心;細緻指導,既補知識能力的缺漏,也重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降低起點、放緩坡度、逐步提高。對學有餘力、有數學特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特殊作業,拓展他們的學習渠道。

  (五)其他

  第17條  建立學生作業檔案,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評活動,讓學生從同伴優秀作業中,學習解題思路,取長補短,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端正學習態度。

  第18條  學校教研組和區域教研要經常開展以作業為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提升全體數學教師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探索建立作業資源庫,充分發揮作業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小學英語

  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作業設計與實施應遵循小學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認知規律,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現基礎性、實踐性與綜合性。

  第2條  作業設計應致力於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3條  教師要加強作業設計先進理念的學習,用好省編《義務教育教材英語作業本(三年級起始)》(以下簡稱《作業本》),加強作業管理,提升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認真研讀和用好《作業本》。《作業本》是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與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英語(PEP)(三年級起點)》配套設計,由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統一研製,經浙江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供全省學生使用的地方課程教材。

  第5條 《作業本》是教師進行作業設計的基礎。《作業本》全面體現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以單元為基礎,以課時為單位編制,突出基礎性和發展性,既有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檢測,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要求,對於教師精準把握教學目標和單元主題具有重要作用。

  第6條  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充分利用《作業本》設計的聽、説、讀、寫及綜合語言實踐等活動檢測學生是否達成課時和單元教學目標,讓作業成為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診斷性評價工具,反思並改進教學;同時也成為學生自我檢測自我調整學習方式的依據,從而改進學習。

  第7條 《作業本》為教師設計作業提供豐富資源。《作業本》在確保政治導向正確和內容科學的同時,關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要求,注重趣味性和靈活性,活動類型多樣;另外在版面設計、字體字號、圖文編排、音頻製作等方面統一標準,符合規範和審美要求,為教師作業設計提供豐富的圖文和音頻資源。

  第8條  合理設計發展性作業。根據不同年級設計聽做、説唱、玩演、讀寫等多樣化作業。合理安排聽説模倣、課外閱讀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加強教研組對作業設計的專題研討,關注課後作業的長效機制,關注作業的整體性、計劃性和針對性。

  1.聽説模倣。通過聽、跟讀模倣、背誦等輸入性作業,幫助學生有效復習課堂所學的同時,擴大視聽資源,關注口語表達,提高聽説能力。

  2.課外閱讀。整體設計閱讀方案,推進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根據教材主題和難易程度,精選或改編符合學生水準的課外閱讀資源。注重閱讀材料的螺旋上升和不斷遞進,豐富閱讀形式,如自主閱讀、教師導讀、多媒體助讀、同伴共讀、同伴助讀和小組合作閱讀等,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閱讀興趣和閱讀品質。

  3.綜合語言實踐活動。根據教材單元主題或本學段的相關主題,設計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復習鞏固類、拓展延伸類和綜合實踐類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如角色扮演、故事創編、戲劇表演、調研採訪、海報製作等,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發揮學習潛能,促進自主學習。

  4.個性化作業。節假日在完成相關作業,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教師可根據各學校、各班級、各學生的特點,設計基於學校或班級特色,符合學生興趣愛好,能切實提升學生語言綜合素養的個性化作業。

  (二)作業佈置

  第9條  嚴格控製作業量。每課時佈置《作業本》設計的基礎性作業,用於診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基礎性作業建議在課堂教學或課後服務時間完成,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第10條  控制書面作業,明確不同年級作業要求。減少機械重復的抄寫作業。建議三、四年級用鉛筆書寫,五、六年級用水筆或鋼筆書寫。書寫要求規範整潔、富有邏輯。書面表達中有錯誤時,應使用規範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

  第11條  佈置適量的聽説模倣和課外閱讀作業。精選主題相符、內容豐富、難度適宜的優質資源,明確聽讀作業的要求與規範;並通過配音、表演、閱讀分享等形式,定期進行反饋與評價,幫助學生養成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

  第12條  利用假期結合相關教學主題佈置適量的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建立課堂所學和學生生活的關聯。佈置此類作業要注意和其他學科的協調,避免佈置缺乏英語語言實踐、加重學生負擔的作業。

  第13條  作業佈置注重分層。教師應關注學情,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佈置可供學生選擇的個性化作業,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使不同層次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14條  加強作業指導。教師要明確作業要求與規範,通過設計口語、倣寫等評價量表或通過舉例示範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評價標準;對於作業中的重點、難點與易錯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點撥;重視習慣養成,鼓勵學生在作業中圈劃關鍵資訊,展示思維過程。

  (三)作業批改

  第15條  批改要及時。提倡基礎性作業課堂面批、學生自評或互評,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訂正要進行二次批改。

  第16條  批改要規範。教師應使用規範的批改符號,評語要恰當,多用激勵性評語;建議學校教研組統一批改符號,採用書寫品質加完成品質雙等級制。

  第17條  重視聽説評價。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不同途徑提交朗讀、角色扮演等聽説作業,並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從準確性、流利度和表達的豐富性等方面,以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等方式進行及時多元的評價。

  第18條  探索課外閱讀評價。對學生課外閱讀素材、閱讀量和閱讀習慣等維度作出綜合評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閱讀品質。

  第19條  實施增值評價。對學生的作業評價要改變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的做法,要重視評價的激勵作用,進行縱向比較,捕捉學生作業中的亮點,肯定其進步和成長,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和積極性。

  (四)作業反饋

  第20條  反饋要精準。教師在作業批改時要及時記錄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及時給予恰當、具體、明確的反饋,根據需要採用集體講評、個別講解和書面評語等方式,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通過評價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能力並養成良好習慣和態度。同時教師應對學生作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歸因分析,以作業診斷結果為依據改進教學。階段性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發揮優秀作業的示範作用。

  第21條  反饋要有持續性。針對學生的薄弱點,持續跟進評價反饋學生的作業情況,確保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對學習有困難學生進行輔導幫扶,可利用課後服務等時段進行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個體輔導,也可組建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國家和省級教育教學資源平臺,豐富英語學習資源,供學生選擇學習。

  小學科學

  浙江省小學科學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小學科學作業的主要功能是診斷學習效果、改進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形成科學概念與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第2條  小學科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應遵循統籌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創新性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作業品質,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3條  小學科學作業設計體現學科綜合性和實踐性特點,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注重作業差異性。合理調控作業結構,並有效控製作業難度與作業數量。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有梯度的作業,讓每位學生都有發展。作業設計確保難度不超“課標”,書面作業的正確率能達到85%左右,實踐作業基本能獨立完成。

  第5條  提高作業設計品質。作業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作業形式多樣,要有具體應用情境,有些課可以增加短篇(200字左右)閱讀題。

  (二)作業佈置

  第6條  結合省編《科學課堂作業本》。在佈置學生作業前,要求教師要先做一遍。作業本中的活動記錄,在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中完成,課堂練習和科學閱讀也在課內用3分鐘左右時間完成,課外不另外佈置書面作業。

  第7條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基礎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佈置一些種植、飼養、製作、長週期觀察探究等實踐作業。對於長週期作業,要定時提醒,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查閱完成情況,多指導,多鼓勵,保證學生能堅持完成作業。

  第8條  假期時間充裕,建議結合教材、科技節活動、科技創新大賽等項目,佈置適量的實踐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創新性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科學源於生活,科學服務生活,科技改變生活。推薦學生閱讀科普讀物,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

  (三)作業批改

  第9條 批改要及時。課堂上的書面作業,要求教師能當天完成批閱。堅持“凡佈置必批改”原則,必須教師批改,不得要求家長或學生批改。

  第10條  批改要規範。作業的批改,要做到細緻、規範。書面作業一般要求對每道題目進行批改,不能只寫“閱”,更不能一次作業只用一個“√”表示。

  第11條  批改有評價。強化作業批改的育人功能,遵循“激勵”與“發展”原則。教師可以在等級評定基礎上,增加激勵性與啟髮式評語,不得使用侮辱性、歧視性評語。

  (四)作業反饋

  第12條  反饋要及時。對於書面作業,課堂上有時間進行面批應及時反饋給學生,一般要求當天批改當天反饋,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改正錯誤。

  第13條  反饋面向全體。教師要從批改過的科學作業中篩選出典型問題進行“集中反饋”,反饋過程中讓學生參與並成為講評的主體,答對的同學分享經驗,獲得成功體驗;答錯的同學在其他同學的提示下得到啟示,獲得提升,借助學生力量優勢互補。

  第14條  反饋關注個體。對於作業中出現的個性問題,教師應個別輔導,分析産生的原因並改進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五)其他

  第15條  可以為學生建立作業檔案,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評活動,讓學生欣賞優秀作業,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端正學習態度。

  第16條  種植、飼養、製作等科學課外實踐作業,鼓勵學生採用照片、短視頻等多種方式記錄,並提供平臺和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展示。可以採用過程檢查、作品展示、編制評價量表等方式對不同學生在課外實踐作業中的表現和問題進行評價和指導。

  初中語文

  浙江省初中語文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貫穿並引領學生學習過程;作業是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有效載體,影響學生學習的方式及成效。

  第2條  作業要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體現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應從學習單元出發進行整體設計,是學生基於整個學習過程的積累、探究的系統呈現。作業是持續不斷地收集學生學習過程性資料的方式與途徑,能動態地反映學生能力的提升、思維的發展、習慣的養成。

  第3條  初中語文學科作業要緊扣學習目標,促成素養發展;重視聽説讀寫,培養關鍵能力;控製作業總量,把握作業難度。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初中語文作業要重視並用好教科書的助學系統和省教研室編寫的《語文作業本》,引導學生學習。

  第5條  教師要實施單元視域下的語文作業設計,可以以大概念為“錨點”創設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結構化的單元知識,實現深度學習。

  第6條  教師要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圍繞“聽説讀寫”綜合設置動態的任務,倡導用問題解決的方式來設計語文實踐性作業。

  第7條  作業具有多種類型,應合理安排不同類型作業的比例,提倡分層設計和佈置作業。

  第8條  語文作業可分課時作業、單元作業、節假日中長期作業等,它們是具有內在聯繫的整體。教師要把握不同學習時間(環節)的作業功能與特點,設計適宜的作業來促進學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

  第9條  課前作業,用於引導學生先行學習,例如可根據學情優化《語文作業本》中的“課前預學”,或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導學單,為後續學習提供依據和材料。

  第10條  課中作業,要努力關注重難點,緊扣學習過程設計進階性任務,助推課堂學習。

  第11條  課後作業,教師要設計可供不同類型學生選擇的多樣化作業;提倡佈置實踐性作業、反思性作業、探究性作業,發展學生自我建構和元認知能力,將知識與技能內化為學科素養。

  第12條  語文學習領域作業內容參考。

  識字與寫字:設置情境,圍繞漢字、書法等內容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發現、感受和表達語言文字的魅力;可以佈置漢字溯源等作業,探究規律;可以臨摹名家書法,體會其審美價值;運用工具書,讓學生養成主動識字、規範寫字的習慣。

  閱讀與鑒賞:基於真實問題解決,設計能體現學生提取、歸納、概括、整合等不同能力水準的閱讀作業;圍繞作品的思想內容、篇章結構、表現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設置不同要求的閱讀作業;設計多種形式作業,引導學生對作品創作動機、表達效果等作出合理評價。

  佈置整本書閱讀任務時,可以借助閱讀計劃、導讀單,規劃閱讀過程,掌握閱讀方法;圍繞學生閱讀中感興趣的話題,佈置專題探究任務,借助多種方式交流閱讀心得、分享閱讀經驗。

  表達與交流: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設計講述、復述與轉述、應對、即席講話、討論、辯論等作業,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分項訓練。

  基於學習任務群,設計不同類型的寫作任務;要重視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評價量表等工具進行寫作或修改。可以把寫作與實踐性、綜合性活動融合,與項目化學習融合;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

  梳理與探究:基於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等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設置整理性作業或探究性作業,如古詩文專題整理、小説風格探究等,提高學生積累整合、篩選提煉、歸整分類等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問題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作業佈置

  第13條  根據 7-9 年級每日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 90 分鐘的要求,嚴格控制語文作業的數量和學生完成語文書面作業的時間。

  第14條  教師要對作業進行合理規劃,尤其是佈置長週期作業時,要明確時間節點、階段內容,做到要求清晰、操作性強。同時,教師要加強作業跟蹤,聚焦學生個體,提升學生作業自我管理能力。

  第15條  教師要提供支援性工具,確保學生高品質完成語文作業。如提供知識、方法、程式等多種類型的學習支架,指導學生盡可能自主地完成作業;如借助大數據分析,增強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等。

  (三)作業批改

  第16條  作業要全批全改,以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檢驗是否達成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並將作業情況作為下一次教學的重要依據。

  第17條  作業批改要規範,要有二次批改。關注學生作業過程中的疑難,尤其是在長週期作業進行過程中要根據實際,適時提供指導性建議。

  第18條  作業批改要及時,儘量當天或隔天完成。寫作及綜合性、實踐性的作業批改建議在一定週期內分階段完成。

  第19條  作業批改要基於語文特質,針對聽説讀寫不同類型的作業,採用合宜的評價方式,加強作業指導。

  第20條  作文批改可採用面批和書面評價兩種方式。要對照習作要求,欣賞優點,給出修改建議;重在點撥、引導、表揚、鼓勵,引導學生善於表達,樂於表達。

  (四)作業反饋

  第21條  教師要改變“有批改無分析”現象,發揮作業的形成性評價功能;要為學生提供展示作業的機會,可採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儘量外顯學生思維過程,有針對性地及時反饋。

  第22條  教師要對學生作業進行跟蹤評價,梳理髮展變化的軌跡,及時反饋不同階段作業品質的完成情況。

  第23條  學校語文教研組要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群、不同階段的作業要求,加強對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與指導,定期組織作業設計、批改等各項評選,開展展示交流活動。

  初中數學

  浙江省初中數學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數學作業是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實施要秉持素養導向,為落實學生的“四基”、“四能”提供載體,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2條  作業設計要體現教學評一致性。依據學業品質標準,整體把握作業的目標體系,注重橫向聯繫和縱向延伸,統整思考作業和教學的關係,讓作業與教學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目標整體實現。

  第3條  要從學習設計的視角來認識作業;作業應具有引導預習、促進理解、診斷學情、引導合作、知識整理、習慣養成等功能。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要注重以單元為單位整體設計作業,體現知識的結構化,問題的綜合性;避免過多過於零散、孤立、割裂的習題式作業;通過作業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知識結構,形成核心概念。

  第5條  作業設計要突破封閉式、指向單點知識的習題式作業,將作業作為學習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設計的角度設計作業,為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整理、自主探究提供學習支架。重視創設真實情境,重視設計合理問題,引發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積極探究。

  第6條  作業類型要豐富,形式多樣。除書面形式的作業外,應適時增加實踐探究類、項目設計類等多種形式作業;書面作業與非書面作業相結合,獨立完成與合作完成相結合,短週期作業與長週期作業相結合;以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第7條  要依據課程標準中有關學業品質標準的要求,參照所學教材的內容,科學合理定位作業難度,通過選編、改編、創編,設計出科學、有效的數學作業,不刻意拔高難度,不人為增加難度,避免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切實做到教、學、評一致性。

  第8條  作業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層次上應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有利於展示與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作業佈置

  第9條  精選與本課時內容匹配、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利於知識和技能鞏固的適量習題作為基礎性課時作業。適當增加聯繫生活實際、富有思維含量、利於學生觀點表達和同伴項目學習的實踐性作業和跨學科內容作為課外作業。

  第10條  充分利用浙江省教研室編寫的《數學作業本》,在此基礎上研究並改編相應試題。嚴格控製作業量,難度適當,確保學生能在合理的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第11條  佈置作業要在面向全體的基礎上,兼顧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探索多種模式的分層作業,注重統一佈置與自主選擇相結合;嘗試探索基於學情的彈性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第12條  所有作業教師必須在佈置前做一遍,對每個試題的目標定位、水準要求、難度系數進行研判和把握,確保作業設計科學、嚴謹,作業量與作業難度合理。

  (三)作業批改

  第13條  作業批改不僅是督促學生學習、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的途徑,更是教師研究學生、反思教學的重要證據與載體。作業批改應及時有效,教師應全批全改,杜絕讓學生或家長批改作業。

  第14條  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和溝通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指導學生學習,指出學生錯誤原因,並給出激勵性中肯評語,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

  第15條  批改過程中要及時記錄和分析作業中常見的典型錯誤,充分發揮作業的研究功能,根據學生作業錯誤産生的原因,反思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設計等方面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向與策略。

  第16條  定期選擇部分學生進行面批;既是更真實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思考過程的方式,也是深入、有針對性指導學生。同時對學生作業錯誤,應要求規範訂正,教師再次批改。

  (四)作業反饋與指導

  第17條  作業反饋不僅僅是作答結果本身,包括學生作業態度與習慣、過程性思考、作業整理與反思等,應將作業反饋作為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習習慣與方法的重要渠道。

  第18條  作業反饋要重視針對性與有效性。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問題,要進行集中反饋,凸顯問題本質,通過充分變式與辨析,引導學生突破認知迷思點;個別、非典型性問題,可進行個別指導,單獨輔導。

  第19條  作業反饋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不僅僅是告知錯誤點或是正確作答,更要關注對學生理解障礙的突破、知識系統的整理、補償學習的跟進,強調診斷分析、及時反饋與針對指導,發揮作業診斷與補償功能。

  第20條  根據作業中反映的問題,作業反饋與指導方式多樣化,如:教師主導分析、學生自我剖析、同伴間相互啟發、優秀作業案例或典型作業展示等。

  (五)其他

  作業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連結課程、教學、評價的重要樞紐,為此教師應當加強作業設計能力,將作業設計融于教與學,提高教學評一致性。學校在教學常規管理中應加強作業設計、實施方面的指導與管理。

  第21條  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學校要指導教師科學合理設置作業目標、明晰作業所屬的屬性、加強作業品質評價與調整,提高作業設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22條  充分發揮作業的診斷與改進功能。作業作為形成性評價,是反映日常教與學狀態最常態、最真實的證據,要充分重視作業的研究功能,開展基於作業的學生學情診斷與研究,常態化監控日常教與學中的問題,從而得到及時改進。

  第23條  學校要加強對作業的管理。不僅僅是關注作業批改情況,更要通過多種方式向教師反映作業設計品質,與教師共同研討作業反饋方式、作業診斷與運用等,以任務驅動方式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

  初中英語

  浙江省初中英語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作業功能定位。初中英語作業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作業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水準,為教師檢驗教學效果、發現和診斷學生學習問題、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第2條 教師理念要求。教師要研讀學習《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瞭課程性質、理念、總目標和學段目標,明瞭初中英語學業品質標準,明瞭課程實施中的評價建議。在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深入理解作業的育人功能,體現教學評一體化理念。

  第3條  作業原則要求。作業設計與實施要發揮育人功能,堅持能力為重、素養導向,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遵循外語學習規律、初中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認知規律,體現基礎性、綜合性與實踐性;既有利於學生鞏固語言知識和技能,又有利於學生有效運用策略,增強學習動機。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明確作業功能。滲透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檢驗課堂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水準,發現和診斷學生學習問題,提供調整和改進教學的依據。

  第5條  清晰作業目的。鞏固課堂所學語言知識,提升課堂聚焦的語言技能,塑造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作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6條  分層作業設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基於單元教學目標,兼顧個體差異,整體設計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準確把握作業的內容、難度和數量,針對學情設計分層作業。

  第7條  注重學評一體。體現以評促學,建立作業與課堂教學間的關聯,明確課堂教什麼、學什麼,作業做什麼的要求,使作業評價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8條  豐富作業類型。創設真實的作業情境,建立課堂所學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生活實踐體驗的關聯,設計復習鞏固類、拓展延伸類和綜合實踐類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如朗讀、角色扮演、復述、書面表達、故事創編、調研採訪、海報製作、戲劇表演、課外閱讀等。

  第9條 確保作業品質。在解答、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實情,研究並使用好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編寫的《英語作業本》(以下簡稱《作業本》)等作業資源;也可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水準與教學情況,設計體現能力與素養、品質保證的校本作業,豐富作業內容。

  第10條 關注能力指向。圍繞單元或模組主題,依據與課型特點精心選擇與設計課時作業和綜合作業,設計與教學內容相應的體現聽、説、讀、看、寫等語言能力的作業,如聽力作業、口語作業、聽説作業、閱讀作業、寫作作業、讀寫作業等,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

  第11條  提升設計能力。提倡作業設計培訓,加強對優秀試題及優秀作業的研究,看清摸透優秀作業承載的理念,提高作業設計能力。有條件的學校可建設校本作業資源庫。

  (二)作業佈置

  第12條  嚴控作業總量。研究並使用好省編《作業本》,基於課時目標和學生認知水準佈置作業,作業數量合理,難度恰當,確保學生能在合理的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第13條  分層佈置作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針對班級學情合理分層佈置作業,設置必做和選做作業,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作業的成就感;在記憶、理解、應用的基礎上,重視遷移和創新,佈置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作業。

  第14條  體現五育融合。鼓勵佈置跨學科作業,融合其他文化學科及音、體、美、勞等學科要求,提升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跨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英語學科項目化學習作業,實現學以致用、學用一體。

  第15條  規範作業佈置。作業佈置為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作業佈置指令清楚、明確,控製作業總量;各類型作業可在課前、課中、課後、週末、假期等分時段佈置推進。

  第16條  加強作業指導。明確作業要求與規範,必要時可以給出示例,確保學生解答作業的規範;可以設計口語、寫作等評價量表明確作業評價標準;重視作業習慣養成,鼓勵學生在作業中展示思維過程。

  (三)作業批改

  第17條  及時批改作業。做到作業的全批全改,鼓勵用多種方式對學生作業進行個性化批改;可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再進行批改與評價,以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及時記錄、分析作業中常見的典型錯誤,做好個別輔導和查漏補缺工作。

  第18條  規範作業批改。使用準確規範的批改符號,恰當撰寫評語,多用激勵性評語;在批改時記錄作業完成、書寫、品質及訂正等情況,為作業綜合評價提供依據;鼓勵教師使用不同維度的等級評價制,如完成度、正確率、創新性等。

  (四)作業反饋

  第19條  分析作業情況。全面、正確、深入地對作業情況進行歸因分析,養成以作業的診斷結果為依據改進教學的良好習慣;鼓勵利用資訊技術進行精準統計和分析,建立個性化的電子學習檔案,以改進後續的教學與作業設計。

  第20條  精心講評作業。在精準分析的基礎上,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尋找作業講評突破口,根據需要採用集體講評、個別講解和書面評語等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以激勵和指導學生不斷進步;做好作業跟蹤評價,既關注學生改正作業中的錯誤,又關注學生成長進步的過程,以及良好習慣和態度的養成。

  初中科學

  浙江省初中科學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初中科學學科作業的功能定位

  第1條  作業是科學教學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科學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培養習慣的重要實踐活動;科學作業可以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科學作業是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品質重要舉措。

  第2條  作業要基於科學本質,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第3條  作業要聚焦核心概念,堅持素養導向,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所需的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二)初中科學學科教師的作業理念

  第4條  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圍繞學科核心素養,提高作業的科學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5條  把握核心概念進階,加強作業編排的序列化和階梯性,落實學業要求和學業品質標準。

  第6條  作業不僅要鞏固知識、發展能力,更要賦予其生命意義,讓作業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挖掘作業的育人功能。

  (三)初中科學學科作業的原則性要求

  第7條  關注知識的鞏固,通過作業培養習慣、提升能力和形成態度責任,通過設置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評價等不同認知水準的作業,達成學習目標;關注學生科學觀念和科學思維的培養,關注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形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第8條  依據學習單元主題建構作業體系,有層次地設計單元作業,形成一個具有結構性、系統性、關聯性、序列性的作業系統。對課時作業進行統籌安排,合理佈置各類作業題型的數量和比例,促進知識結構化。關注不同章節中同一主題內容的縱向進階和不同主題內容的橫向聯繫。

  第9條  基於學情設計“基礎與鞏固”、“拓展與提高”等難度依次遞增的作業類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採用統一佈置作業與自主選擇作業相結合的方式,適當佈置彈性作業。

  第10條  基於學習目標,依據學生學習需要和能力基礎,充分利用教材作業素材,通過重組、整合、改進,設計科學、合理、針對性的作業。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除書面作業外,需要佈置一定比例的跨學科作業、探究性作業、綜合實踐類作業等。適量、適度、有效地將知識學習與現實生活相聯繫,提升在各種真實情境中的應用與遷移能力。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11條  作業的內容與設計要遵循《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浙江省初中科學學科教學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的相關意見和建議,立足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12條  實施“核心概念”視域下的單元作業設計,強調作業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形成結構化的單元知識體系,實現深度學習。

  第13條  作業的主要來源是教科書課後練習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編寫的作業本。作業設計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考慮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把每類作業按難易程度或不同認知水準,設計若干層次作業,提出不同的完成要求。

  第14條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可結合學習內容適時佈置實踐類拓展作業,如科普小論文、科學小實驗、科學小發明,以及項目化學習、綜合性學習等作業,促進問題解決能力、科學創新精神與探究實踐能力的發展。

  (二)作業佈置

  第15條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初中每日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90分鐘”的要求,充分利用課後託管,嚴格控制科學作業的數量、難度和學生完成科學書面作業的時間。

  第16條  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力量,根據教學實際及教學目標達成程度,整合各種作業資源,佈置不同類型和要求的作業,滿足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發展需求。改進作業的呈現方式、要求,實施形式多樣的分層作業,提高作業佈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低品質、重復性的書面作業,杜絕誤導學生“機械刷題”的作業。

  第17條  佈置的作業應結合學習過程,符合基本認知規律,各類作業要有機結合,比例協調。

  第18條  結合綜合學習方式,佈置小組合作類作業。利用週末、假期佈置一些研究類實踐活動,如“觀察當地植被”“飼養小動物”“利用扦插方式種植植物”“觀察常見動植物的形態、生活史、生活習性並撰寫觀察報告”“探究植被覆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等。

  (三)作業批改

  第19條  有效控製作業總量,書面作業要做到全批全改,不能只選擇部分內容或部分學生進行批改。總體評價可採用等級制,可給予恰當的批註和評語,對於有價值的答案應有局部評價,通過激勵評價激發學生作業興趣和積極性。

  第20條  作業的批改不隨意寫“閱”或“查”,一般要求以小題為單位進行批閱,杜絕一頁簡單打一個“√”的批改。對於錯誤之處,要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標記,方便學生可以快速找到錯誤原因,並自主訂正作業。

  第21條  在作業反饋講評基礎上,對學生的作業訂正情況進行二次批閱,督促學生及時反思糾錯,確保理清知識結構,突破錯誤前概念,促進知識點的落實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第22條  注重歸因,精準講評,建立科學有效的“作業批改記錄本”,對學生作業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記錄,全面、深入地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為精準講評提供依據。收集學生作業裏的創意解答,培養學生多元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作業反饋

  第23條  學生要在教師批改作業後,及時對錯題進行自評,明確自己出錯的原因,以此確立更清晰的學習目標,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第24條  教師在獲取學生的自評反饋後,對於少數錯誤進行個別指導,對於典型錯題和優秀解題思路可以進行集中講評,從而實現作業反饋的層次性、適切性和精準性。定期整理歸納上交教研組,積累豐富的教學資源,定期開展學生作業的小組評價,展示優秀作業範本,讓學生體驗成就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第25條  教研組要研究收集到的教學資源,創編包括典型錯題和優秀解題思路等切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校本作業,為二次測評編制試題創設基礎。

  初中歷史與社會

  浙江省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作業的本質是學習,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廣義而言,作業泛指為完成生産、學習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狹義而言,作業特指學校學生依據一定目的完成的任務,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家庭作業)兩大類。

  第2條 作業不僅具有評價功能,還具有學習功能與課程(教科書)功能。因此,作業是歷史與社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生成過程,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成效。同時,它也是教師學情診斷的重要手段,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第3條 歷史與社會作業必須堅持正確價值導向,融入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弘揚時代主旋律,凝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4條 歷史與社會作業應類型多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能激發興趣,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特徵;強調思維支架,提供具體方法的指導;滿足意義建構,讓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堅決杜絕重復機械、題海式作業。

  第5條 歷史與社會教師要創造性設計作業,加強校本作業的研究和開發,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等設計自主性作業,不得將教輔材料中的習題不加選擇地作為作業使用。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6條 歷史與社會作業應該符合課程標準,突顯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導向,貼近學情,情境真實。

  第7條 要依據課標內容要求,確定作業目標;圍繞作業目標,創設作業情境;基於作業情境,設計作業活動;根據作業活動,擬定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特別要任務明確,邏輯合理,答案合理。

  第8條 根據課標、學情,優化歷史與社會作業結構,豐富作業形式,如書面作業、表演作業與實物作業,即時作業和長作業等,探索跨學科作業、分層作業、彈性作業。

  第9條 要充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確定不同年級的教學目標以及具體學習內容、載體形式,區分層次、突出重點,體現學習進階,內容和形式適宜,容量適中。

  第10條 基礎性作業要注重典型性,緊扣核心知識,突顯學科關鍵能力。活動性作業要突顯開放性和創造性,加強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注重情境創設,讓學生經歷與體驗多樣的歷史與社會學習,引發學生學習挑戰。

  第11條 課堂作業以教科書中的習題和配套作業本為主,作業本可用來課前預學、課中導學、課後助學。提倡每一課時教學當堂完成配套作業本。

  (1)課前預學:通讀教科書內容和配套圖冊,劃出重點,嘗試探尋知識關聯,構建知識結構;完成配套作業本的基礎性練習,並提出本課學習的困惑點。

  (2)課中導學:深入研究教科書課後活動與配套作業本課中導學的習題,根據本課重難點分析和學情研判,將其轉化為突破教學關鍵問題的核心問題,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3)課後助學:重點完成教科書課後活動與配套作業本課後助學的習題,強調知識鞏固,診斷本課學習效果。

  第12條 課後作業要以歷史與社會課程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學科思維,突出開放性、綜合性和實踐性。

  (1)課外閱讀:根據教學進度,為學生推薦與教科書主題相同的圖書、報刊和音像資料等。讓閱讀史地類書籍成為重要且長期堅持的歷史與社會作業。

  (2)研學旅行:根據課程內容,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近距離的研學旅行活動,參觀當地的歷史遺跡、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地質公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産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在參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3)綜合性學習:充分利用區域資源,開展歷史與社會綜合性活動,包括文物展覽、人物訪談、編演歷史劇、繪製環境地圖、開展社會調查、參與社區服務等。提倡“一週一評”等形式的小論文寫作和源自學生真實生活的項目化學習。

  第13條 基於歷史與社會課程核心素養設計單元作業,進一步突顯單元整體意識,強化認知結構。倡導基於單元目標的項目作業,突顯真實情境下的知識遷移。

  (二)作業佈置

  第14條 根據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合理佈置作業,不得佈置超標、超前的歷史與社會作業。嚴格控制每天書面作業的總量和時長,書面作業要各學科協調佈置,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 20 分鐘。

  (三)作業批改

  第15條 教師對佈置的學生作業要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批改要正確規範、評語恰當。通過作業精準分析學情,採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及時反饋。

  第16條 加強對學生完成歷史與社會作業的指導。充分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歷史與社會書面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提高幫扶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第17條 強化作業批改的育人功能。作業批改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不僅要對作業的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做作業的過程包括時間、效率、答題思路等進行評價。

  (四)作業反饋

  第18條 作業反饋要及時,善於運用資訊技術創新作業反饋形式,對學生作業中的典型錯例及時講評,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過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促進學生在作業中學習與成長。

  第19條 教師要及時總結、反思作業所反饋的情況,以鞏固促進學生學習目標達成作為著眼點,及時改進調整教學行為、教學策略。既要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也要通過作業評價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

  第20條 實踐性作業成果要有記錄、有交流、有分享。提高實踐性作業的教育和激勵功能。

  初中道德與法治

  浙江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

  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第1條  作業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鞏固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增強政治認同、提升道德修養、培養法治觀念、塑造健全人格和提高責任意識的重要途徑。

  第2條  作業應價值導向正確。道德與法治作業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引導學生以陽光樂觀的態度去剖析社會問題,傳遞正能量。

  第3條  作業要知行要求明確。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不同年級特點對觀念認知與道德品行進行科學設計引導,制訂具體、適切和可操作的作業目標,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二、具體要求

  (一)作業設計

  第4條  作業設計要彰顯適切性。作業應契合學生認知水準,符合學生成長規律,指向核心素養。要在研讀《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浙江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基礎上,依標據本,結合實際設計作業。

  第5條  作業設計要確保科學性。作業的核心目的是育人,應首先遵循科學性原則,做到準確無誤,語言表述簡煉明確,無歧義;對客觀性題目,提供準確答案;對開放性題目,提供清晰、明確的評價標準。

  第6條  作業設計要體現差異性。要在整體把握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分層佈置作業,針對不同學情設計不同要求、難度的作業,給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

  第7條  作業設計要堅持多樣性。注重基礎性作業、提高性作業、發展性作業結合,課時作業與單元作業結合,書面作業與實踐性作業結合,同時要積極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

  (二)作業佈置

  第8條  嚴格控製作業總量。作業佈置需加強與其他各科協調,嚴格控制每次書面作業總量和時長,根據年段實際,一般學生每次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15分鐘。節假日期間,各年級可適量佈置實踐探究類作業。加強作業統籌,積極開展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

  第9條  精選作業內容。一是體現基礎性、典型性和綜合性,突出核心素養導向;二是要善於對試卷或教輔資料進行選編、改編或創編,鼓勵各學校教研組開發高品質校本作業;三是堅持教師先做先練,挑選出適合學生的習題,嚴禁出現錯題、超標題、重復題。

  第10條 豐富作業形式。作業設計應堅持書面與非書面、傳統與創新作業相結合;堅持課堂與課後、課本與校本作業相結合;堅持學科與綜合、短程與長程作業相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主要有基礎性作業、創新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

  第11條  嚴控作業難度。作業內容要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設計多梯級、分層作業,滿足學優生、學困生的不同需求,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

  第12條  拓展作業廣度。延伸與拓展學科教學的廣度與效度,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和參與模擬法庭、社會調查、志願者服務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活動中提升道德實踐能力。

  第13條  加強作業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校內及時完成書面作業,對有難度的作業給予必要的點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浙裏問學”平臺,自主學習,解決作業疑難問題。

  (三)作業批改

  第14條  作業批改要及時。及時批改、及時下發,杜絕幾次作業集中、隨意、簡單化的批改現象,提倡建立錯題檔案。增加面批頻次,更好了解學情,及時調整教法、指導學法。

  第15條  作業批改要規範。一律用紅筆批改,批改符號要規範,批改要有日期、等第,加強表揚性、鼓勵性等個性化評語運用。作業批改認真細緻,無漏批、不批或錯批現象,有發必批、有收必批、有錯必糾。

  第16條  作業批改要多元。對不同形式的作業,採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和策略。評價主體要多元化,使評價成為學生、教師、家長及社會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第17條  作業批改要到位。教師要全批全改,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同時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四)作業反饋

  第18條  作業反饋要及時。教師對作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隨時做好標注、摘記並及時反饋,以引起學生注意;要幫助學生養成訂正錯誤、歸納整理的習慣,及時做好二次批改。

  第19條  反饋方式可多樣。基礎性作業以課堂反饋為主;實踐性作業要加強過程指導,通過口頭交流、成果分享等方式進行反饋。綜合運用質性分析和量化評定,發揮評價的引導、激勵功能,強化對學困生的輔導幫扶。

  第20條  反饋效果要保證。教師要做好學生日常作業完成情況的記載,及時總結、反思作業反饋成效。實踐性作業成果要有記錄、有交流、有分享。教研組要定期開展作業設計評比、作業展示交流研討等活動,不斷提升作業品質,提升教學品質。

來源:錢江晚報    | 撰稿:沈蒙和 戴欣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