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推動田地復耕復種 麗水家地鄉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發佈時間 | 2022-12-06 09:10:04    

  “今年是個豐收年,‘撂荒地’搖身一變成為‘致富田’了!”近日,看著糧食功能區“幽谷優糧”項目的15萬公斤水稻顆粒歸倉,景寧家地鄉芎岱村黨支部書記陳金龍估算了一下,能為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約20余萬元,不禁喜上眉梢。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缺乏,加上傳統農業種植效益低,村民種植積極性也不高,村裏一些耕種條件差的地塊被常年或季節性撂荒。家地鄉根據當地實際,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推動田地復耕復種。

  今年3月,糧食功能區“幽谷優糧”項目走進芎岱村,採用“水稻+”生態套養模式,推進水稻種植,並套養泥鰍、田螺、田鯉魚、甲魚等。項目投資500余萬元,流轉土地500畝,以每年每畝190元的標準給村民分紅。通過土地流轉、吸收勞力等方式,該項目有效盤活了芎岱村撂荒耕地和閒置勞動力,解決近50人的就業問題,實現村民受益、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雙贏”。

  連日來,一車車稻穀經過芎岱村“四好公路”運往外地銷售。“以前這條路是跨省斷頭路,修好之後方便多了。”陳金龍説。都説要致富,先修路。芎岱村這條路是家地鄉芎岱村至福建省壽寧縣坑底鄉橫山村的聯網公路,原來為簡易機耕路,多處路段損壞,群眾對徹底改善路況的呼聲很大。

  “老百姓盼修路盼了十年之久,路修好了才能發家致富。”在家地鄉第十屆人代會上,人大代表陳金龍提出《關於加快建設芎岱村“四好公路”的建議》。最終在鄉政府、人大代表、村民等多方努力下,總投資915萬元、路基寬度4.5米、長4000米的農村“四好公路”于2020年順利通車,不僅方便群眾去壽寧縣,也方便了運輸稻穀、毛竹、果蔬等農産品,為村民打通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這兩年,鄉里的黨員幹部在聯網公路兩側、村裏的房前屋後等空地,栽下了3萬餘株烏桕、無患子、桂花等蜜源植物,一來美化鄉村環境,二來能為中蜂養殖提供充足的蜜粉,為在家的村民養殖中蜂提供蜜源。如今,中蜂養殖已成為家地鄉群眾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撂荒地變成了“致富田”,斷頭路成為了康莊路,家地鄉群眾的“共富路”正越走越寬。 

來源:麗水網    | 撰稿:曾翠 通訊員 吳曄 陳劉超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