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紹興鄉村博物館:文化寶藏帶動鄉村振興
浙江日報 · 林樂雨 | 發佈時間2022-05-24 11:19:59    

  鄉村要振興,文化先復興。厚植2500年古城底蘊,將鄉愁記憶串珠成鏈。近年來,紹興持續推動鄉村博物館建設,建成各類展館200多個,場館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擁有各類藏品2萬餘件。這些散落在山間田頭,曾經酒香巷深的文化遺珠,如今已經成為紹興展示鄉土文化、活躍民間交流、 促進文旅融合的重要平臺。

  今年初,鄉村博物館建設被列入浙江省2022年“十大民生實事”,推動鄉村振興、帶動文化共富,打造高品質鄉村公共文化空間,越地鄉間的“土味文化”迎來發展新機遇。

微信圖片_20210514142149.jpg

  宣俠父故居

_UOB4310.jpg

  宣俠父故居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鄉土金名片

  保存、展示、傳播鄉土文化是鄉村博物館的使命。辦好鄉村博物館,關鍵在於因地制宜,挖掘特色。

  紹興留有許多彌足珍貴的紅色印記。柯橋區第一個農村地下黨支部誕生於依山傍水的小舜江村,2021年,近300平方米的小舜江村嶺下黨史陳列館改建完成。陳列館通過“村史村情”“紅色記憶”“時代心聲”三大主題,全方位展示嶺下地下黨支部的發展歷史和主要革命事跡。小舜江村也以黨史陳列館為中心,開發紅色研學遊路線,將全村打造為沉浸式紅色體驗場景。

  100多年前,嵊州唱書藝人在東王村香火堂前,以稻桶搭臺,唱響嫋嫋越音,越劇由此誕生。東王村越劇誕生地陳列館中,精心保存著越劇傳統的行頭、道具、樂器、稻桶臺,重新建造起面向公眾開放的古戲臺,凝聚百年越劇芳華。

  魯迅外婆家朝北臺門陳列館位於越城區安橋頭村,魯迅先生童年時曾在此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朝北臺門陳列館以“童年:夢中的樂土”為主題,引入先進的數字化內容和互動式手段引導觀眾入夢“童年”,隨著兒時的魯迅看社戲、摸螺螄、放牛釣蝦,擦亮當地魯迅文化金名片。

  鄉村博物館建設要體現鮮明的在地性,突出“一村一館一品”的地方特色。“鄉村博物館建設最怕毫無特色。”紹興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説。多元的文化基因和厚重的歷史積澱是紹興做好鄉村博物館建設、打造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的堅定基石。

福全街道農耕文化館1.jpg

  福全街道農耕文化館

福泉街道農耕文化館.jpg

  福全街道農耕文化館

  邁向規範 成就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

  “十四五”規劃期間,全省計劃建成鄉村博物館1000家。其中,2022年建設鄉村博物館不少於400家。鄉村博物館建設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各自為戰向標準化、規範化邁進。

  “標準化、規範化不是要束縛鄉村博物館的個性,而是要探索有成效、可複製、易推廣的建設經驗。”紹興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説。2021年紹興啟動“百家鄉村精品博物館”示範建設工作,出臺《紹興市示範鄉村精品博物館評分標準》,內容涵蓋基礎設施、綜合管理、陳列展覽、社會服務、微改造精提升五大板塊。評分標準採用百分制,根據完成品質設置不同分值。“展館面積不少於100平方米,展品數量不低於50件且具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配備1人進行日常管理,年開放時間240天以上,每天不少於6小時……”22條評分細則為紹興鄉村博物館建設畫出及格線。

  參照建設標準,遵循微改造、精提升原則,紹興各地鄉村博物館開始了新一輪提升改造。柯橋區福全街道徐山村將閒置已久的徐山糧倉改造成福全農耕文化館,最大限度保持了原始的房式倉和土圓倉建築面貌,重點打造河埠農耕生活圖景及其歷史追述,給予遊客沉浸式體驗。福全街道還專門辟出一個圓筒倉,設置一處安全消防站,消防站內配備微型消防車、消防衣和滅火器,保障館舍安防。

  4月29日,紹興正式公佈首批10家示範鄉村博物館名單。5月,上虞區許岙戰鬥紀念館、越城區魯迅外婆家朝北臺門陳列館、諸暨市宣俠父故居陳列館獲評浙江省鄉村博物館第一批認定名單。

IMG_1676.JPG

  豐惠文史館

IMG_9317.JPG

  豐惠文史館

  三管齊下 文化密碼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博物館根植于鄉間,反映著樸素、真實的群眾風貌。打造高品質鄉村博物館,離不開政府推動、百姓支援和專業團隊的驅動,三方共同助力,推動鄉村文化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奔向共同富裕。

  豐惠鎮,上虞老縣城所在地,建城歷史長達1100餘年。為搶救並梳理古城文化命脈,豐惠鎮將原政府辦公樓——一幢已有近百年曆史的海派建築改造為豐惠文史館。豐惠鎮人民政府文旅辦副主任高佳偉説:“建文史館是豐惠人民共同的夙願,在布展期間,當地居民紛紛踴躍獻出家裏的寶貝,文史館的建成離不開他們的熱情付出。”在政府與當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豐惠文史館以溯源浙東古運河文化為主線,將1000多年來上虞的前世今生組成一幅完整的圖景。

  鄉土資源開發也需要專業的團隊運營。諸暨市十里坪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西路亂彈的傳承基地,“白天拿著鋤頭上田裏幹活,晚上放下鋤頭去戲臺唱戲”正是當地百姓的生活寫照。為保護這一文化瑰寶,當地政府引入專業團隊建設運營新館,致力於西路亂彈演出常態化,新館可以同時容納250人,每年開展100-150場常態化演出。運營團隊還邀請了專業的戲曲團隊,對當地百姓開展培訓,拉起了一支平均年齡40歲出頭的中生代演出隊伍,進一步推動這一文化瑰寶的普及和傳承。

  外婆坑村是一座保存著13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綠色生態村,在村黨委的帶領下,外婆坑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旅遊經濟,建設了以民俗博物館為代表的鄉村文化空間。今天,外婆坑村已成為享譽盛名的“江南民族第一村”,成功實現脫貧致富,向中外遊客展示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自信和魅力。

  建設鄉村博物館是博物館面向民眾的回歸,紹興鄉村博物館建設還將繼續在提升公共文化供給、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植多元文化上發揮重要作用,為紹興高品質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市”、建設“新時代共同富裕示範地”貢獻更多力量。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林樂雨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林樂雨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