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11家酸菜企業重新開張,消費者會買單嗎?
光明日報 · 張永群 | 發佈時間2022-05-24 09:09:20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土坑酸菜”,引發輿論譁然,涉事企業停産整改。近日,據媒體報道,湖南省華容縣此前被緊急叫停的32家芥菜加工企業,目前有11家通過驗收恢復生産。

  報道中描述了工廠和種植戶目前的窘境:“由於今年土坑生産的酸菜難以賣掉,收購價格只有往年的6成,很多種植戶面臨虧損的困境。”現在沒有幾個農民想種芥菜了,插旗菜業還有幾百個工人沒法安置。”另有媒體統計,截至目前,“土坑酸菜”相關企業累計被罰款881萬餘元。

  在市場上,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毀掉品牌和口碑,代價就是這樣殘酷。這樣殘酷的代價並不是只針對某家或某幾家企業,而是由整個酸菜行業共同承擔。

  痛定思痛。面對消費者心裏的疙瘩,解決辦法只有嚴格規範生産流程,以科學、專業的標準生産優質的産品,重新慢慢取得消費者的認可,修復信任裂痕。

  重啟的道路一定會很難,因為信任的重塑並不簡單。在酸菜“塌房”後,不少網友評論“想到酸菜就噁心”“再也不想吃了”。食以安為先,如果企業不能保障安全衛生生産,那就是在衝擊消費者的底線,經營必然不能走遠。時隔兩個月重新開張,相關企業是否整改到位,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在相關報道中可以看到,政府在大力推進標準腌制池建設,但部分村民農戶內心卻仍有顧慮。“現在改成集中水泥池,每個要花費1萬多塊錢,再加上芥菜從地裏運到水泥池的運輸成本,每斤酸菜賣5毛錢的話肯定賠本了。”“自己家種的芥菜從來沒打過農藥,腌制的時候土窖裏面要放兩層薄膜。”

  這樣的顧慮背後,其實是對於傳統腌制過程的慣性依賴,也反映了“土坑”這樣的原始作坊模式與規範化專業化生産之間的矛盾。然而,理念的轉變恰恰是整改過程中的必要一步。檢測報告固然重要,但報告背後的生産操作理念、從業者對於食品安全的認知同樣應該被強調。

  轉型中的陣痛是必須要克服的一關。尤其是對於酸菜這類發酵食品來説,如果生産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標準控制各項參數,那便極易産生食品安全隱患。雜質污染、菌落超標、亞硝酸鹽超標、防腐劑超標等問題都不容小覷。

  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産模式改進勢在必行,符合安全標準是最基本的要求。轉型升級中産生的成本,是為了推動産業良性發展的必要支出,這雖然考驗著生産者的消化能力,但市場最終也會給出轉化,在迴圈中形成酸菜産品的合理定價。如果流程優化了、整體品質和標準提升了,相信會有消費者為2.0版本的酸菜買單,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的考驗,在此期間企業必須時刻繃緊食品品質安全這根弦。

  突然的爆雷和輿論監督下的整改,對酸菜企業來説壓力不小,但對整個行業來説並不是壞事。此前,粗放的加工模式和堪憂的生産環境,也正是酸菜産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大眾注視下的轉型是酸菜行業良性發展的契機。當然,這個過程中消費者的認可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信任危機的修復並不容易,相關企業還應做好準備,久久為功。 

來源:光明日報    | 撰稿:張永群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光明日報    | 撰稿:張永群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