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村裏有了"諸葛亮"浙江著力培育高素質鄉村人才隊伍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辛文 | 發佈時間2022-05-25 08:52:45    

   鄉村全面振興,人才是關鍵引擎。記者從5月24日召開的全省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會上獲悉,浙江組織開展“五路人才促振興奔共富”主題實踐活動,將以農創客、規劃師、農技師、工程師、藝術家為重點,培育一支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影響一批”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帶動引導各類人才走進鄉村,助推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打造一支滿足需求、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用明顯的鄉村人才隊伍,浙江打算如何引增量、優存量,不斷提升自身吸引力?記者就此採訪了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

  集聚五路人才

  放眼全國,浙江鄉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按照24日公佈的新計劃,浙江給自己定了新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省各類鄉村人才總量達250萬人以上。

  截至2021年,浙江省鄉村人才總量突破200萬人。這意味著,浙江將用3年左右時間,在廣袤的鄉村創造近50萬人的鄉村人才增量。

  “增量”從何而來?五路人才成為關鍵抓手。聚焦鄉村全面振興的多元化需求,五路人才分別瞄準産業、規劃、技術、數字、文化等五大行動方向,全面激活鄉村人才動能。

  比如,結合實施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以及“兩進兩回”行動,遴選農創客、農村職業經理人、鄉村運營師等人才,要用創新思維碰撞出産業高品質發展“火花”;幫助鄉村梳理資源資産、找準發展定位、理清發展思路,浙江提出要充分發揮村莊規劃在鄉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不光要遴選優秀的鄉村規劃師參與鄉村建設工作中,還力爭在每個行政村培養一名熟悉鄉村規劃的本土人才。

  “外部引入、內部培育,都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途徑。除了用好‘增量’人才,我們更希望這些人才能發揮引領作用,培育壯大鄉土人才隊伍。”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分級分類、系統聯動”的原則,浙江將在省級層面遴選500名左右人才,市縣各遴選5000名左右人才,三級聯動共組織萬名左右的高素質人才支撐鄉村振興建設。

  在開化縣一片3700畝的稻田裏,正藏著這樣的奧秘。來自省農科院的科技特派員先後開展了30多個高粱新品種的研究試驗,最終選出豐産性、抗病性、適應性強的品種,建成了這片“致富田”。截至目前,省內16家高校院所先後向開化縣派駐科技特派員141人次,累計培訓農民5.95萬人次,幫助壯大一批特色優勢産業,帶動農民增收7.82億元。

  留得住又用得好

  如何讓人才在鄉村“留得住”“用得好”,真正發揮創新驅動能力?浙江全力打好“引、育、用、留”組合拳,提升鄉村人才集聚力、競爭力、支撐力。

  日前,杭州市臨安區11個村面向全球發出鄉村運營師“招賢令”。去年,臨安區文旅局創新村落市場化運營模式,對村落景區的可利用資源進行摸底調研,形成村落景區運營招商項目庫,通過舉辦招商會、新聞發佈會等形式招引村落運營商,目前已有20個村落與運營商簽約“結對”,項目總投資達5.2億元。

  “打造鄉村聚才引才吸引力,平臺是關鍵,而新産業、新業態和新發展方式的不斷出現,也要求我們及時形成相應的機制保障舉措。”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正探索鄉村人才分類評價標準,將通過改革完善人才工作協調機制、支援機制和評價機制,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以開化縣為例,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加快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這座山區小縣創新機制,打破原有人才認定“一刀切”的分類壁壘,將省級科技特派員納入人才管理,每年還安排專項財政資金,用於省派人才年度考評、項目資金配套、招商引智、科研成果等。

  為全面提升人才的獲得感、便利度,我省正進一步加大鄉村要素集聚和機制保障力度。紹興市推出人才落戶“零門檻”、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綠卡”、根據人才層次發放房票和安家補貼等保障政策,以優厚待遇留住人才;全省金融服務持續推動重心向農村地區、山區26縣下沉,目前,山區26縣118個縣域分支機構已擁有與市級機構一致的審批許可權。

  圍繞鄉村振興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目前,浙江已先後出臺金融支援人才創業創新、金融賦能山區26縣高品質發展等政策措施。“我們組建了全省‘金融聯絡員’隊伍,動員金融機構常態化走訪對接鄉村人才創辦的項目、企業,提升人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便利度。”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4月末,我省已有金融聯絡員2.5萬人,累計走訪各類鄉村人才企業10.5萬戶,共解決融資需求4336億元。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